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13:4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  )</p><p>A.空气  B.水    C.温度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作茧自缚”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xa0; )</p><p>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课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p><p>A、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如蚯蚓疏松土壤;在沙漠上种植植物防风固沙;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的湿度,A不符题意;</p><p>B、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主动的改变,“作茧自缚”可作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实例。家蚕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春蚕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 “作茧自缚”是指春蚕化为不食不动的蛹期,所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一种表现,B符合题意;</p><p>C、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C不符题意;</p><p>D、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如光对生物的影响:深海中无植物的生长,山的阳面植物生长好;如水对生物的影响:对动物来说,缺水比缺少食物后果更为严重。在干旱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动植物能生存;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间的关系是(  )</p><p>A. 能量流动    B. 物质循环    C. 食物链    D. 食物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花农会通过改变某一非生物因素而使鲜花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如春节)开放,以卖得好价钱,这一非生物因素是( )</p><p>A. 水分    B. 湿度    C. 温度    D. 光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p><p>解:影响花开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因此花农会通过改变某一非生物因素而使鲜花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如春节)开放,以卖得好价钱,这一非生物因素是光照.</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地高温、干燥、少雨,下列哪种植物最可能在该地生活</p><p>A.毛竹         B.柳树</p><p>C.仙人掌       D.葫芦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p><p>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p><p>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p><p>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p><p>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疏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树叶,是拟态行为,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p><p>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p><p>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不符合题意;</p><p>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D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长在荒漠中的骆驼刺低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森林能够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蚯蚓以腐烂植物为食。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说明生物也能          环境。</p></div></div>
<div><p>【答案】适应;影响;</p><p>【解析】</p><p>试题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两的方面来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荒漠中干旱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与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相适应;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同时,也      和      着环境.</p></div></div>
<div><p>【答案】影响;改变</p><p>【解析】</p><p>试题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应响.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方面来切入.</p><p>解: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p><p>故答案为:影响;改变.</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连线</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06185fe/SYS201712310026590998764618_ST/SYS201712310026590998764618_ST.001.png" width="332"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②(2)-③(3)-④(4)-⑤ (5)-①</p><p>【解析】分析:</p><p>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主要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p><p>解答:</p><p>①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5)水绵属于藻类植物;</p><p>②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1)墙藓属于苔藓植物;</p><p>③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用孢子繁殖后代,(2)肾蕨属于蕨类植物;</p><p>④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种子裸露,用种子繁殖后代,根茎叶发达,(3)雪松属于裸子植物;</p><p>⑤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4)桃属于被子植物。</p><p>故答案为:(1)-②   ;(2)-③;   (3)-④   ;(4)-⑤ ;     (5)-①;</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p></div></div>
<div><p>【答案】草场会退化甚至沙漠化,这对环境会有很大的破坏。</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牧区大量饲养山羊,它连草根都啃食,这样草场会退化甚至沙漠化,这对环境会有很大的破坏。以上事实说明人类的生产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p><p>考点: 生态平衡的含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世界中,数地衣的生命力最顽强。据试验,地衣在零下273摄氏度的低温下还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放置6年还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因此无论沙漠.南极.北极,甚至在大海龟的背上它都能生长。地衣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人们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找到了“迷底”。原来地衣不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是由两类生物“合伙” 组成,一类是真菌,另一类是藻类。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物的本领很大,藻类具有叶绿素,它以真菌吸收的水分.无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与真菌共同享受。这种紧密的合作,就是地衣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秘密。</p><p>(1)地衣是由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p><p>(2)“地衣”所体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什么关系?生物之间还有哪些关系?请举例。</p><p>_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真菌  藻类  共生关系; 生物之间还有竞争关系,如水稻与稗草</p><p>【解析】(1)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2)藻类具有叶绿素,能以真菌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有机物),与真菌共同享受,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本领很大,真菌还能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都不能独立生活,像地衣这种由两种生物(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还有:捕食关系如兔与草,狼与羊、竞争关系如水稻与稗草,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蚂蚁搬家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上册生物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