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三单元 第4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单元巩固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蒜瓣种下,若在一直露天环境下则长成绿色的蒜苗,若长期在黑暗中则长成蒜黄,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p><p>A. 光    B. 温度    C. 土壤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叶绿素是位于叶绿体中的色素,植物体呈现绿色就是因为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中有叶绿素的缘故,光是形成叶绿素的重要条件。</p><p>露天栽培的蒜苗是绿色的是因为在光下能形成叶绿素;在暗室中培养的蒜黄是黄白色的,是因为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因此,造成二者颜色不同的原因是光,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一般来说,水分进入植物体,再由植物体返回大自然的途径是( )</p><p>A.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叶)筛管→气孔→大自然</p><p>B.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叶)导管→气孔→大自然</p><p>C. 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导管→根毛细胞→气孔→大自然</p><p>D. 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筛管→根毛细胞→气孔→大自然</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和散失的过程是:土壤中的水分被植物的根吸收进入生物体后,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再通过叶中的导管进入叶,最后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所以植物体吸收水分,到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四步,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②根吸收水分;④通过导管输送到叶;③水分化为水蒸气;①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使叶片的颜色退去的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108.4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16/10/712c443b/SYS201808161008171678779621_ST/SYS201808161008171678779621_ST.001.jpeg" width="156" height="1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br /> </p></td><td style="width:106.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16/10/712c443b/SYS201808161008171678779621_ST/SYS201808161008171678779621_ST.002.jpeg" width="154"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br /> </p></td><td style="width:108.4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16/10/712c443b/SYS201808161008171678779621_ST/SYS201808161008171678779621_ST.003.jpeg" width="156"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br /> </p></td><td style="width:108.4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16/10/712c443b/SYS201808161008171678779621_ST/SYS201808161008171678779621_ST.004.jpeg" width="156"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br /> </p></td></tr></table><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构成植物叶片的下列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 )</p><p>①叶肉细胞 ②保卫细胞 ③无色素的叶表皮细胞</p><p>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光合作用只能在植物的绿色部位进行,即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①叶肉细胞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②保卫细胞中含有少量的叶绿体,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③光合作用只能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无色素的叶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所以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6f74acb8/SYS201904141945505220580231_ST/SYS201904141945505220580231_ST.001.png" width="440"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是转运和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B. ②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p><p>C. ③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D. ④叶片遮光部分遇碘液变蓝色</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①是暗处理,主要是为了转运和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A正确;</p><p>B、步骤②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是一组对照实验;</p><p>C、步骤③将叶片放入酒精中进行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C正确;</p><p>D、步骤④中未遮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加入碘液后现成蓝色,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后,不变蓝。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做“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p><p>①黑暗处理 ②酒精脱色 ③选叶遮光 ④滴加碘液 ⑤阳光照射 ⑥清水漂洗</p><p>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③⑤②⑥④</p><p>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③⑤④②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骤是:将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将淀粉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将叶片一部分用黑锡纸前后两面包裹起来,放在光下照射,形成对照实验;照射一段时间后将叶片取下放在酒精中脱去叶绿素;取出叶片放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向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分别滴加碘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p><p>A. 4月12日 B. 5月4日 C. 7月1日 D. 3月12日</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这时候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度小,植物移栽易成活。</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见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黑色.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c4bc98b7/SYS201807131713018853287382_ST/SYS201807131713018853287382_ST.001.png" width="186" height="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水 B. 阳光 C. 空气 D. 温度</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叶片的上半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叶片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就形成以水分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叶片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分呈蓝黑色。这说明叶片上半部分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叶片下半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所以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大叶黄杨的叶片脱色后,横切并制成切片,用碘酒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颜色最深的结构是( )</p><p>A.上表皮 B.叶肉 C.下表皮 D.叶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细胞和叶脉都不含有叶绿体,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p><p>解: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表皮细胞和叶脉都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多,因此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用碘液染色后颜色最深.所以将大叶黄杨的叶片脱色后,横切制成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颜色最深的结构是叶肉组织.</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绿叶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p><p>A. 只有栅栏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B. 只有海绵层细胞进行光合作用</p><p>C. 表皮层细胞都不进行光合作用 D. 含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所以要在含叶绿体的细胞才可进行光合作用。</p><p>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光合作用只能在植物的绿色部位进行,即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在组成叶片的细胞中,只有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因此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萨克斯做过这样的实验: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后,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暴露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结果如图.对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ff22002d/SYS201905100915373685165754_ST/SYS201905100915373685165754_ST.001.png" width="167"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可以证明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p><p>B. 可以证明光照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p><p>C. 实验中变量不是单一的,所以没有形成对照</p><p>D. 将绿叶放在暗处数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单一变量,变量为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94de65a1/SYS201904141944242202963884_ST/SYS201904141944242202963884_ST.001.jpeg" width="214"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p><p>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p><p>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未遮光的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生成了淀粉,遮光的部分不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p><p>A. 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p><p>B. 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要在常温下进行</p><p>C. 实验结果应该是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p><p>D. 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需要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遮光处理之前要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或转运走,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p><p>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要一直,且适合实验条件,故B正确;</p><p>C、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产生淀粉,加入碘液后,将不变蓝,故C错误;</p><p>D、本实验中,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色,说明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个事实直接说明</p><p>A. 叶绿体中含叶绿素</p><p>B. 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p><p>C. 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p><p>D. 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素是叶绿体中的颗粒,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是有叶绿体没有接受光照不能产生叶绿素,可见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马铃薯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见光,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不能够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不是绿色的,说明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故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073665382270_ST/SYS201905100916073665382270_ST.001.png" width="527"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p><p>(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作用_____.</p><p>(3)图乙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p><p>(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图甲中_____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p></div></div>
<div><p>【答案】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 对照 B 未遮光 </p><p>【解析】</p><p>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p><p>(1)暗处理: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这样就说明了,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p><p>(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p><p>(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p><p>(4)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银边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从两面遮盖,光照几小时,摘下这片叶,经过酒精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074936109423_ST/SYS201905100916074936109423_ST.001.png" width="247"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变绿,说明________会溶解于酒精.取出叶片,并滴加碘液.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 . </p><p>(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A,B两处不变色,其原因是:A处:缺少________ ,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处:缺少________ ,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p><p>(3)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叶绿素淀粉叶绿体光照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图中A银边部分,B遮光部分,C未遮光部分;(2)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p><p>(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避免收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叶片不遮光的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p><p>(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A、B两处不变色,其原因是:A处:银边天竺葵的叶边缘缺少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处:叶片用圆纸片从两面遮盖,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p><p>(3)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076167736574_ST/SYS201905100916076167736574_ST.001.png" width="452" height="2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________→2→________→4→________→5(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p><p>(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 </p><p>(3)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图7小烧杯中的液体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p><p>(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还可以证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p></div></div>
<div><p>【答案】3 76对照试验(有无)光照典液酒精脱去叶绿素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淀粉光</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2)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p><p>(1)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p><p>(2)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p><p>(3)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p><p>(4)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这里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这部分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别把一段绿色的枝条放在甲.乙两个玻璃罩内.在甲玻璃罩内放清水,乙玻璃罩内放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把它们放在黑暗中一天,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分别剪下一片绿叶,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用请水冲洗干净,再滴上几滴碘液. </p><p>(1)这个实验可以证明________.滴加碘液后,在________玻璃罩内剪下的叶片会变蓝. </p><p>(2)实验中把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天的目的是________.当把两个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___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p><p>如果对上述实验作如下的改变:①把乙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与甲一样的清水;②只将装置乙从暗处移到光下照射,甲仍旧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其余实验操作不变,并保持两个装置其他条件的一致.请针对改变后的实验回答: </p><p>(3)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检测两个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应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甲装置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甲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甲装置 </p><p>【解析】</p><p>甲、乙两装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p><p>(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甲装置的叶片,因为甲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乙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p><p>(2)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选作实验的植物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为甲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乙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淀粉外还要氧气,故装置甲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p><p>(3)变量是光,所以该实验的假设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把乙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与甲一样的清水,与甲装置一样,装置乙从暗处移到光下照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甲仍旧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故检测两个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应是甲装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