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02:01

江苏省高邮市阳光双语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较科学的解释学说是(    )</p><p>A.由上帝或神创造出来的     B.自然发生论</p><p>C.来源于宇宙其他星球       D.化学进化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无科学依据.A错误.</p><p>B、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千千万万不同的生物种类?它们从哪里来的?不同的物种之间有联系吗?早在古代,就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了.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生物是自然发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用来介绍生命起源,证据不足.</p><p>B错误.</p><p>C、1969年,人们通过技术测量,发现在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由此证明,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不被推崇.C错误.</p><p>D、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脉搏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搏会加快    B. 脉搏的次数和年龄、性别无关</p><p>C. 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一致    D. 休息、睡眠时脉搏会减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运动和情绪激动时,人体需氧量增加,由于人体的调节作用,心跳加快,单位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增加,A正确;心率随着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运动状态不同而不同,B错误;心率指的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指的是60~100次每分钟,C正确;休息、睡眠时人体需氧量减少,脉搏会减慢,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皮肤的功能有(  )</p><p>①排泄功能        ②保护功能        ③调节体温的功能    ④一定的吸收功能</p><p>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皮肤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黑色素能够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保护作用;通过汗腺和真皮内血管的作用使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皮肤覆盖在身体表面,对人体内部具有屏障作用;皮肤通过汗腺分泌和排出汗液,所以具有排泄功能。所以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另外还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诞生于</p><p>A. 原始陆地    B. 原始海洋</p><p>C. 原始大气    D. 土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p><p>   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骨的生长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的是</p><p>A. 骨松质中的红骨髓    B. 骨膜中的成骨细胞</p><p>C. 骨胳肌中的神经    D. 骨髓腔的红骨髓</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分)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 )</p><p>A. 脑和脊髓</p><p>B. 脑和脑神经</p><p>C. 脑神经和脊神经</p><p>D. 脊髓和脊神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p><p>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10/8cafe4be/SYS201904171037425329314525_DA/SYS201904171037425329314525_DA.001.png" width="337"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细胞中,数量最多、有细胞核、体积最小的依次是</p><p>①红细胞    ②白细胞    ③血小板</p><p>A. ①②③    B. ①③②</p><p>C. ②③①    D. ③②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的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体积居三种细胞之中;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血小板形状不规划,没有细胞核,数量居三种细胞之中,体积最小。因此,人的三种血细胞中有细胞核的是白细胞,没有细胞核的是红细胞和血小板。故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可能不会经过</p><p>A. 右心房    B. 下腔静脉    C. 肺静脉    D. 肾静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喝进体内的水在消化道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流动的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动脉→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即在肾小球处,一部分水滤过到肾小囊腔成为原尿的一部分,原尿中的一部分水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水就不经过肾静脉而排出了体外,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p><p>A. 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的总和</p><p>B.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p><p>C. 化石为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p><p>D. 化石有规律出现在不同地质年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A正确;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B正确;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其中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C错误;化石有规律出现在不同地质年代,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p><p>A. 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B. 体循环、肺循环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p><p>C. 肺循环使血液含氧量减少    D. 体循环能给组织细胞提供养料和氧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5/10/a740121d/SYS201808051007521342478984_DA/SYS201808051007521342478984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2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xa0;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A正确;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体循环、肺循环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B正确;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肺循环使血液含氧量增多而不是减少,C错误;体循环能运输氧气和养料,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细胞没有细胞核的是</p><p>A. 人的白细胞    B. 鸡的红细胞    C. 人的红细胞    D. 猪的表皮细胞</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真核生物绝大部分具有细胞核,也有少数例外: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植物的筛管细胞等没有细胞核。</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人因意外造成脊髓横断,丧失了部分运动功能,原因是</p><p>A. 大脑与下肢之间的联系被切断    B. 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p><p>C. 大脑无法发出运动指令    D. 脊髓中的运动中枢受到损伤</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br />脊髓横断的病人,大脑和脊髓的联系通道被切断,因此尽管下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运动功能却丧失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动物的各种行为适应于其生活的环境,这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p><p>B. 人类研究动物可以控制生物,为我们所用。</p><p>C. 每种动物的行为都是其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p><p>D. 无论哪一种行为都是一个运动的、动态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p><p>动物行为的意义是: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逃避敌害等,即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生存,故A正确;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而不是为我们所用,B错误;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的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故C正确;无论哪种动物行为,都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都离不开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p><p>A. 酵母菌    B. 乳酸菌    C. 青霉    D. 蘑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酵母菌、青霉、蘑菇都是真菌,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细菌,B符合题意。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p><p>A. 垂体    B. 甲状腺    C. 胰岛    D. 胸腺</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视眼的根本原因是(    )</p><p>A. 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p><p>B. 角膜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p><p>C. 玻璃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p><p>D. 视网膜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以佩戴合适的凹透镜加以矫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与病因的关系,不正确的是</p><p>A.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    B. 缺碘———大脖子病</p><p>C.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A错误;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容易引发呆小症,中年会造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C正确;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甲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处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5/10/a740121d/SYS201808051007555043645875_ST/SYS201808051007555043645875_ST.001.png" width="268"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中B是_____;与结构A相连的血管是[ ③ ]_____,该血管内的血液是_____血。 </p><p>(2)如图乙中⑦代表组织细胞,由⑦扩散到⑥的气体主要是__,血管N 内流___血。</p><p>(3)如⑦代表肺泡,则图乙中的M与图甲中的[ ___ ] (血管)直接相连。</p><p>(4)若某人扁桃体发炎注射了青霉素,则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在药物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至少需要____次经过心脏。</p></div></div>
<div><p>【答案】  右心室  主动脉  动脉  二氧化碳  静脉  ④  C  2</p><p>【解析】试题分析:图甲中,①下腔静脉、②上腔静脉、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肺静脉、A左心室、B右心室、C右心房、D左心房;乙图为毛细血管流经人体内某处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血流方向,M是动脉血管,N是静脉血管,⑥毛细血管,⑦组织细胞或肺泡。</p><p>(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甲图中A是左心室、B是右心室、C是右心房、D是左心房,与A左心室相连的是③主动脉,该血管内的血液是动脉血;(2)乙图中⑦代表的是组织细胞,在这里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N处的血液为静脉血;(3)若乙图中⑦代表的是肺泡,则⑥代表的是肺部毛细血管,M是肺动脉的分支血管,与甲图中的④肺动脉(血管)直接相连,N是与肺静脉相连的静脉血管;(4)某人扁桃体发炎注射了青霉素,药物到达扁桃体的途径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通往扁桃体的动脉→扁桃体,可见,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C右心房,经过心脏两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f9961fb/SYS201712310145165831363757_ST/SYS201712310145165831363757_ST.001.png" width="330"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f9961fb/SYS201712310145165831363757_ST/SYS201712310145165831363757_ST.002.png" width="148"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形态如下图_________所示,与一般动物细胞比较,它在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人体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_____。右图中A是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_。</p><p>(3)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p><p>(4)某人摘月季花时被刺刺了一下,手迅速缩回,从反射的类型看,这是______________反射,虽然有刺,但他忍痛将花摘了下来,这是______________反射。</p><p>(5)缩手后会感觉疼痛,形成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神经元  C  细胞有很多突起  反射弧  感受器  神经中枢  A→B→D→C→E  非条件  条件  大脑(或大脑皮质、躯体感觉中枢)</p><p>【解析】由图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D是神经中枢,E是效应器。</p><p>(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形态如下图C所示,与一般动物细胞比较,它在结构上的特点是细胞有很多突起。</p><p>(2)人体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可知A是感受器,D是神经中枢。<br />(3)人的缩手反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甲图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B→D→C→E。<br />(4)反射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缩手反射“不需经过大脑皮层,由脊髓发出指令,是“低级的神经活动”,因此某人摘月季花时被刺刺了一下,手迅速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虽然有刺,但是忍着疼痛摘下花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沅水、澧水是流经某市的两大水系,几十年前,那里的水质清新、水产丰富。但近年来,由于人们的过渡捕捞以及水质污染等因素,使两大水系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水产资源日渐枯竭。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市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自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封山管理以来,区内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现在的壶瓶山已成为植物王国、动物乐园、人间的仙境。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p><p>(1)沅水、澧水两大水系中的物种正在减少,说明两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_________正面临威胁,它主要体现在物种____________ 的加快上。</p><p>(2)壶瓶山的生态与物种能得到很好的保持,这主要是人们在那里实施了________保护措施,其中建立_____________ 是实施这种保护的重要手段。</p><p>(3)说出我们盐阜地区的自然保护区一个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多样性  灭绝速度  就地  自然保护区  丹顶鹤或者麋鹿自然保护区</p><p>【解析】试题分析:(1)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2)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p><p>(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沅水、澧水两大水系中的物种正在减少,说明两水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威胁,它主体现在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上;(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壶瓶山的生态与物种能得到很好的保持,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那里实施了就地保护措施,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实施这种保护的重要手段;(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丹顶鹤或者麋鹿自然保护区是盐阜地区的自然保护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这段资料,回答下列问题</p><p>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条件反射是习惯形成的基础,改掉原有坏习惯,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是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的过程。重建的条件反射经过不断地强化和重复,就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而坏习惯最终也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失,新习惯便取而代之。</p><p>(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 。</p><p>(2)从这段文字分析,习惯的获得是一种 ____(先天性或学习)行为。</p><p>(3)“坏习惯可以消失,好习惯可以培养。”我们怎样来理解?</p></div></div>
<div><p>【答案】  反射  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该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p><p>【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r />(2)习惯的获得是一种学习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不是遗传物质控制的、不是模仿。<br />(3)改掉原有坏习惯,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是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条件反射的过程。重建的条件反射经过不断地强化和反复,就形成一种新的好习惯,而坏习惯最终也因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失,新习惯便取而代之。因此“坏习惯可以消失,好习惯可以培养”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该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高邮市阳光双语初中八级上学期期中模拟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