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09:09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开花之后,必须完成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后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它们是(       )</p><p>A.开花和传粉    B.开花和受精   C.传粉和受精  D.形成精子和卵细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完成受精过程,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胚。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不具有传染性的是:</p><p>A. 禽流感    B. 水痘    C. 肝炎    D. 近视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p><p>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肝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所以都是传染病。近视眼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是眼球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形成的,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不属于传染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p><p>A. 心情愉快    B. 吃好的    C. 学习成绩优秀    D. 听话</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p><p>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学会与他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都是对健康的正确认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器官是</p><p>A. 外鳃    B. 尾    C. 肺    D. 内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青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先长出外鳃→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蝌蚪长出后肢、前肢→尾和内鳃逐渐萎缩消失,肺形成→幼蛙→成蛙。</p><p>青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先长出外鳃→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蝌蚪长出后肢、前肢→尾和内鳃逐渐萎缩消失,肺形成→幼蛙→成蛙。所以在蝌蚪的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是外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白居易的这句诗体现了生物繁殖后代的本能,它属于鸟类繁殖中的</p><p>A. 筑巢    B. 产卵    C. 育雏    D. 求偶</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过程。</p><p>筑巢是鸟类建筑巢穴的行为,为产卵、繁殖做准备,A错误;</p><p>产卵是鸟的发育过程的一个阶段,雌雄鸟交配后由雌鸟产下卵,再由雌鸟担任孵出雏鸟,有的也由雌雄鸟轮流孵卵,B错误;</p><p>鸟类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维持生存,而在繁殖季节,雏鸟的食量需求更大,一天中往往需要亲鸟饲喂几十次,甚至数百次,才能保证它们的生长发育。占领食物丰富的巢区有利于亲鸟就地取食,也便于育雏,黄口,指待哺的雏鸟,C正确;</p><p>鸟类在繁殖季节,雄鸟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求偶行为,但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的意思不匹配,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医院接收以为禽流感病人后,既是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项措施属于:</p><p>A. 切断传染途径    B. 控制传染源    C. 杀死病菌    D. 保护易感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p><p>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发现传染病患者后,医院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控制传染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可能是体细胞的是</p><p>A. 23条    B. 24条    C. 30条    D. 46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体细胞是成对出现的,不可能是单数。</p><p>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可能是体细胞的是23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DNA的说法错误的是</p><p>A. DNA是双螺旋结构    B.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p><p>C.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D. 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br />(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r />(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br />(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三者的包含关系,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3/09/b0e3d751/SYS201905030933161988589667_DA/SYS201905030933161988589667_DA.001.png" width="336" height="2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p><p>DNA分子呈双螺旋状结构,DNA位于染色体上,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B正确;</p><p>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就是基因,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基因是通过亲子之间的“小桥”传递的,小桥指的是(  )</p><p>A. 精子    B. 卵细胞</p><p>C. 精子和卵细胞    D. 受精卵</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子女的性别是由下列哪项决定的?</p><p>A. 母亲    B. 父亲</p><p>C. 父母共同决定,父亲为主    D. 父母共同决定,母亲为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p><p>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怀孕的妇女,很想生一个女孩,请问她生女孩的可能性为</p><p>A. 100%    B. 50%    C. 25%    D. 无法确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p><p>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3/09/b0e3d751/SYS201905030933170245978323_DA/SYS201905030933170245978323_DA.001.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位怀孕妇女,很想生一个女孩,他生女孩的可能性为5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稻的培育原理是</p><p>A. 染色体变异    B. 基因突变    C. 基因重组    D. 环境影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p><p>染色体变异在个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且该变异引起的差异往往是病态的,A错误;<br />基因突变在个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且基因突变引起的差异往往是病态的,B错误;<br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杂交稻的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br />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但这不是子代性状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原生生命形成的场所是</p><p>A. 海洋    B. 原始陆地    C. 原始大气    D. 原始海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命何时、何处、特别是怎样起源的问题,是现代自然科学尚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br />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p><p>A. 古代两栖类    B. 古代爬行类    C. 古代鱼类    D. 原始鸟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br />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p><p>如图生命树:<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3/09/b0e3d751/SYS201905030933179394692722_DA/SYS201905030933179394692722_DA.001.png" width="275" height="3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p><p>可见,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可见在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p><p>A. 皮肤的屏障作用    B.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p><p>C.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D.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特异性免疫指的是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后天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患过天花病的人不会再患天花,或注射天花疫苗的人不会再患天花)的免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自然选择学说,实现自然选择的动力是</p><p>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变异    D. 遗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p><p>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已知人类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据图回答以下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3/09/b0e3d751/SYS201905030933185589228483_ST/SYS201905030933185589228483_ST.001.png" width="337"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此图中可以看出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p><p>(2)正常肤色的儿女中有______种基因组成的可能,它们是_____________。</p><p>(3)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p><p>(4)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似,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也就___________,因此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___________ 结婚。</p></div></div>
<div><p>【答案】aa2AA或Aa25%大近亲</p><p>【解析】</p><p>(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br />(2)“已知人类正常肤色受显性基因A控制,白化肤色受隐性基因a控制”,则白化病的基因型是aa,正常肤色的基因型是AA或Aa。</p><p>(1)从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可以看出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p><p>(2)从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可以看出正常肤色的儿女中有两种可能的基因组成,它们是AA、Aa其中AA基因组成是稳定遗传的,Aa是不稳定遗传的。</p><p>(3)从人类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可以看出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正常肤色的儿女的可能性是75%或3/4;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25%或1/4。</p><p>(4)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似,婚后所生的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血缘关系越远的人,遗传基因相似程度越小,婚后所生的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肝(即甲性病毒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损伤肝脏的急性传染病。甲肝病毒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常言道“病从口入”,所以对个人来说,预防甲肝主要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等。</p><p>⑴甲肝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p><p>⑵传染能在人群中 传播,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p><p>⑶甲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______)</p><p>A.饮食传播 B.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 D.血液传播</p><p>⑷资料中提到的预防方法,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采取的预防措施是(______)</p><p>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讲究卫生</p><p>⑸ 为了保护易感人群,需对甲肝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及时注射疫苗,使机体获得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___免疫。免疫原理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甲肝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AB特异性抗体</p><p>【解析】</p><p>(1)传染病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p><p>(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p><p>(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而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的急性传染病,所以病原体是甲肝病毒。<br />(2)传染病能要人群中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r />(3)甲肝病毒存在于病人粪便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以知道甲肝主要是由饮食传播引起的。<br />(4)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易感人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预防甲肝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5)免疫分为两种,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起作用;而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于甲肝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及早注射疫苗,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甲肝病毒的抗体,使机体获得对于甲肝的免疫能力,所以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枣阳市阳光中学八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