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57:3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单元巩固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p><p>A.减少消费者的数量  B.平衡植物和动物的数量</p><p>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减少分解者的数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据生态平衡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即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一般的说,在输入到一个营养剂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作为生产者,数量最多;蚱蜢为初级消费者,数量次于青草;青蛙是二级消费者,蛇是三级消费者,数量最少.因此,平衡植物和动物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 属于食物链组成的成员是(   )</p><p>A. 生产者  消费者</p><p>B. 生产者  分解者</p><p>C. 消费者  非生物成分</p><p>D.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因此只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A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均属于植食性动物的一组是</p><p>A. 狮子、老虎、豹子    B. 牛、马、羊    C. 斑马、草鱼、鲤鱼    D. 猪、鸡、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狮子、老虎、豹子属于肉食性动物,A不符合题意;</p><p>牛、马、羊属于植食性动物,B符合题意;</p><p>斑马、草鱼属于植食性动物,鲤鱼属于杂食性动物,C不符合题意;</p><p>猪、鸡属于杂食性动物,狼属于肉食性动物,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是指:</p><p>A. 所有生物的总和    B. 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p><p>C. 所有动物的总和    D. 生物的生存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p><p>A. 太平洋    B. 赣江    C. 吉安市    D. 一群羊</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分析答题。</p><p>太平洋既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是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是一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r />赣江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是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是一个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br />吉安市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是由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是一个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br />一群羊,只包括生物中的部分消费者,缺少其它的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及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p><p>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故不符合题意;</p><p>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故不符合题意;</p><p>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符合题意.</p><p>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衣从岩石中得到营养物质,地衣能腐蚀风化岩石,这一事实说明:(  )</p><p>A、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p><p>B、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变环境</p><p>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却能改变环境</p><p>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不能改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表明地衣适应岩石的环境特点;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后来形成了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并没有越积越厚的主要原因是(  )</p><p>A. 被人类收集走用做柴火烧掉了    B. 落叶被鸟儿叼走建筑巢穴了</p><p>C. 细菌和真菌逐渐将其分解了    D. 牛、羊等食草动物将其吃掉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森林里的落叶就是被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B.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p><p>C. 生物圈包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p><p>D.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D的说法不严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江北温泉城”深州盛产桃、苹果和梨,但不宜栽种柑橘,影响因素主要是(     )</p><p>A.温度         B.水          C.阳光          D.土壤</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苹果、梨是温带水果适合生长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合苹果生长。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因此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xa0; )</p><p>A. 草原生态系统    B.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p><p>C. 海洋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p><p>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br />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热带雨林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常年高温多雨,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极强的调节能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在某些城市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如右图)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2-3条小鱼,底部有泥沙,并生长有一些水藻。妙在小鱼、水藻都是活的。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526763260018_ST/SYS201905100916526763260018_ST.001.jpeg" width="139"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个生态球应放在             的地方。</p><p>(2)小鱼的能量最终来源:             。</p><p>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能够                            ;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其排泄物被          分解之后,再被水藻利用。</p><p>(3)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是 :                             。</p></div></div>
<div><p>【答案】有光  氧气 有机物  分解者  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p><p>【解析】</p><p>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p><p>(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因此这个生态球应放在有光的地方。 <br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小鱼和水藻能生存的原因是:水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氧和养料;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二氧化碳,其排泄物被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之后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再被水藻利用。<br />(3)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是阳光、空气、水和温度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527924739911_ST/SYS201905100916527924739911_ST.001.jpeg" width="168"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p><p>(2)图中猫头鹰飞行时翅膀的上下扇动是由     的收缩引起的,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p><p>(3)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则图中     的体内重金属汞的含量最高。 </p></div></div>
<div><p>【答案】(1)4;(2)胸肌;鼠;(3)猫头鹰</p><p>【解析】</p><p>试题⑴、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这个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p><p>⑵、猫头鹰的胸肌发达,收缩时能提供动力,让猫头鹰振翅高飞,鼠是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p><p>⑶、重金属汞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除,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含有的有害物质越多。在这个食物网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故其体内的汞含量也是最多的。</p><p>考点定位:食物链和食物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亮在做校园调查时,作了如下记录:</p><p>在一棵阴湿的、一侧干枯轻微腐烂的大树下,观察到:腐烂的树干上及露出的树根旁长了一些蘑菇;树冠向阳的一侧,树叶比较茂盛,嫩叶上见到了毛毛虫,树杈上麻雀在“啾啾”叫着;从树根旁取少量泥土,浸入水中,取一滴浸出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大量的细菌.</p><p>(1)根据以上记录,按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三个组成分类,并完成其他填空.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其中生物部分又包括:_____、_____、_____三部分.</p><p>(2)在生态系统中,“人”扮演什么角色?_____.</p><p>(3)请从以上的记录中,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树  消费者:毛毛虫、麻雀  分解者:蘑菇、细菌  消费者  树→毛毛虫→麻雀</p><p>【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br />(2)人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消费者。<br />(3)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如树→毛毛虫→麻雀。</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5分)滇池附近一水池中有绿藻、螺蛳、鲫鱼等生物,螺蛳和鲫鱼均以绿藻为食,鲫鱼还捕食螺蛳,请回答:</p><p>(1)画出这3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2分)</p><p>(2)上述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鲫鱼和螺蛳的关系是_________。</p><p>(3)由于某种原因,水池中绿藻爆发,其他生物陆续死亡,其中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2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9/09/03d4fd29/SYS201904290930492796637736_DA/SYS201904290930492796637736_DA.001.png" width="232" height="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2)绿藻    捕食和竞争(回答不完整不得分)      (3)氧</p><p>【解析】食物网是由食物链构成的,食物链的书写要按照“吃和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鲫鱼以螺蛳为食,所以是捕食关系,鲫鱼和螺蛳又都以绿藻为食,所以两者又存在着竞争关系,绿藻爆发,会造成水中缺氧,其他生物会死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530697918549_ST/SYS201905100916530697918549_ST.001.png" width="143"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________.    </p><p>(2)生态系统由四种成分组成,如果这四种生物分别属于其中的两种成分,那么另外两种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p><p>(3)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甲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其他三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    </p><p>(4)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p><p>(5)如果系统中有某种有害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不易分解排出,那么,这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丙→甲→乙→丁分解者非生物部分丙乙、丁能量物质自我我调节丁→乙→甲→丙</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银、镉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p><p>(1)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食物链前端的生产者有机物的总量最多,物质和能量最多,越往后物质和能量越少。根据能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甲→乙→丁,即食物链为丙→甲→乙→丁。<br />(2)本题图中这四种生物分别属于其中的两种成分及植物和动物,所以要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r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为:丙→甲→乙→丁。当甲的数量增加时,因乙是以甲为食的,所以乙数量就会相应增多;由于甲是以丙为食,也就是甲是丙的天敌,丙的天敌数目增多其数目就减少;又由于丁是以乙为食,乙的数量增加,导致丁因食物充足而数目增加。<br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r />(5)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银、镉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所以这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这四种生物的顺序应该是丁→乙→甲→丙。</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单元巩固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