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15:44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七年级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p><p>A. 竹和山石    B. 病毒和蘑菇    C. 空气和阳光    D. 松和丹顶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选项中:竹、病毒、蘑菇、松、丹顶鹤都具有以上的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山石、空气、阳光都不具有以上的生物特征,属于非生物。因此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空气和阳光,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p><p>A. 阳光和温度    B. 水分    C. 空气和生存空间    D. 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p><p>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仙人掌体内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不需要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p><p>A. 鼠→蛇→鹰    B. 鹰→免→草    C. 鼠→免→狐    D. 草→兔→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整个食物链都反了,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并且兔是植食性动物吃草不吃鼠,C错误;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清华附中对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p><p>A. 推测法    B. 调查法</p><p>C. 比较法    D. 模型制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某种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模型制作是按照一定比例,制作生物的模型,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清华附中对每天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摸底,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法。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因素是指(  )</p><p>A. 所有的环境因素</p><p>B.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p><p>C.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p><p>D.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环境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DDT的使用导致鸟粪的生殖能力受到影响</p><p>B. 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扳结,不利于植物生长</p><p>C. 生物有很强韵自我适应能力,我们开发自然资源对它们没有影响</p><p>D. 使用农药时会将有益昆虫杀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p><p>由于DDT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排出,逐级积累,称为生物富集现象,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害物质的浓度总是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导致鸟类体内出现DDT而影响其生殖,A正确;<br />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B正确;<br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如鱼生活在池塘里,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当严重干旱,池塘的水消失了,鱼就不能适应环境了。我们不能无限制的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br />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因此,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不仅杀死有益昆虫,还造成环境体污染,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751b4c2/SYS201901041728101604255864_ST/SYS201901041728101604255864_ST.001.png" width="96"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乙和丙数量增加    B. 丙和丁数量减少</p><p>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 乙和丁数量增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该是:丙→丁→甲→乙。<br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由于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丁因捕食者增多而数量减少,导致丙增加。所以“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数量增加”,而丁数量减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p><p>C.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和微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10只,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     )</p><p>A. 好玩    B. 减少误差</p><p>C. 便于计算    D. 数量多便于观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B</p><p>试题分析:1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用1只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主要是因为南极(    )</p><p>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缺少生产者</p><p>C. 缺少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p><p>(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_现象。</p><p>(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现象。</p><p>(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_现象</p><p>(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现象。</p><p>(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_。</p><p>(6)猫和老鼠的身体都是自____构成的。</p></div></div>
<div><p>【答案】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细胞</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能生长。</p><p>(2)猫生小猫属于繁殖现象。</p><p>(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p><p>(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变异现象。</p><p>(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6)猫和老鼠的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下图,图一是构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示意图,图二是食物链中的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为代号建立的物质或能量金字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图中包含____条食物链;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p><p>(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图一中的细菌真菌属于____。</p><p>(3)若图二表示食物链中的生物接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宇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______。若图二表示食物链中的生物按顺序建立的有毒物质积累金字塔,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p><p>(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5/09/734f5558/SYS201905050926234952771971_ST/SYS201905050926234952771971_ST.001.png" width="322"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1草→兔→鹰分解者鹰鹰非生物部分</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p><p>(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1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p><p>(2)图中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p>(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能量金字塔中甲、乙、丙分别代表鹰、兔、草,故甲对应的生物是鹰。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鹰,所以若图二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则丙对应的生物是鹰。</p><p>(3)大量猎狐后,鼠、兔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由于鹰和狐都以兔和鼠为食,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在一定时间内,鹰的数量会因食物的增加而增加。</p><p>(4)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图中还缺少非生物部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要了解本班同学的近视发病率,请回答:</p><p>(1)现有两种方案:①抽样调查法:任抽班上3组同学进行调查;②普查法: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获得的教据更准确?(填序号)____。当调查对象较多时常采用(填序号)____。</p><p>(2)小明调查该校七、八,九年级近视发病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近视发病率有____的趋势。</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5/09/734f5558/SYS201905050926237565373534_ST/SYS201905050926237565373534_ST.001.png" width="225"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②①增长</p><p>【解析】</p><p>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方法。</p><p>(1)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普查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当调查对象特别多时常采用抽样调查法。因此,要了解本班同学的近视发病率可用普查法,而当调查对象较多时常采用抽样调查。</p><p>(2)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达60%,居世界首位,并且还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如图所示某同学调查所在学校七、八、九年级近视发病率调查结果。从中可以发现,近视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鼠妇数量为刚放入时的状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10/10/19ae9ff4/SYS201808101008157530503962_ST/SYS201808101008157530503962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_____.</p><p>(2)A装置与B装置组成_____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___装置.</p><p>(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的鼠妇进行计数.经10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_____值为实验结果.</p><p>(4)根据实验装置图中所选用的鼠妇情况.若有错误请你指出其中的一种并改正,若没有错误请你不予改正.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光照  对照  B  平均  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p><p>【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照。<br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控制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光。因此A装置与B装置组成对照实验,在盒里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其中实验组是B变量改变的纸板一侧;对照组是A变量没有改变的玻璃板一侧。</p><p>(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的鼠妇进行计数。经10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平均值为实验结果。<br />(4)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七级上学期单元测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