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马坡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p><p>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生长发育</p><p>C.生物都能自由地活动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小污点,移动玻片,污点不动;换一个新目镜,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p><p>A. 玻片上 B. 物镜上 C. 反光镜上 D. 目镜上</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p><p>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移动玻片,污点不动;换一个新目镜,污点仍然存在,说明污点一定在物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青藏铁路的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气温很低,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称为“爬地松”。影响这种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p><p>A. 水 B. 温度</p><p>C. 空气 D. 风</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唐古拉山越岭段,海拔5000多米,风大且频,这里的松树都匍匐在地面,可以减少风的影响,如果松长的高,容易受大风吹而折断。因此“爬地松”是对环境“风大且频”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p><p>A. 长蘑菇的朽木 B. 咸鸭蛋</p><p>C. 玉米 D. 电脑病毒</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长蘑菇的朽木、咸鸭蛋、电脑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玉米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p><p>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p><p>B、生物能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p><p>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够影响生物</p><p>D、生物既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因素是指( )</p><p>A. 所有的环境因素</p><p>B.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p><p>C.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p><p>D.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p><p>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实验中如果结果和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p><p>A. 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 依据实验结果下结论</p><p>C. 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 修改假设,重新做试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种植物,只能依靠一种摄取花蜜的蝙蝠为其传授花粉。然而此种蝙蝠却因人类的大量捕捉而灭绝了,则这种植物的数量变化是</p><p>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p><p>C.不受影响 D.先增加后减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通过题中材料分析可得看出该种植物需要摄取花蜜的蝙蝠为其传授花粉,而蝙蝠被人类大量捕捉而灭绝,这样影响了植物的传粉,影响植物的繁殖,导致这种植物的数量变化是持续减少,因此动物影响植物的繁殖和分布。故选项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白毛,可以适应降雪后的环境。但是,但,当降雪延迟,一身白毛的雪兔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p><p>A. 保护色 B. 适应性 C. 生存斗争 D. 适应的相对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雪兔在冬天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使体色与森林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果当年的降雪来得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雪兔暴露在敌害的视野中,表明雪兔随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p><p>A. 避役又称“变色龙”,它能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p><p>B. 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p><p>C. 雷鸟生活在欧洲和北美,平时体色为灰褐色,到了冬季会换成白色羽毛</p><p>D. 东北虎产下一只白色的虎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br />(2)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例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p><p>避役又称“变色龙”,它能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是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是拟态,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B不符合题意;雷鸟生活在欧洲和北美,平时体色为灰褐色,到了冬季会换成白色羽毛”是保护色,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东北虎产下一只白色的虎仔,是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不能说明生物是否适应环境,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田里杂草丛生影响豆的产量。草与豆苗之间的关系属于</p><p>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景象.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若想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应该选择的组合是();若想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最清楚的,应该选择的组合是()。</p><p>A. 目镜10X,物镜10X B. 目镜10X,物镜20X</p><p>C. 目镜10X,物镜40X D. 目镜10X,物镜4X</p></div></div>
<div><p>【答案】DC</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数目也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p>题中要求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清楚,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是最大。<br />题中要求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是最小。<br />所以A中,目镜10x,物镜10x,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0x;<br />B中,目镜10x,物镜20x,物像的放大倍数是200x;<br />C中,目镜10x,物镜40x,物像的放大倍数是400x;<br />D中,目镜10x,物镜4x,物像的放大倍数是40x。</p><p>所以若想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应该选择的组合是D;若想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最清楚的,应该选择的组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野兔而言,环境就是( )</p><p>A. 草原上的植物和狼、鹰等动物</p><p>B. 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p><p>C. 草原上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p><p>D. 以上三个选项和草原上的其他野兔</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野兔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以及除这只野兔处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观察血涂片时,首先看到了图①中所示的物像。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到图②中所示的物像,小明观察时没有进行的操作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094f382/SYS201712310055421144452073_ST/SYS201712310055421144452073_ST.001.png" width="336"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转动转换器 B. 转动细准焦螺旋</p><p>C. 转动粗准焦螺旋 D. 调节反光镜</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观察图示可以看出,从图①到图②是小明换用了高倍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上的通光孔,然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d”,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p><p>A. “b” B. “d”</p><p>C. “q” D. “p”</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写有字的纸片倒过来看,看到的就是显微镜下呈的物像。所以字母“d”倒过来看到的是字母“p”。</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第一次使用的是5X目镜、10X物镜,第二次使用的是10X目镜、40X物镜,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p><p>A.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p><p>B. 视野亮,细胞数目少</p><p>C.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p><p>D.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变暗。</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第一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第二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在使用中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变暗。</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很容易让人们想起美丽的田园风光.请根据上述诗句回答下列问题:</p><p>(1)上述诗句中,影响豆苗生存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 ,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_____________ .</p><p>(2)上述诗句中,豆苗与杂草的关系是__________;水稻与害虫、害虫与青蛙的关系均属于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草青蛙、人竞争捕食</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1)从“草盛豆苗稀”中可知,影响豆苗生存的生物因素是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描写的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中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有青蛙、人。</p><p>(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田间杂草长势旺盛,影响了豆苗的生长,它们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害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捕捉害虫为食,所以,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p><p>(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食盐水</p><p>(4)实验步骤:</p><p>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_________中.均相同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p><p>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与B.再将A、B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____组,对照组是______组.</p><p>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p><p>(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p><p>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p><p>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p><p>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清水 A B 促进 抑制 无影响 </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 </p><p>在生物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在本实验中,要探究的问题是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盐度是该实验的变量。</p><p>(1)科学探究中问题的提出要针对要探究的因素而提出,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盐度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么?</p><p>(2)假设要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盐度会影响种子的萌发。</p><p>(4)①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盐度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盐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种子浸泡在10%食盐水中,B组种子就要浸泡在清水中。</p><p>②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该实验中的实验组是A组,对照组是B组。</p><p>(5)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促进大豆种子 的萌发。</p><p>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p><p>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3/09/2368c551/SYS201905030935040520344901_ST/SYS201905030935040520344901_ST.001.png" width="532"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1用显微镜观察一个写有“d”字母玻片的两个视野,要将视野从图①转换为图②,首先应该______</p><p>A.转动转化器 B.移动载玻片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转动细转焦螺旋</p><p>(2)图2显微镜的物镜、目镜及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要想观察到的细胞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④和______,物镜与载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2中的______.</p></div></div>
<div><p>【答案】B ① ⑥ </p><p>【解析】</p><p>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p><p>(1)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图②中像的位置移至视野的中央了,像比原来变大了。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①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字母被放大,可以转动转换器,使用大的物镜。所以要将视野从图①转换为图②,首先应该移动载玻片。<br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③、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①、②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通过分析知道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和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中,⑥中的物镜和玻片的距离最大,所以用这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