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3.6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练习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物减少的原因( )</p><p>A. 造山运动 B. 北方寒流侵袭</p><p>C. 长年干旱 D. 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这些原因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p><p>A. 植物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其原因是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p><p>B. 化石燃料燃烧、植物、人和动物呼吸都可以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p><p>C. 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能引起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失调</p><p>D. 温室效应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p><p>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A错误;<br />大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烧;死亡动植物的腐烂;工业上使某些矿物如碳酸钙等受热分解时都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br />长期以来对森林、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引起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失调,C正确;<br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大量增加,这正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p><p>A. 部分垃圾能够化害为利回归土壤</p><p>B. 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但不会对水、大气产生影响</p><p>C. 废电池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p><p>D. 填埋处理是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环境保护。B项通过水循环等过程,垃圾也回对水、大气、土壤造成污染;错误。C项废电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其中的重金属物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错误。D垃圾填埋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污染等;错误。故选A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不符合保护生物圈的做法是</p><p>A.多种树木 B.垃圾分类</p><p>C.使用一次性筷子 D.使用节能产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A选项错误。</p><p>B、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利于经济,社会与坏境的和谐。因此 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原因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圈。B选项错误。</p><p>C、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我们要“不用一次性筷子”,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C选项正确。</p><p>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既环保,又高效,该法可取,D选项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p><p>B.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p><p>C. 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有衰退的趋势</p><p>D.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br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6.55%,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A不符合题意;<br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B符合题意;<br />由于对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C不符合题意;<br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土地退化、沙化面积仍在以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展。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很多地区出现过沙尘天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p><p>A. 气候异常</p><p>B. 天旱无雨</p><p>C. 温室效应</p><p>D. 植被被大面积破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生。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不包括</p><p>A. 热带雨林 B. 热带沙漠 C. 落叶阔叶林 D. 常绿阔叶林</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我国不具备热带沙漠气候条件,故植被类型不以热带沙漠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p><p>A.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提供了有机物</p><p>B.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p><p>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提供了二氧化碳</p><p>D. 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给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的过程,所以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有重要作用,故答案A、B的叙述是正确的,而答案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提供了二氧化碳”,显然是错误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除一部份转变成热能散失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故D答案的叙述是正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呼吸作用只有在白天才能进行 B. 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p><p>C. 光合作用只在叶片进行 D. 呼吸作用只在叶片进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绿色植物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在含叶绿体的叶片中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细胞中进行,可见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p><p>A. 化学能 B. 热能 C. 电能 D. 光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阳光、空气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是生物部分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大,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指什么的平衡( )</p><p>A. 二氧化碳和氧气 B. 二氧化碳和臭氧 C. 一氧化碳和氧气 D. 一氧化碳和臭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森林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主要原因是:( )</p><p>A. 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分多 B. 根系保持水土,蓄水多</p><p>C. 蒸腾作用使大气温度增大 D. 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分多</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因此,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促进了地球的水循环,故森林地区往往降降雨较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0.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4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被测植物<br /> </p></td><td rowspan="2" style="width:82.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受害面积(%)<br />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34.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气 孔<br /> </p></td></tr><tr style="height:15pt"><td style="width:4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气孔密度<br /> </p></td><td style="width:79.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每个气孔面积<br /> </p></td></tr><tr style="height:15pt"><td style="width:4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植物<br /> </p></td><td style="width:82.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13.5<br /> </p></td><td style="width:4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218<br /> </p></td><td style="width:79.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272<br /> </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4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植物<br /> </p></td><td style="width:82.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33.4<br /> </p></td><td style="width:4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2<br /> </p></td><td style="width:79.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26<br /> </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丙植物<br /> </p></td><td style="width:82.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57.7<br /> </p></td><td style="width:4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136<br /> </p></td><td style="width:79.2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556<br /> </p></td></tr></table><p> </p><p>(1)该研究说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关系。</p><p>(2)在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的 植物为行道树种。</p><p>(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特别说明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43699324/SYS201905100914219785315929_ST/SYS201905100914219785315929_ST.001.png" width="308"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上述实验中,判断“酸雨”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的依据可以是 </p><p> 。(请至少写出两点)</p><p>(4)设置乙实验的目的是 。</p><p>(5)实验结果表明 。</p></div></div>
<div><p>【答案】(1)正相关;反相关;</p><p>(2)甲;</p><p>(3)叶脱落率;叶变色程度;</p><p>(4)做对照;</p><p>(5)“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p><p>【解析】</p><p>(1)实验数据表明植物叶片平均受害面积随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即成反比例;随气孔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即成正比例。</p><p>(2)选择表格中叶片平均受害面积最小的。</p><p>(3)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有使叶变色甚至脱落、伤害芽、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等。</p><p>(4)甲、乙两实验针对变量做不同处理,其他都相同,起对照作用。</p><p>(5)根据题中表格可知,二氧化硫对叶片有伤害,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由此知自制酸雨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在________北、________北和________北建设的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工程,被誉为“________建设工程”。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西 华 东 绿色长城 7%</p><p>【解析】</p><p>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长城”.目前已累计造林两千多万公顷,相当于全球人工造林面积的7%。</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