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p><p>A. 器官 B. 原子</p><p>C. 细胞 D. 分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是( )</p><p>A. 光照 B. 湿度 C. 温度 D. 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土壤、温度、湿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A错误.</p><p>B、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p><p>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p><p>D、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到南极考察的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p><p>A. 缺乏生产者 B. 分解者很少</p><p>C. 没有消费者 D. 没有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从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p><p>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p><p>(1)营养物质(2)空气(3)阳光(4)适宜的温度(5)一定的生存空间(6)水</p><p>A、(1)(3)(2)(5)(6)(4)</p><p>B、(6)(1)(2)(3)(4)(5)</p><p>C、(4)(5)(3)(6)(1)(2)</p><p>D、(3)(6)(4)(5)(2)(1)</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分别是:水、营养物质、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p><p>A.小狗夏天掉毛</p><p>B.蚯蚓疏松土壤</p><p>C.不同环境中青蛙的体色不同</p><p>D.企鹅长的胖乎乎</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A、小狗夏天掉毛,是环境对生物的适应,A错误;B、蚯蚓疏松土壤,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正确;C、不同环境中青蛙的体色不同,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错误;D、企鹅长的胖乎乎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p><p>A. 阳光->草->牛->虎 B. 鼠->蛇->鹰</p><p>C. 鹰->蛇->青蛙->昆虫 D. 草->牛->虎</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阳光是非生物成分,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A错误;<br />鼠是哺乳动物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不是生产者,B错误;<br />鹰是哺乳动物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不是生产者,而且鹰、蛇、田鼠、青草吃与被吃的关系搞错,应该是被吃的指向吃的,C错误;<br />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青草与消费者兔、虎它们三者的关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个语句能够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p><p>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p><p>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朵朵葵花向太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后代.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该选项符合题意;</p><p>D、朵朵葵花向太阳,是生物对环境光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片森林 B. 一块农田 C. 一群蚂蚁 D. 一个池塘</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p><p>“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这些里面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ABD错误;“一群蚂蚁”是动物,在生态系统属于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 )</p><p>A. 大气圈的上部 B. 大气圈的底部 C. 水圈的大部 D. 岩石圈的表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上部氧气极少,温度变化极大,紫外线强烈,缺水、低气压等不适合生物生存,因此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以下150米以内,150米以外的深海处也有少量的生物生存,所以水圈底部无生物存在。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p><p>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订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p><p>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⑥③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①②④⑤③⑥</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先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是②作出假设,接着是④制定计划,故A错;然后是⑤实施计划,故C错;继而是⑥得出结论,故D错;最后是③表达交流,故此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发现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应该是( )。</p><p>A. 用手擦 B. 用毛巾擦 C. 用擦镜纸擦 D. 用水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一个生态系统,请仔细观看,然后完成后面各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9/4f1da9d2/SYS201905040932322889103581_ST/SYS201905040932322889103581_ST.001.png" width="420" height="2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所含物质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 ,它所含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 它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 ;</p><p>(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p><p>(3)写出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p><p>(4)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某工厂排放了一种有营养物质最多的是毒物质该生态系统中,过若干年后发现_______体内含有的有毒物质最多。</p><p>(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流动的。</p></div></div>
<div><p>【答案】植物(草)太阳光能生产者5草鼠蛇鹰细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鹰食物链食物网</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p><p>(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空气、阳光、土壤和水分等。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并且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含有物质和能量最多,因其营养级最低。因此,图中所含物质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草),它所含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它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p><p>(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鼠→鹰,共5条食物链。</p><p>(3)通过(2)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p><p>(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空气、阳光、土壤和水分等。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细菌和真菌;它的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p><p>(5)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体内有害物质含量越少。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p><p>(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物质循环是往返循环,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是中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常用的实验用具,其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9/4f1da9d2/SYS201905040932325241780809_ST/SYS201905040932325241780809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2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对光过程中,要转动[③]_____,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应使用结构[③]的____镜.若在(①)____能看到明亮的白色圆形视野,说明对光成功.</p><p>(2)在转动(④)______使镜筒下降时,眼镜应从显微镜的____看着结构(_____)</p><p>(3)在观察过程中,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⑤]___. 当眼睛注视结构(①)进行观察时,双眼的状态是_____</p><p>(4)若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字母“p”,则透明纸上写的字母是__. </p><p>(5)物镜的选择都应转动_____.选用“40×”的物镜比选用“10×”的物镜看到的视野要____.</p></div></div>
<div><p>【答案】反光镜凹面目镜粗准焦螺旋一侧②细准焦螺旋都睁开d转换器暗</p><p>【解析】</p><p>对光的方法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物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在目镜能看见白亮的圆形视野。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p><p>(1)对光的方法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物镜,有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在目镜能看见白亮的视野。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因此,在对光过程中,要转动[③]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应使用结构[③]的凹面镜,若在【①】目镜能看到明亮的白色圆形视野,说明对光成功。</p><p>(2))在转动【④】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镜应从显微镜的一侧看着结构【②】物镜,防止损坏玻片标本。</p><p>(3)在观察过程中,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当眼睛注视结构【①】目镜进行观察时,双眼的状态是都睁开,一边观察一边绘图。</p><p>(4)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所以将字母“P”旋转180°后得到的字母是“d”。 </p><p>(5)显微镜的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看到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因此,物镜的选择都应转动转换器,选用“40×”的物镜比选用“10×”的物镜看到的视野要暗。</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9/4f1da9d2/SYS201905040932327113586446_ST/SYS201905040932327113586446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代表的生物是_____ ;B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 ; C代表的生物是______。</p><p>(2)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____________ ,狼的数量____________ ;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的数量____________ ,狼的数量____________ 。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狼兔子草减少减少增多增多生态平衡</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逐渐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p><p>(1)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即草→兔→狼。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的生物数量越少。因此,A、B、C代表的生物依次是狼、兔、草。</p><p>(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在食物链“草→兔→狼”中,兔的数量会因食物草的减少(增多)而减少(增多),狼的数量会因食物兔的减少(增多)而减少(增多)。因此,冬天草类减少,兔子的数量减少,狼的数量减少;春天雨量充沛,草类增多,此时兔子的数量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在一般情况下,三种生物的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