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16:26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够</p><p>A. 进行呼吸    B. 生长和繁殖    C. 新陈代谢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p><p>A. 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p><p>C. 能生长和繁殖    D. 能进行呼吸</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因为生物具有生殖现象,不会因个体的消亡而灭绝.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第二年春季,野草的种子又会萌发生长,长出新的野草.因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和生殖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p><p>①生物能生长</p><p>②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p><p>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p><p>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③②&#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p><p>“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获取营养物的特点,“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生物的变异特性,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以下是某同学列出的家中的几种物体,其中属于生物的是</p><p>A. 扫地机器人    B. 笔记本电脑    C. 食用油    D. 仙人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扫地机器人、笔记本电脑和食用油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仙人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植物。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A. 水    B. 阳光    C. 温度    D. 土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一品种的西瓜栽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地,产量相差很大,为了解其原因,有人进行了如下探究,你不认同的是(   )</p><p>A. 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B. 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p><p>C. 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D. 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p><p>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之间的影响。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属于非生物之间的影响。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极地狐和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p><p>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空气</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好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沙漠中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储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这说明:</p><p>A. 生物依赖环境    B. 生物影响环境</p><p>C. 生物与环境无关    D. 生物适应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p><p>A.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p><p>C.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 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p><p>A、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海豹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皮下积累大量脂肪,可以抵御寒冷的环境。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p><p>B、蚯蚓生活在土壤中,通过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这是生物改变环境的结果。</p><p>C、沙漠中,温度高,水源少,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骆驼减少尿液的排出。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p><p>D、沙漠中,水源稀少,骆驼刺为了寻找水源,根系不断向下生长,导致根系十分发达。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p><p>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其他生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照、土壤湿度、温度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其他生物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因此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p><p>A.孟德尔    B.钱学森    C.达尔文    D.袁隆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p><p>解:A、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A错误.</p><p>B、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后通过外交手段回到祖国,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B错误;</p><p>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C错误;</p><p>D、袁隆平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在</p><p>A. 反光镜上    B. 目镜上</p><p>C. 物镜上    D. 玻片标本上</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仍没有动,那么可以判断污点在物镜上,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较暗的环境下,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选择</p><p>A. 大光圈、凹面镜    B. 小光圈、平面镜</p><p>C. 大光圈、平面镜    D. 小光圈、凹面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p><p>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当环境光线较暗,显微镜对光时我们应选用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安放好显微镜后,接着进行对光,下面对光操作中不属于必须步骤的是</p><p>A. 更换目镜    B. 调节光圈    C. 转动反光镜    D. 转动转换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p><p>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如下: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使视野均匀白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p><p>①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p><p>②向右上方移动装片</p><p>③向左下方移动装片</p><p>④转动细准焦螺旋</p><p>⑤转动粗准焦螺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9ae59b43/SYS201904201034001476412248_ST/SYS201904201034001476412248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②①⑤</p><p>B. ③①⑤</p><p>C. ②①④</p><p>D. ③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p><p>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因此,上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首先③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①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④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以下操作步骤:①安装物物镜和目镜②取镜③对光④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10/caa71d2d/SYS201904171033040149486599_ST/SYS201904171033040149486599_ST.001.png" width="75" height="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③④</p><p>B. ②①③④</p><p>C. ①②④③</p><p>D. ④①③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是:<br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br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br />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将所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取镜、①安装物镜和目镜、③对光、④观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 。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p><p>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p><p>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亮,细胞数目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变大,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变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受伤猎物的?”实验中,种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猎物的。这应属于探究活动的哪一个步骤?(  )</p><p>A. 提出问题</p><p>B. 收集信息</p><p>C. 作出假设</p><p>D. 分析实验现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实验的方法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p><p>(1)发现并提出问题: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一定是问句“?”)</p><p>(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p><p>(3)作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p><p>(4)设计实验方案:拟订实验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p><p>(5)实施实验并记录: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p><p>(6)分析实验现象:</p><p>(7)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是制作和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9/bbdecc1c/SYS201905040934262656312194_ST/SYS201905040934262656312194_ST.001.png" width="541"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制作菠菜叶的下表皮临时装片,应用到的实验材料有叶片、解剖针、镊子、滴管、清水、吸水纸、洁净的载玻片和_____________片等。</p><p>(2)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p><p>(3)盖片时,这所以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玻片下出现______________。</p><p>(4)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p><p>(5)要将图二中的甲转换为乙,应转动___________,换用___________(填“低倍”或“高倍”)物镜观察。</p></div></div>
<div><p>【答案】盖玻清水气泡③④②①转换器高倍  </p><p>【解析】</p><p>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p><p>“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p><p>“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p><p>“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p><p>“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p><p>“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p><p>“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p><p>(1)从图中①盖片看出还需要盖玻片,因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用到的实验用具主要有解剖针、镊子、滴管、洁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p><p>(2)为保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用于染色的试剂是稀碘液。</p><p>(3)盖片时,这所以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p><p>(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p><p>“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p><p>“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p><p>“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p><p>“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p><p>“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p><p>“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p><p>(5)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中的物像比图甲大,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或目镜,要将图二中的甲转换为乙,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验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p><p>背景资料:蚯蚓是常见的一种动物,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p><p>(1)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制定、实施计划:</p><p> 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_____________。</p><p>(4)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的快。</p><p>(5)实验后,应该如何处理用过的蚯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或慢)吗?(2)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或慢)(3)距离(或速度)(5)把蚯蚓放回大自然(或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探究“蚯蚓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慢”,因此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或慢)吗?;</p><p>(2)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或慢);</p><p>(3)制定、实施计划“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将这条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的运动,也测量它在2min里蠕动的距离”,如此进行3次,求出蚯蚓在玻璃板和糙纸上各自运动的平均距离,求平均距离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可信度。</p><p>(4)得出结论:对比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速度的快。</p><p>(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因此实验后,应该把蚯蚓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七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