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20:33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p><p>A. 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 休眠的青蛙</p><p>C. 会弹琴的机器人    D. 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引起人感冒的病毒、休眠的青蛙、青霉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p><p>A. 应激性    B. 能生长和繁殖    C.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能呼吸</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  )</p><p>A. 光    B. 温度    C. 湿度    D. 周围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被称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淡水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p><p>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符合题意;<br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辽阔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中的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B不符合题意;</p><p>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p><p>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食物链“a→b→c→d”中,消费者是(  )</p><p>A. a    B. abc    C. d    D. bcd</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其表示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级消费者结束,并且箭头指向捕食者。在食物链“a→b→c”中,a是生产者,B.C.d都是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p><p>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落叶化作“春泥”靠的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可以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p><p>A. 螳螂→蝉→黄雀    B. 树→螳螂→蝉→黄雀</p><p>C. 蝉→螳螂→黄雀    D. 树→蝉→螳螂→黄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77c1413/SYS201712302327099333338559_ST/SYS201712302327099333338559_ST.001.png" width="154"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该食物网中包含4条食物链</p><p>B.蛇和鹰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p><p>C.没有分解者,图中所示各食物链均不完整</p><p>D.图中最短的食物链为:阳光 → 草→兔→狐</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故A错误;蛇和鹰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高级消费者,处在不同营养级鹰以蛇为食,为捕食关系;同时又处于同一营养级,都以鼠为食物,故又为竞争关系,故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没有分解者,故C错误;食物链没有非生物因素,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最近从日本近海海水中检测出放射性铯。在硅藻→浮游动物→鲱鱼→鳕鱼这条日本近海食物链中,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p><p>A.硅藻    B.浮游动物   C.鲱鱼     D.鳕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与其体内积累的农药的相对含量的关系图,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20/63f70157/SYS201904122015326656832206_ST/SYS201904122015326656832206_ST.001.png" width="236"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ol type="1" style="margin:0pt; padding-left:0pt"><li style="margin-left:12.97pt; widows:0; orphans:0; padding-left:23.03pt; font-family:Calibri; font-size:10.5pt">甲→乙→丁→丙 </li></ol><p>B.丙→丁→甲→乙</p><p>C.丙→丁→乙→甲</p><p>D.丁→丙→乙→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所以有害物质含量越多,排在食物链越后面,有害物质含量越少,排在食物链越前面,所以可写出食物链:甲→乙→丁→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p><p>A. 生物依赖环境</p><p>B. 生物适应环境</p><p>C. 生物改变环境</p><p>D. 生物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p><p>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B. 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小鱼缸;</p><p>C. 一条河流;    D. 一个植物园。</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一块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只构成生物群落,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p><p>“一个养有金鱼和水草的小鱼缸”、“一条河流”、“一个植物园”,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B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xa0;&#xa0; &#xa0;)</p><p>A. 光&#xa0;&#xa0;    B. 水&#xa0;    C. 温度&#xa0;    D. 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关系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p><p>A. 水稻和稗草    B. 猫和老鼠    C. 人和猪    D. 蚂蚁和蚱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猫和老鼠,猫吃老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人和猪,人吃猪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C错误;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属于共生关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脂肪的厚度达到60毫米,这是( )</p><p>A. 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B. 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p><p>C. 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D. 海豹为抵御敌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据此解答。</p><p>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海豹生活在寒冷的海域,它的皮下有着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p><p>A. 捕食    B. 竞争    C. 共生    D. 寄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其次是竞争、合作、寄生等其他关系。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调查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 调查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p><p>C. 抽样调查的结果比普查更准确    D. 调查要如实记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调查的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p><p>调查的方法步骤: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A、B正确;</p><p>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调查的范围很大的,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C错误;</p><p>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海洋里由浅入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p><p>A.阳光&#xa0;B.水&#xa0;C.温度&#xa0;D.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生物体(  )</p><p>A. 能适应环境</p><p>B. 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p><p>C. 不能适应环境</p><p>D. 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p><p>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就是在非洲森林这种自然状态下记录了黑猩猩的生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p><p>B、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p><p>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p><p>D、有时还需要测量.步骤: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资料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不包括地球的(&#xa0;&#xa0;&#xa0;   )</p><p>A. 水圈大部分    B. 大气圈上层    C. 大气圈底部    D. 岩石圈表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用一个图形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兔、鹰、草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图是</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8eaec587/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001.png" width="103"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8eaec587/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002.png" width="97"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8eaec587/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003.png" width="100"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8eaec587/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SYS201712310126297225663347_ST.004.png" width="96"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草、兔、鹰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鹰。由于能量沿着食物传递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而在此食物链中草中的能量最多,其次是兔,能量最少的是鹰,因而这些生物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草、兔、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16.2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32.25pt"><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体</p></td><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p></td><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p></td><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丙</p></td><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机农药浓度</p><p>(百万分之一)</p></td><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05</p></td><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7</p></td><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51</p></td><td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68</p></td></tr></table><p>&#xa0;</p><p>&#xa0;</p><p>A. 丁→乙→丙→甲    B. 乙→丙→丁→甲    C. 甲→乙→丙→丁    D. 甲→丙→乙→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p><p>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br />表格中这4种生物体内残留某种有机农药浓度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5、丙0.51、乙7、丁68。因此,这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最可能是甲→丙→乙→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p><p>A.草原中的狼和兔          B.蚂蚁搬家</p><p>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p><p>&#xa0;</p></div></div>
<div><p>【答案】B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草原中的狼和兔,狼以兔为食,属于捕食关系,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蚂蚁搬家、蜜蜂采蜜属于合作关系,故选B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p><p>A. 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 一片森林</p><p>C. 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 地球及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所以四个选项中一条河流是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的是(  )</p><p>A. 草原中的土壤    B. 草原中的昆虫</p><p>C. 阳光    D. 草原中的蛇</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p><p>草原中的土壤、阳光都属于非生物因素,A、C符合题意;</p><p>草原中的昆虫、草原中的蛇都是生物,都属于生物因素,B、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 森林里空气湿度大</p><p>B.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p><p>C. 沙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很多</p><p>D. 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p></div></div>
<div><p>【答案】AB</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森林里空气湿度大,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符合题意;<br />蚯蚓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br />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因此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C不符合题意;<br />大雁南飞是大雁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因此大雁南飞是节律行为,属于环境影响生物,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小组的同学去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在他们的记录方法中,正确是的(    )</p><p>A.要记录生物的数量</p><p>B.看到蚂蚁之类的小动物可以不计</p><p>C.要记录生物的名称</p><p>D.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忽略不计</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p><p>试题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p><p>A、调查过程中对观测的对象要如实记录,不能只记录生物数量,还要记录生物的名称,故符合题意.</p><p>C、调查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生物数量,故符合题意.</p><p>B,D、如实记录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全部生物,不记录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看到蚂蚁之类的小动物可以不计不符合调查的要求.故不符合题意.</p><p>故选:A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p><p>A.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C. 能进行运动    D. 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D</p><p>【解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能运动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例如植物属于生物,但是不能运动;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蛾类多夜间涌动”,“南橘北枳”,造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p><p>A. 光    B. 水分</p><p>C. 温度    D. 土壤</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p><p>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蛾类多夜间涌动”南橘北枳主要是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的影响,“南橘北枳”主要是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p><p>故选:A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p><p>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p><p>C. 农田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p><p>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A符合题意;</p><p>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p><p>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C不符合题意;</p><p>湿地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地区,雨水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种类要少,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能体现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是(  )</p><p>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p><p>C.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D.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p><p>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p><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属于遗传现象,A符合题意;<br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和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属于变异现象,B不符合题意;</p><p>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体现了亲子代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体现生物的是遗传现象,C符合题意;</p><p>一树之果有苦有甜,都体现了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生物的变异现象,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3/09/d39670a3/SYS201905030932079403487516_ST/SYS201905030932079403487516_ST.001.png" width="301"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草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兔子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p><p>(2)生态系统通过_____和______,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______。</p><p>(3)图中①是_____,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_____和______。</p><p>(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___(填“弱”或“强”)。</p><p>(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_____(填“增多”或“减少”)</p></div></div>
<div><p>【答案】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食物网太阳能分解者细菌真菌弱增多</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3)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br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r />(2)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太阳能。<br />(3)图中①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br />(4)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层次复杂,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层次简单,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br />(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草)的捕食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增多。</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七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