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6章动物的行为》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行为获得的途径上看,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p><p>A. 老马识途 B. 海豚表演 C. 鹦鹉学舌 D. 蜘蛛结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老马识途、海豚表演、鹦鹉学舌,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A、B、C不符合题意;<br />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动物繁殖行为的是( )</p><p>A. 孔雀开屏 B. 蜜蜂采蜜 C. 蜘蛛织网 D. 蚂蚁群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一种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A符合题意;蜜蜂采蜜是蜜蜂为了获取食物花粉,属于捕食行为,B不符合题意;蜘蛛结网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行为,C不符合题意;蚂蚁群居,需要很多蚂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属于社群行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海豚、海狮为观众朋友们进行顶球、转呼啦圈等表演,这些属于</p><p>A. 先天性行为 B. 后天学习行为 C. 取食行为 D. 帮助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动物园里的海豚做顶球表演,是海豚经过训练后产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养鱼池边浮出水面求食的金鱼喂食。红雀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学们,你见过壁虎自动断尾,以逃避敌害的情况吗?壁虎的这种行为属于</p><p>A. 防御行为 B. 攻击行为 C. 繁殖行为 D. 觅食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在紧急情况下,壁虎的尾巴能自动断落,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孔雀开屏”这一行为,从行为的发生及功能上看分别属于( )</p><p>A. 先天性本能行为,防御行为 B. 先天性本能行为,繁殖行为</p><p>C. 后天性学习行为,繁殖行为 D. 后天性学习行为,领域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雄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属于生殖行为,是生来就用,属于先天性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捕鱼吃。下列关于绿鹭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这种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p><p>B. 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p><p>C. 这种行为的出现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p><p>D. 这种行为出现后,是能够遗传给后代个体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p><p>题干中的绿鹭的“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r />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A正确;<br />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学习能力,B正确;<br />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形成的,C正确;<br />学习行为不能向后代遗传,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珍妮•古道尔在非洲原丛林观察到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树枝钓取白蚁作为食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相同的是( )</p><p>A. 小鸟喂鱼 B. 机器人学弹琴 C. 老马识途 D. 蜘蛛结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老马识途也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小鸟喂鱼和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机器人不属于动物。机器人不是生物,学弹琴不是动物的行为。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争暖树”的行为是( )</p><p>A. 攻击行为 B. 觅食行为 C. 繁殖行为 D. 社群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一系列行为;社群行为指同种动物间或异种动物间的集体合作行为。</p><p>“早莺争暖树”,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是为了筑巢,体现了鸟类的繁殖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学习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学习行为</p><p>B.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有学习行为</p><p>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p><p>D.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不是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学习行为,而是脊椎动物的学习能力强,A错误;</p><p>鸟类和哺乳类都有学习行为,B正确;</p><p>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C正确;</p><p>学习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维持群体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是( )</p><p>A. 贮食行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防御行为</p><p>B. 繁殖行为、通讯行为、取食行为、学习行为</p><p>C. 防御行为、繁殖行为</p><p>D. 社会行为、通讯行为、繁殖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营社群行为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取食和防御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可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中分别描述了昆虫的哪种行为?( )</p><p>A. 觅食行为、繁殖行为 B. 攻击行为、觅食行为</p><p>C. 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D. 觅食行为、防御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p><p>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br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br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br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br />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蛱蝶吸食花蜜,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p><p>A. 实验时,可用手直接移动“桥”</p><p>B. 实验用的蚂蚁要使它处于饥饿状态</p><p>C. 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p><p>D. 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所以实验时,不可用手直接移动“桥”,以免影响实验结论,A错误;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D正确;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高等的是( )</p><p>A. 蜜蜂跳8字舞 B. 孔雀开屏</p><p>C.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D. 黑猩猩钓取蚂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蜜蜂跳8字舞、孔雀开屏、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黑猩猩钓取蚂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是以上行为中最复杂、最高等的行为,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它们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进行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较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p><p>材料二: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少量雄蜂和一只蜂王.工蜂的主要职责是清理蜂巢、喂养幼虫、筑巢、采蜜等;雄蜂专职与蜂王交配;蜂王的主要任务是产卵繁殖后代. </p><p>(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小白鼠的“寻墙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p><p>(2)小白鼠在迷宫中要经过多次“走错路”才能找到出口,这是小老鼠的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通过________获得的. </p><p>(3)实验发现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________决定的. </p><p>(4)材料二中体现了蜜蜂具有________行为.</p></div></div>
<div><p>【答案】 先天性 学习 学习 遗传物质 社会</p><p>【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这种行为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小白鼠的“寻墙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br />(2)小白鼠在迷宫中要经过多次“走错路”才能找到出口,这是小老鼠的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br />(3)实验发现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br />(4)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材料二中体现了蜜蜂具有社会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了水池里,猴子A费了好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这个甜薯。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再也不愿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p><p>(1)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的这种表现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猴子A的这种行为是通过____________获得的,其他猴子的这种行为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____获得的。</p><p>(2)猴子们的这种行为有利于提高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学习 遗传物质 学习 模仿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p><p>【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1)资料中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的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猴子A的这种行为是通过遗传物质获得的,其他猴子的这种行为是通过学习和模仿获得的;(2)先天行为使动物具有本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学习行为则使动物获得了更大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猴子们的这种行为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动物越高等,它们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就越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p><p>A.一次,小明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p><p>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明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p><p>C.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p><p>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p><p>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p><p>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p><p>(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A、B、C、D、E、F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放上少许盐一组起______作用.</p><p>(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蚁数量太少</p><p>【解析】</p><p>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p><p>(1)上述材料中,A.小明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属于提出问题;B很明显是作出假设;C为制定计划阶段;D小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为收集证据;E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p><p>(2)该实验探究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设置加盐一组作为对照。</p><p>(3)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蚂蚁数量少,偶然性较大,实验结果不够准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