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株水稻结了许多种子,这属于生物的哪项特征?( )</p><p>A.应激性 B.生长 C.繁殖 D.新陈代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生长是生物的体积增加,体重增大;繁殖是指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与体内,生物与体外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因此,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植物产生种子属于繁殖,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慢慢长大属于生长,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p><p>A. 机器人 B. 钟乳石 C. 蘑菇 D. 珊瑚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机器人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p><p>B.钟乳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p><p>C.蘑菇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p><p>D.珊瑚礁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p><p>故应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具有应激性</p><p>C.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D.都具有细胞结构</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p><p>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订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p><p>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⑥③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①②④⑤③⑥</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先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是②作出假设,接着是④制定计划,故A错;然后是⑤实施计划,故C错;继而是⑥得出结论,故D错;最后是③表达交流,故此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p><p>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任意值 D. 平均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置重复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应当取平均值,以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的结论更真实、更可靠,选项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生物圈是指生物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p><p>B.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生存空间的总称</p><p>C. 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组成</p><p>D. 生物圈包括全部地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其生活领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饿死,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和多鞭毛虫的关系是( )</p><p>A. 竞争关系 B. 寄生关系 C. 共生关系 D. 捕食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是指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根据题干信息“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则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故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1年5月菲律宾塔阿尔火山呈现爆发迹象,附近湖水温度升高,鱼类大量死亡。导致鱼类死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p><p>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温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菲律宾塔阿尔火山呈现爆发迹象,附近湖水温度升高,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导致鱼类死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p><p>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p><p>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主要是环境温度过低造成的.是低温导致细胞液凝固,再有细胞膜(磷脂双层结构)破裂以至于植物细胞内容物流出,胞间连丝通路阻断,另外低温可能造成植物代谢(主要呼吸和光合)所必需的生物酶失活.以上都可以是植物冻死的主要原因.</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p><p>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p><p>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描述的是蚂蚁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p><p>A.大树底下好乘凉</p><p>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p><p>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p><p>D.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是大树这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p><p>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体现是地衣这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p><p>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对环境的影响, C错误;</p><p>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还原到自然环境中的是( )</p><p>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菌等、真菌等各种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的尸体及腐烂物质分解成无机物,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p><p>A. 竞争 B. 捕食 C. 寄生 D. 共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其它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紫茎泽兰与其它野生植物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紫茎泽兰生命力极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水分、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减少,严重时导致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p><p>故选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的结构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20982b91/SYS201905090913334190463573_ST/SYS201905090913334190463573_ST.001.png" width="233" height="2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右手握住[ ]________,左手托 [ ]__________ 。(填序号)</p><p>(2)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目镜时,污点没有移动,则污点应在___________上,清洁污点时用__________擦拭。</p><p>(3)将玻片标本放好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p><p>(4)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象模糊,此时应该调节[ ] ___________________。</p><p>(5)这台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p><p>(6)对光结束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_______)</p><p>A.黑暗的 B.彩色的 C.略灰的 D.白亮的</p><p>(7)观察过程中,将10×的物镜换为40× 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_____。</p><p>(8)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若再视野的左下方,要想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__________ 移动。</p><p>(9)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p><p>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p><p>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p><p>(1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______)</p><p>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p><p>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p><p>(11)在显微镜中,与放大作用有关的的部件是 (_______)</p><p>A.物镜和遮光器 B.目镜和转换器 </p><p>C.反光镜和光圈 D.目镜和物镜</p><p>(12)在低倍镜下字母“d”的像是 (_______)</p><p>A. p B. q C. d D. b</p></div></div>
<div><p>【答案】⑨镜臂 ⑩镜座 物镜 擦镜纸 物镜 防止镜筒下降过程中物镜把玻片标本压破 ⑧细准焦螺旋 50 D 少 左下方 B A D A </p><p>【解析】</p><p>观图可知: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座,据此解答。</p><p>(1)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⑨镜臂,左手托⑩镜座。<br />(2)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清洁污点时用擦镜纸擦拭。<br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应注视物镜,目的是防止镜筒下降过程中物镜把玻片标本压破。</p><p>(4)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⑧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p><p>(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最小为5×,物镜最小为10×,故最小放大50倍。</p><p>(6)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p><p>(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将“10×”的物镜转换为“40x”的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p><p>(8)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在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居于视野的左下方,标本实际位置应在右上方,所以需要将玻片标本通过向左下方移动可以移向视野中央。</p><p>(9)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显微镜应放在体前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的方向安放好;2、对光: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3、放片:观察对象要正对物镜的孔,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4、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着目镜寻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5、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故B符合题意。</p><p>(10)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A符合题意。</p><p>(11)显微镜放到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在图中与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p><p>(1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d”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p”。</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