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13:14

内蒙古前旗六中┅学年八年级人教版生物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p><p>B. 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p><p>C.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p>D.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和细胞核同时分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28872952302_DA/SYS201905010929428872952302_DA.001.png" width="71" height="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p><p>(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p><p>A、生物能进行呼吸,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故A正确;</p><p>B、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故B错误;</p><p>C、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故C错误;</p><p>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的分裂过程:首先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植物细胞,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p><p>A. 根尖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根尖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p><p>B. 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p><p>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大</p><p>D. 章鱼、鱿鱼、鲸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且它们都是鱼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结构,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中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不见光部分的植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p><p>(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p><p>(3)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解答即可。</p><p>A、根尖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根尖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故A错误;</p><p>B、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目的是便于画图,故B正确;</p><p>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小,故C错误;</p><p>D、章鱼、鱿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并且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苔藓植物</p><p>B. 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p><p>C. 甜美多汁的桃肉与西瓜子、葵花籽分别由子房壁、子房、胚珠发育而来</p><p>D. 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不一定每块都要有芽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适当降低温度。</p><p>A、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有假根,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故A错误;</p><p>B、冰箱内温度较低,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可延长储藏时间。故B正确;</p><p>C、桃肉属于果皮部分,由子房壁发育来,西瓜子属于种子,由胚珠发育来,葵花籽属于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故C错误;</p><p>D、种植马铃薯时,只要把块茎切成很多小块来栽种,每一小块都要注意带有芽眼,即可繁殖,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p><p>B.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可能是九子之间的基因组成不同。</p><p>C. 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p><p>D.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而不是把性状传递给了子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p><p>A、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肉眼看不到,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故A错误;</p><p>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了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有差异,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九子之间的基因组成不同,还有可能是九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可能是九子之间的基因组成不同,故B正确;</p><p>C、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故C正确;</p><p>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番茄的果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功能</p><p>B. 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p><p>C. 生物体所有细胞都自始至终处于分裂和分化状态</p><p>D. 植物的叶、花、种子和人体的心脏、垂体都属于器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p><p>A、番茄的果皮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故A错误;</p><p>B、银杏是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所以其种子是“银杏”,又叫白果,故B错误;</p><p>C、生物体所有细胞不是都自始至终处于分裂和分化状态,例如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后来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故C错误;</p><p>D、植物的叶、花、种子和人体的心脏、垂体都属于器官,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据图中的甲、乙、丙、丁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41103199490_ST/SYS201905010929441103199490_ST.001.png" width="391"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甲图中BC段表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p><p>②乙图中的②④⑤构成了肾单位,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p>③由神经组织构成了丙图,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丙图中的3</p><p>④丁成熟的A、B、C内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3对、23对、23对</p><p>⑤丁图中数量最多的是B,其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p><p>⑥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痛感形成的部位是丙图中的</p><p>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⑥</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属于识图作答题,观图可知:</p><p>(1)图甲中的BC过程表示呼气过程,B点表示吸气完了的一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p><p>(2)图示乙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p><p>(3)图丙1表示大脑,2表示小脑,3表示脑干;</p><p>(4)图丁表示显微镜下的人体血细胞,A表示白细胞,B表示红细胞,C表示血小板,成熟的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p><p>①甲图中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①错误。</p><p>②乙图中的②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构成了肾单位,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②正确。</p><p>③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丙图中的3是脑干,由神经组织构成了丙图,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脊髓,③错误。</p><p>④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是23对,而图示丁中,A表示白细胞,B表示红细胞,C表示血小板,B红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④错误。</p><p>⑤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因为红细胞的个体较大,而且数量较多;看不见的是血小板,因为血小板的个体最小;有时也看不见白细胞,因为白细胞虽然个体最大,但数量较少,因此丁图中数量最多的是B红细胞,其功能是运输氧气,⑤错误。</p><p>⑥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会感到疼痛,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地躲避,是在第一次被针扎的基础上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痛感形成的部位是丙图中的1大脑,⑥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与病因不对应的是(   )</p><p>A. 坏血病━━体内缺乏维生素C</p><p>B. 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p><p>C. 夜盲症━━体内缺乏维生素A</p><p>D. 地方性甲状腺肿━━饮水或食物中缺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p><p>A、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故A正确;</p><p>B、侏儒症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有关,故B错误。</p><p>C、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故C正确;</p><p>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饮食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增生肿大,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p><p>A. 黄色 Dd或dd    B. 红色 Dd</p><p>C. 红色 Dd或dd    D. 红色和黄色 Dd或dd</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果实的颜色由母本的基因控制,因此“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接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颜色”仍然是黄色。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接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种子胚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45547506689_ST/SYS201905010929445547506689_ST.001.png" width="323"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汤变质的根本原因不相同</p><p>B. 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p><p>C. 甲、乙形成了对照实验</p><p>D. 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理解,探究实验的两个原则:对照实验和变量的唯一性。</p><p>A、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汤变质的根本原因,都是空气中的细菌、真菌飘浮进肉汤中,生长繁殖造成的,故A错误;</p><p>B、乙瓶没有煮沸,汤内的细菌、真菌没有被杀死,所以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故B正确;</p><p>C、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作处理,形成了以细菌有无为变量的对照试验。故C正确。</p><p>D、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后,肉汤会变质,所以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p><p>A. 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p><p>B.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p><p>C. 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有些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p><p>D. 猎豹追捕斑马时,就奔跑而言,它们两者是相互选择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p><p>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故A正确;</p><p>B、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自然选择是建立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的,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因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故B正确;</p><p>C、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青霉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故C错误。</p><p>D、猎豹和斑马都跑得快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某部位毛细血管示意图,下列针对此图的各种分析中,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48549362403_ST/SYS201905010929448549362403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如果B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A和C中流动的 分别是静脉血和动脉血</p><p>B. 如果A和C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则B是肾小球</p><p>C. 如果B为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营养物质增多,含氧量减少,尿素增多</p><p>D. 如果B为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二氧化碳增多</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一般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p><p>(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48549362403_DA/SYS201905010929448549362403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2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所以,如果B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A(肺动脉)和C(肺静脉)中流动的分别是静脉血、动脉血,故A正确;</p><p>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作用,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因此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内都流动脉血,因此如果A和C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则B是肾小球,故B正确;</p><p>C、血液流经小肠时属于体循环,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多,所以如果B是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氧气减少,故C正确;</p><p>D、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同时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属于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因此,如果B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而不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依据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5,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50531315298_ST/SYS201905010929450531315298_ST.001.png" width="400"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不能独立生活。</p><p>B. ①④进行的是分裂生殖,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p><p>C. ①的休眠体为芽孢,③离开活细胞通常也会形成芽孢</p><p>D. ②与⑤的主要不同是②无细胞壁和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从图中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图中的①是细菌,②是酵母菌,③是病毒,④是草履虫,⑤是植物细胞。</p><p>A、①为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能独立生活,故A错误。</p><p>B、①细菌进行的是分裂生殖,④草履虫靠分裂生殖,③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繁殖,故B正确。</p><p>C、①细菌的休眠体为芽孢,③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故C错误。</p><p>D、②酵母菌和⑤植物细胞,主要不同是②酵母菌没有叶绿体,但有细胞壁,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53204346678_ST/SYS201905010929453204346678_ST.001.png" width="353"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1中的A,D所代表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p><p>B. 图1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A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可知图中A的能量最多,D的能量最少。</p><p>C. 如果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图1中的C,即图2中的乙。</p><p>D. 若图2表示图1中A、B、C三种生物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B;若乙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甲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图1中A能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p><p>(2)图2中丙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位于食物链的起始端,甲次之,位于食物链的第二位,乙数量最少,位于最后。即食物链:丙→甲→乙。</p><p>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A生产者、B、C消费者和D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故A正确;</p><p>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图中A的能量最多,C的能量最少,故B错误;</p><p>C、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DDT作为一种剧毒物质,C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它的体内DDT的含量最多;故C正确;</p><p>D、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生物的数量就越多,图2中丙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位于食物链的起始端,甲次之,位于食物链的第二位,乙数量最少,位于最后。所以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B,若乙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甲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故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7年过大年,“抢红包”成为最喜庆、最流行、最欢快的活动。一个个心情振奋,目不转睛,指尖飞舞,在数个微信圈不断转换,精准快速抢红包,不时发出兴奋的尖叫声。</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55646123907_ST/SYS201905010929455646123907_ST.001.png" width="569" height="2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抢到红包的瞬间,情绪激动,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______的结果。</p><p>(2)抢红包整个过程离不开脑和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参与,当听到“金币撒落”的提示音,声波沿外耳道传入,引起________________的振动,振动经听小骨传入内耳,刺激了图4___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导到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听觉。</p><p>(3)当红包出现时,眼睛接收光线的多少由眼球中的____________决定。人体正常的眼睛,是要通过眼球的睫状肌来调节____________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远视眼需配戴 ________ 透镜来矫正。从反射类型上“抢红包”活动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射。</p><p>(4)图2表示人体前臂出血情况,其中能表示动脉出血的是_______。(填字母)</p><p>(5)整个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的获得来自细胞中______________的氧化分解,参与该活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p><p>(6)过一段时间后,手心浸出汗液,它是由皮肤的______产生的,除形成汗液,体内水分的排泄途径还有______条。</p><p>(7)“抢红包”活动体现了手指的灵活性,与指关节的结构特点分不开的,其灵活性与图1中的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内的滑液有关。</p></div></div>
<div><p>【答案】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鼓膜7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瞳孔2 晶状体凸条件A 有机物线粒体汗腺25关节软骨3关节腔</p><p>【解析】</p><p>(1)图1中,①是关节头、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④是关节窝、⑤是关节软骨。</p><p>(2)图2中,A是动脉出血,B是静脉出血,C是毛细血管出血。</p><p>(3)图3中,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瞳孔,4是虹膜,5是睫状体,6是巩膜,7是脉络膜、8是视网膜、9是玻璃体。</p><p>(4)图4中,1是耳廓、2是外耳道,3是鼓膜、4是听小骨、5是鼓室、6是咽鼓管、7是耳蜗、8是前庭、9是半规管。</p><p>(1)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当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时,这是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p><p>(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3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7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p><p>(3)眼睛接收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眼球的晶状体和玻璃体折射,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眼睛接受光线的多少由眼球中的瞳孔的大小决定。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5睫状体调节2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因此,看到红包到抢到红包的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p><p>(4)图A中伤者的血液从破裂的血管内喷射而出,血液速度快,应是动脉血管破裂,应在近心端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图B血液颜色暗红,血流缓慢,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可以用纱布绷带包扎或指压法止血;图C中伤者的血液从伤口慢慢渗出,是毛细血管破裂,不需要特殊处理,一般贴上创可贴就能自行止血。</p><p>(5)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化器,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线粒体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的生命活动利用。</p><p>(6)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的汗腺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p><p>(7)与其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关节软骨,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58668556696_ST/SYS201905010929458668556696_ST.001.png" width="634"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B、C反映了动物的某种发育方式是_____&#xa0;,其中图B发育经历了四个阶段,比图A多了一个_____&#xa0;(填写结构名称)的发育阶段.</p><p>(2)D、E两图所示结构反应了两种生殖方式,分别是_____&#xa0;;在D结构中,鸟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_____&#xa0;;鸟卵孵化的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对比ABCDE和F的生殖方式,F为_____&#xa0;生殖,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a0;紧密结合.</p><p>(4)F图中若把基因型为Aa的梨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aa的梨树上,嫁接枝条开花后,人工将该枝条上花中的花粉授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则形成的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_____&#xa0;.</p></div></div>
<div><p>【答案】变态发育蛹卵生、胎生胎盘受精卵和适宜的温度无性生殖形成层25%</p><p>【解析】</p><p>(1)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p><p>(2)图D:a胚盘,b卵壳,c气室,d卵黄,e卵白。</p><p>(3)图E:①是胎盘、②是脐带、③是胎儿。</p><p>(4)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叫做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叫做无性生殖。嫁接、扦插、压条都是植物的无性生殖。</p><p>(1)A、B、C反映了动物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其中图A经过卵→幼虫→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B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比图A多了一个蛹期。</p><p>(2)D图的动物是用卵来繁殖后代,属于卵生;而E图动物有胎盘,属于胎生。在D结构中,鸡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a胚盘,胚盘将来发育成小鸡。并不是所有的鸟卵都能孵化出小鸟,由于不同的鸟卵孵化需要不同的温度,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鸟卵才能孵化出小鸟。所以,鸟卵要想孵化出小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卵必须是受精卵;必须具备胚胎发育所需的适宜的温度。</p><p>(3)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ABCDE属于有性生殖,F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嫁接成活率。</p><p>(4)亲代都是Aa,根据遗传图解:</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62051236743_ST/SYS201905010929462051236743_ST.001.png" width="370" height="3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按图一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p><p>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p><p>③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p><p>④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⑤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p><p>请分析回答:</p><p>(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2)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________,此生理活动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p><p>(3)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来自植物的_________(填生理活动)。</p><p>(4)步骤⑤中,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_______________。</p><p>(5)从变蓝的叶片上,撕下一块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可清楚地看到如图二所示细胞,其中在②细胞中有变成蓝色的小颗粒。这些蓝色的小颗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结构名称) 这说明不是细胞中的任何部分都能形成___________。在步骤②完成后,发现图一的B叶所在黑色塑料袋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球,这些小水 珠主要是从图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p>(6)叶片A在光下进行了_____________种生理活动。</p></div></div>
<div><p>【答案】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氧气叶绿体呼吸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④叶绿体叶绿体③气孔3</p><p>【解析】</p><p>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据此解答。</p><p>图中①叶肉细胞、②保卫细胞、③气孔、④叶绿体。</p><p>(1)黑暗处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p><p>(2)氧气有助然的作用,步骤③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462051236743_DA/SYS201905010929462051236743_DA.001.png" width="421" height="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因此生理活动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p><p>(3)二氧化碳的特点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步骤④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p><p>(4)步骤⑤中,叶片A见光,叶片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说明产生了淀粉,B叶片不见光,处理后不变蓝,没有产生淀粉,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p><p>(5)发现气孔的保卫细胞不是任何部分都变蓝,而是有许多蓝色小颗粒分布。这些蓝色的小颗粒应该是④叶绿体,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这说明不是细胞中的任何部分都能形成叶绿素。</p><p>  在步骤②完成后,发现图一的B叶所在黑色塑料袋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球,这些小水珠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主要是从图二中③气孔散失的。</p><p>(6)在白天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蒙古前旗六中┅学八级人教版生物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