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09:54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p><p>A. 促进生态旅游    B. 加强依法管理</p><p>C. 把濒危动植物迁到保护区    D. 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p><p>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今已有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p><p>B. 是“天然实验室”,是开展生物学研究的基地</p><p>C. 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可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p><p>D.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措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 珙桐,又叫鸽子树,是植物界中的“活化石”</p><p>B. 银杉,裸子植物,有植物中“大熊猫”的美称</p><p>C. 白鳍豚,生活在长江里,是鱼中最原始的一类</p><p>D. 大鲵,最大的两栖动物,根据其叫声又称“娃娃鱼”</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的水生哺乳类。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是(  )</p><p>A. 银杉    B. 桫椤    C. 珙桐    D. 鹅掌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每当微风吹拂,便银光闪闪,故名银杉,A符合题意;<br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B不符合题意;<br />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珙桐树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和平使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C不符合题意;<br />鹅掌楸,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鹅掌楸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特有的珍稀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分别是(  )</p><p>A. 藏羚羊、大熊猫    B. 大熊猫、朱鹦</p><p>C. 朱鹦、扬子鳄    D. 扬子鳄、大熊猫</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特点、意义方面来解答。</p><p>藏羚羊和大熊猫都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br />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朱鹮属于鸟类,B不符合题意;<br />朱鹮属于鸟类,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C不符合题意;<br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br />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不包括(  )</p><p>A. 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B. 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p><p>C.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D. 动物给人类提供全部食物来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③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p><p>A、动物能够适应其生活的环境并能改变其生活的环境,故A正确;</p><p>B、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因此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故B正确;</p><p>C、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而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故C正确;</p><p>D、人类的食物来源有植物、动物和食用菌等,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其转变为自身组成物质</p><p>B. 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p><p>C. 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p><p>D. 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p><p>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说明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福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p><p>A.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p><p>B.珍稀濒危动物</p><p>C.所有生物</p><p>D.珍稀野生动物所生存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域,总面积33088公顷。2000年4月4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设立,该保护区是在厦门市政府1991年批准建立的厦门文昌鱼保护区、福建省政府1995年批准设立的白鹭保护区和1997年批准设立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基础上合并建立的。为保护珍稀海洋物种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物种有:文昌鱼、中华白海豚和各种白鹭等。</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是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p><p>A.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能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p><p>C. 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    D. 能协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正确;绿色开花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而不是动物,C错误;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  )</p><p>A. 白鳍豚    B. 中华鲟    C. 扬子鳄    D. 章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白鳍豚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野生动物之一,为中国长江所独有的淡水哺乳动物,监测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头降到150头以下,中华鲟属于鱼类,扬子鳄属于爬行类,章鱼属于软体动物,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物是(  )</p><p>A. 扬子鳄    B. 东北虎    C. 大鲵    D. 丹顶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一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据此解答。</p><p>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p><p>B. 动物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p><p>C. 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p><p>D. 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③能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p><p>A、动物能够邦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影响了植物的繁衍生息,故A正确;</p><p>B、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B错误。</p><p>C、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的链条。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因此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故C正确;</p><p>D、动物能够适应其生活的环境并能改变其生活的环境,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蜜蜂采蜜可以帮助植物(  )</p><p>A.传播花粉    B.传播种子    </p><p>C.保存花粉    D.除去多余的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p><p>解:在自然条件下,昆虫(包括蜜蜂、甲虫、蝇类和蛾等)和风是最主要的两种传粉媒介.此外蜂鸟、蝙蝠和蜗牛等也能传粉.有花植物在植物界如此繁荣,与花的结构和昆虫传粉是分不开的.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原本昆虫被植物的花招引来吸取花蜜的,但是昆虫在花丛中飞舞吸取花蜜的过程中,也为植物完成了传粉过程.</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稀动物是(  )</p><p>A. 大鲵    B. 大熊猫    C. 金丝猴    D. 扬子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丹顶鹤、白鳍豚、扬子鳄、朱鹮、金丝猴、东北虎、大熊猫等都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大鲵是二级保护动物。</p><p>A、大鲵,又名娃娃鱼、狗鱼,主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叫声像幼儿哭声,因此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p><p>BCD、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都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稀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松鼠埋在地下的松子在条件适宜时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p><p>A. 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C.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br />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br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br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br />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传播种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p><p>(1)蝗虫的天敌是蛇、麻雀、青蛙,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蝗灾,这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2)动物作为__________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排出了废物.可见,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p><p>(3)植物依靠动物________________顺利地繁殖后代和扩大分布范围.</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生态平衡  消费者  物质循环  传粉和传播种子</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将下列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连线.</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9/720d7b1a/SYS201905020933353093698218_ST/SYS201905020933353093698218_ST.001.png" width="328"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9/720d7b1a/SYS201905020933353093698218_DA/SYS201905020933353093698218_DA.001.png" width="333"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动物在自然界中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p><p>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蚯蚓的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七星瓢虫以害虫为食,属于农业益虫;虾和蟹肉富含蛋白质,可作为食品;家蚕吐蚕丝提供衣物的原料;蝗虫以农作物幼嫩的茎叶为食,属于农业害虫;蜈蚣是名贵的药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f43f90f5/SYS201712310122385743744754_ST/SYS201712310122385743744754_ST.001.png" width="226"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完成过程①的生物甲是    (______)。</p><p>A.植物   B.动物   C.人  D.细菌和真菌</p><p>(2)图中物质乙和丙分别是    (______),</p><p>A.乙是二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p><p>B.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氧气</p><p>C.乙是氧气,丙是二氧化碳</p><p>D.乙是氧气,丙是氧气</p><p>(3)把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跟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______)</p><p>   A.被土壤分解了    B.被图中的树分解了    C.被图中的动物分解了    D.被图中的甲分解了</p><p>(4)既能与动植物共生,又能使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是_______。</p><p>A.甲B.乙C.丙D.甲和丙</p><p>(5)对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_______</p><p>    A.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可以被生产者利用的物质</p><p>    B.如果没有动物,有机物被分解利用的过程会受到影响</p><p>    C.动物作为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使有机物被利用</p><p>    D.动物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被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产生可供生产者利用的物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  D  A  D  A  C</p><p>【解析】(1)(2)图中甲(腐生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乙、丙)、水和无机盐。一部分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利用,一部分二氧化碳散失在大气中。<br />(3)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一条死小鱼的遗体深埋在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可见D符合题意。<br />(4)有的细菌、真菌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如根瘤菌能和豆科植物共生在一起,二者互惠互利;有的细菌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但是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br />(5)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错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生物八级上册《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