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3.4.1植物的光合作用 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叶片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 )</p><p>A. 保卫细胞 B. 无色素的表皮细胞 C. 栅栏组织细胞 D. 海绵组织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要再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中进行.而在叶片中保卫细胞、栅栏组织细胞、海绵组织细胞均含有叶绿体,故可进行光合作用;表皮细胞无色素不含叶绿体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是( )</p><p>A. 人类 B. 动物 C. 绿色植物 D. 森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br />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br />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2﹣3天,然后放在阳光下4小时,取下两塑料袋中的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碘液处理,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7/09/e5e2489a/SYS201905070912370949882055_ST/SYS201905070912370949882055_ST.001.png" width="206"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植物放在黑暗处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原有的有机物</p><p>B. 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p><p>C. 袋中的水是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p><p>D. 该处氢氧化钠是微利吸收袋中的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由图可知:该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装置,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的原则进行解答。</p><p>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氢氧化钠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有氢氧化钠的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而有清水的装置中有二氧化碳,以便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正确;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它由根吸收,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中,袋中的水主要和等量的氢氧化钠起到对照作用,C错误;该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创造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p><p>A. 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p><p>B. 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p><p>C. 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p><p>D. 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p><p>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一直,且适合实验条件,故B正确;</p><p>C、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产生淀粉,加入碘液后,将不变蓝,故C错误;</p><p>D、本实验中,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p><p>A. 脂类 B. 蛋白质 C. 糖类 D. 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该实验经过,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绿叶在光下能够制造的有机物,遇碘变蓝,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的气泡比正面多,由此可以说明( )</p><p>A. 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 叶片正面的呼吸作用比背面强</p><p>C. 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的多 D. 叶片正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背面的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p><p>A. 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p><p>B. 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到叶绿体中</p><p>C. 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贮存在叶肉细胞中</p><p>D. 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p><p>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呼吸所需的氧气来源于_____。</p></div></div>
<div><p>【答案】绿色植物</p><p>【解析】</p><p>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p><p>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所以人呼吸所需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叶片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p></div></div>
<div><p>【答案】表皮叶肉叶脉</p><p>【解析】</p><p>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p><p>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上下表皮分布在叶片上下表面的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同时是无色透明的可以透过光线,满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叶脉里面的导管可以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叶肉,筛管能够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送到其他器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表皮上的________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它是由成对的________围成的,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较多,叫做________组织.</p></div></div>
<div><p>【答案】 气孔 保卫细胞 栅栏</p><p>【解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植物叶片的表皮上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它是指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________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叶绿体能量转换器</p><p>【解析】</p><p>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p>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即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叶片纵切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7/09/e5e2489a/SYS201905070912378906116560_ST/SYS201905070912378906116560_ST.001.png" width="265"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叶片的表皮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和是________,其内含有________,是进行________的场所. </p><p>(2)[]________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是叶片与外界进行________的门户.是___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组织.</p></div></div>
<div><p>【答案】1上表皮 5下表皮 叶肉 叶绿体 光合作用 6气孔 气体交换 叶脉 机械 输导 </p><p>【解析】</p><p>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起保护作用;叶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的作用是支持和输导。图中,表皮包括1上表皮和5下表皮,叶肉包括2栅栏组织和4海绵组织,3是叶脉,6是气孔,7是保卫细胞。</p><p>(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1上表皮和5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细胞中含丰富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肉包括2栅栏组织和4海绵组织。<br />(2)6是气孔,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皱缩时,气孔关闭。3叶脉中含有机械组织支持叶片,使叶片在空中伸展,有利于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叶脉中还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因此有输导作用,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由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构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有如下步骤:A光照 B显色 C滴加碘液 D脱色 E暗处理 F取下纸片 G部分遮光</p><p>(1)请用字母和按顺序表示出该实验正确操作步骤: .</p><p>(2)实验过程中,需要提前一天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p><p>(3)在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将天竺葵的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其目的是 .</p><p>(4)滴加碘液后叶片中未遮光部分颜色是 ,遮光部分的颜色是 ,这说明 .</p></div></div>
<div><p>【答案】(1)E→G→A→F→D→C→B</p><p>(2)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p><p>(3)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p><p>(4)变蓝;不变蓝;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光</p><p>【解析】试题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解:(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步骤:E.暗处理、G.部分遮光、A.照光、F.取下遮光纸片、D.酒精脱色、C.滴加碘液、B.显色.因此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该实验正确操作步骤是E→G→A→F→D→C→B.</p><p>(2)要把天竹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p><p>(3)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p><p>(4)分析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被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得出结论: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光.</p><p>故答案为:</p><p>(1)E→G→A→F→D→C→B</p><p>(2)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p><p>(3)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p><p>(4)变蓝;不变蓝;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9/c3049bb9/SYS201904270921487672158031_ST/SYS201904270921487672158031_ST.001.png" width="396" height="2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2—→ —→5(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p><p>(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p><p>(3)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 。图7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 。</p><p>(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p><p> ,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现时还可以证明</p><p>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p></div></div>
<div><p>【答案】(每空1分,共9分)</p><p>(1)3—→7—→4—→6</p><p>(2)对照(或对照实验) 光的有无(或光)</p><p>(3)碘液 酒精 脱去叶绿素(或溶解叶绿素)</p><p>(4)照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淀粉 光</p><p>【解析】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p><p>解答:解:(1)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br />((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br />(3)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br />(4)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r />故答案为:(1)3-→7-→4-→6;(2)对照(或对照实验);光的有无(或光);(3)碘液;酒精;脱去叶绿素(或溶解叶绿素);(4)照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淀粉;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