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总铺中学上学期10月七年级生物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p><p>A. 蘑菇 、机器人 、空气 B. 人 、病毒 、向日葵</p><p>C. 鸟 、细菌 、飞机 D. 树木、 土壤 、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蘑菇、人、病毒、向日葵、鸟、细菌、树木、草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空气、飞机、土壤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可见,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p><p>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其他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照、土壤湿度、温度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其他生物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因此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夏天,我们一进入公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会让人感到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凉爽,这种现象说明 </p><p>A.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p><p>C.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D.生物能影响一定的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所以夏日走进翠绿的果园,顿感空气清新湿润,这得益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山清水秀” “穷山恶水”,这两个词说明了( )</p><p>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C.生物对环境的不适应 D.生物对环境无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山清水秀”字面意思是山山水水十分清幽秀丽,形容风景优美。“穷山恶水”,穷山:荒山;恶水:湍急的河流,形容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这两个成语均反应了环境中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香蕉不能在北方很好的生长,影响它生活和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p><p>A.水分 B.光 C.温度 D.土壤的酸碱度</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香蕉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喜高温,忌霜冻.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要求气温在24℃以上,夏季不超过35℃,冬季不低于15℃。气温降至10℃时,植株生长缓慢,果实发育期延长,品质差,香蕉喜高温,通常生长温度20~35℃,最适温度24~32℃。因为在北方地区,温度达不到香蕉的生长的适宜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p><p>A. 0℃和20℃ B. 有光和无光 C. 温度和水分 D. 有空气和无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作为对照性的探究实验,我们要注意变量的惟一性。</p><p>“0℃和25℃”变量是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p><p>“有光和无光”唯一变量是光.故B不符合题意;</p><p>“温度和水分”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水分;所以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组;故C符合题意;</p><p>“有空气和无空气”变量是空气;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长白山地区,夏季温凉、冬季寒冷,以松、杉为主,这种植被是 ( )</p><p>A. 热带雨林 B. 针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常绿阔叶林</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国长白山地区,夏季温凉、冬季寒冷,以松、杉为主,这种植被是针叶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成语中,说明了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 )</p><p>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p>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B错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C错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属于复杂反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右图是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探究蚯蚓习性的实验装置图,你认为他们探究的问题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9/09/03d4fd29/SYS201904290930585170705552_ST/SYS201904290930585170705552_ST.001.jpeg" width="171"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蚯蚓对光线有怎样的反应</p><p>B.湿度对蚯蚓生活有怎样的影响</p><p>C.蚯蚓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p><p>D.蚯蚓是怎样运动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图中可看到是用手电筒对蚯蚓进行照射,该实验探究的是蚯蚓对光线作出什么样的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p><p>①草 ②蘑菇 ③珊瑚 ④恐龙化石 ⑤水中的落叶 ⑥钟乳石 ⑦煮熟的鱼 ⑧家鸽 ⑨冬眠的蛇</p><p>A. ②③④⑥ B. ①⑤⑦⑨ C. ①②⑧⑨ D. ③⑤⑦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①草、②蘑菇、⑧家鸽、⑨冬眠的蛇都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群芳谱》中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裁植物,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p><p>A. 水分 B. 阳光 C. 土壤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裁植物,这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放在窗台上的花盆总不转动的话,花盆里种的植物会弯向窗子生长,说明( )</p><p>A.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p><p>C.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物能进行呼吸</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放在窗台上的花盆总不转动的话,花盆里种的植物会弯向窗子生长,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内蒙地区春季容易起沙尘暴,如果我们植树造林,就可以有效减少风沙,说明</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会制约生物的生存</p><p>C. 环境会改变生物的成长 D. 生物会影响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绿色植物的根可以将土壤牢牢地抓住,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起到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总之,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在物镜上边写有“20×”的字样,目镜上边写有“5×”的字样,那么它放大了多少倍?</p><p>A. 100 B. 200 C. 400 D. 10000</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5×的目镜、20×的物镜进行观察,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20═100倍。</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鱼体呈梭形,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p><p>B. 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p><p>C.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p><p>D. 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鱼体呈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适于水中生活,A正确;青蛙的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保护性适应,B正确;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煽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C正确;昆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不是抵御被天敌吃掉,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事例能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影响的是</p><p>A.地衣能分泌酸性物质腐蚀岩石</p><p>B.橘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p><p>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p><p>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p><p> </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地衣能分泌酸性物质腐蚀岩石,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橘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说明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上蔓延,并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生存。这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p><p>B. 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p><p>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p><p>D. 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判断方法:如果生物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某种变化,就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如果环境的因素对生物有这样或那样的制约、促进,那就是环境影响生物。</p><p>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时刻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即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普遍适应环境的。而环境影响生物除包括以上事件外还包括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即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导致生物的进化还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物的灭绝。因此,水葫芦生态污染。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适应环境在部分水域上蔓延,并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既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反应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项C说法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层主要是受( )的影响?</p><p>A.阳光 B.温度 C.气体 D.盐度</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适宜绿藻生长,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适宜褐藻生长,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适宜红藻生长,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p><p>A. 种子萌发 B. 人体出汗 C. 潮起潮落 D. 植物落叶</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种子萌发,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错误;人体出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生命现象,B错误;潮起潮落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C正确;<br />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属于生命现象,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下列哪一特征( )</p><p>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C. 能排除体内的废物 D. 能生长和繁殖</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知了、知了……”这是仲夏时节经常可以听到的声音。“蝉噪林逾静”,在平常的日子里,知了那柔和的鸣叫声会使人的心情格外平和。但今天不同,烈日当头,天气异常的炎热,知了发出的鸣叫声也异常的密集而响亮,令人心烦,是不是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越多呢?</p><p>(1)针对上述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设是否成立,首先需要选取实验用的知了。选取的知了应该是雄性还是雌性?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p><p>A.观察一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p><p>B.统计多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鸣叫的只数</p><p>C.观察一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p><p>D.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p><p>(4)若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折线图如图所示,则根据该折线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c19db8c6/SYS201712310125431853218099_ST/SYS201712310125431853218099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5)(根据本题的结果,还可以提出包含一组变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越多 雄性 只有雄性知了会鸣叫 D 温度越高,鸣叫的知了越多 是不是天气越热,知了鸣叫的越响</p><p>【解析】(1)作出假设:随着气温的升高,鸣叫的知了只数会增多(或鸣叫知了的多少与气温有关)。提出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br />(2)该实验目的是探究“随着气温的升高,鸣叫的知了只数会增多”实验变量是温度,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温度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如选取的知了的性别、个体大小、数量等都应该相同,知了雄性个体会鸣叫,雌性个体不会鸣叫。将数量相等、大小相同的雄性知了分为两组,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br />(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br />(4)分析实验结果绘制的折线图,得出的结论是:鸣叫知了的只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br />(5)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根据本题的结果,还可以提出的问题是:鸣叫知了的只数与光照有关吗?(或知了叫声的大小与光照有关吗?或知了叫声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吗?)</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为探究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将一个面包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按表中A、B、C三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其实验过程如下:</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9%;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组别</p></td><td style="width:24%;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A</p></td><td style="width:29%;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B</p></td><td style="width:27%;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C</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9%;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验处理</p></td><td style="width:24%;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烘干后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p></td><td style="width:29%;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直接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p></td><td style="width:27%; padding:3.75pt 5.03pt 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直接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内</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9%;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验结果</p><p>(一周后观察)</p></td><td style="width:24%;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发霉</p></td><td style="width:29%;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霉</p></td><td style="width:27%;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发霉</p></td></tr></table><p> </p><p>请回答下列问题:</p><p>(1)A与B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从A与B两组实验观察的结果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p><p>(2)B与C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p><p>(3)在整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组。</p><p>(4)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应该在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保存食品。</p></div></div>
<div><p>【答案】 水分 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 温度 B组 干燥和低温</p><p>【解析】试题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p><p>(1)A与B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唯一变量是水分,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分析实验结果,烘干后置于塑料袋中的面包不发霉,而潮湿环境湿润的面包发霉,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br />(2)B与C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因此通过B与C的对照实验,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br />(3)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整个实验中,B组与其他组形成对照。<br />(4)通过实验可知,烘干的和放在冰箱里的面包不发霉,因此储存食物应在干燥和低温环境下进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5/10/23b98415/SYS201807251008309335865712_ST/SYS201807251008309335865712_ST.001.png" width="152"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对光结束后从目镜内看到的视野应该是__(填字母)</p><p>A.黑暗的 B.彩色的 C.略灰的 D.白亮的</p><p>(2)观察过程中,将“10x”的物镜转换成“40x”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__,如果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调节[]__;</p><p>(3)这台显微镜备有目镜5x和10x,两种物镜10x和40x,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倍.</p></div></div>
<div><p>【答案】 D 少 细准焦螺旋 50</p><p>【解析】图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物镜,E反光镜。</p><p>(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当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时,说明已经对好光。</p><p>(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少,体积大,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细胞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所以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少,体积大,光线暗。如果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br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则目镜和物镜都取最小的,即:目镜5×和物镜10×的,放大倍数为50倍。</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