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55:11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p><p>A. 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B. 能否进行细胞分裂</p><p>C. 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D. 能否有孢子生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的生殖方式。</p><p>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而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可见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上,结出的成熟的果实,其味是( )</p><p>A. 酸的    B. 甜的    C. 酸甜各半    D. 酸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p><p>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将水蜜桃的接穗接到毛桃的砧木上,将来结出的果实成熟后,其味为水蜜桃的甜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人民很早就学会饲养家蚕,编织丝绸,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茧用热水浸泡后缫丝,请问,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哪一个发育阶段的家蚕</p><p>A. 卵    B. 幼虫    C. 蛹    D. 成虫</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家蚕是幼虫期,幼虫发育成熟后,吐丝作茧,吐完丝,蚕的幼虫化为不食不动的蛹,好像是“死”了,其实没死,蛹过一段时间就羽化为蚕蛾(成虫),因此“缫丝时”,在茧内死亡的是“蛹”阶段的家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鸟卵的下列结构中,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的是</p><p>A.胚盘             B.卵黄</p><p>C.卵白             D.系带</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 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A符合题意;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B不符合题意;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C不符合题意;系带主要是固定卵黄,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的主要目的是(   )</p><p>A. 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B. 吸引雌性,利于繁殖</p><p>C. 吓走敌害    D. 寻找食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鸟类生殖发育的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而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如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和亲代抚育等.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都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中的求偶,目的是雄性吸引雌性,利于繁殖.</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染色体、DNA和基因都与遗传有关,下列有关三者之间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B.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p><p>C. 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p><p>A.22条+X或Y    B.22条+XY    C.11对+XY   D.11对+X或Y</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90681ce/SYS201712302306245927601315_DA/SYS201712302306245927601315_DA.001.png" width="370" height="2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可见人体的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X或Y。</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p><p>A. 艾滋病    B. 色盲    C. 先天性聋哑    D. 血友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基因组成的bb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的隐性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p><p>A、25%      B、75%      C、50%      D、全部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双亲中一方的基因组成bb,另一方的基因组成是Bb,根据遗传规律图解,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50%,故选项C符合题意。</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8/09/a452edea/SYS201905080915042802557460_DA/SYS201905080915042802557460_DA.001.png" width="313"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变异中,不能够遗传的是</p><p>A、一对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手有六指的儿子</p><p>B、同卵双胞胎生的兄弟俩,哥哥比弟弟略胖些</p><p>C、父母双方都有酒窝,他们的亲生儿子没有酒窝</p><p>D、父母双方的色觉都正常,生出的儿子却是色盲患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现象。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的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引起的变异称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一对正常的夫妇出生一个手有六指的儿子,可能是原因是父母的基因组成都有一个隐性基因,这样后代的基因组成是两个隐性基因,表现为有六指的儿子,是可遗传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同卵双胞胎的兄弟俩,哥哥比弟弟略胖些,可能是由于营养供给、运动状况等引起,是不可遗传的,选项B符合题意;父母双方都有酒窝或色觉都正常,他们的亲生儿子没有酒窝或色盲,原因是父母的基因组成是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后代基因中出现了两个隐性基因组成则表现了无酒窝或是有色盲,这些都是可遗传的,选项C、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p><p>A. AA    B. Aa    C. aa    D. A</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不成对的.选项A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选项B是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选项C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因选项A、B、C都属于体细胞。故A、B、C错误;</p><p>选项D的染色体是一条,基因是A不成对,因此属于生殖细胞。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其原因是(  )</p><p>A. 环境污染严重    B. 现在人体普遍健康</p><p>C. 青霉素的生产方式与以前不同    D. 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青霉素的使用过程中,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病原体的抗药性变异得到逐代积累加强,从而形成了抗药性菌株。</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p><p>A.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p><p>B. 化石是生物的祖先</p><p>C. 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p><p>D. 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所以此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项中对变异在生物学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能够使生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p><p>B. 所有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p><p>C. 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p><p>D. 人们可以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变异选育新品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分析:</p><p>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有利变异,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地球上的环境是复杂多样的、不断变化的,生物如果不能产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p><p>解答:</p><p>A、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复杂多样的、不断变化的,变异能够使生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故不符合题意.</p><p>B、对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是有利于它的生存的,是有利变异,有的变异是不利于它的生存的是不利变异,如玉米的白化苗.故符合题意.</p><p>C、达尔文认为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故不符合题意.</p><p>D、生物的变异有时会出现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变异选育新品种,故不符合题意.</p><p>故选:B</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试题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性状表现也一定不同。               (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p><p>如果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表示,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性状表现不一定不同。如表现出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所以题干的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引起变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二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 </p><p>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遗传的变异。</p><p>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异,由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不遗传的变异。但如果外界环境的变化使生物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出现变异,如核辐射等,这种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也可能会遗传给后代。</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进化程度最高等的一个植物类群。(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代的爬行类进化为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兽齿类动物的化石证明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嫁接的关键是        与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才容易成活。</p></div></div>
<div><p>【答案】砧木</p><p>【解析】试题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xa0;形态结构特征、__________特征和行为方式&#xa0;等都叫性状。</p></div></div>
<div><p>【答案】生理</p><p>【解析】</p><p>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p><p>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如耳垂、皮肤的色泽、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这些属于形态特征;人的血型、植物见光后叶绿体产生叶绿素,这些属于生理特性;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行为方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p><p>【解析】</p><p>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p><p>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一个基因对应一个性状。</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似,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________结婚。</p></div></div>
<div><p>【答案】近亲</p><p>【解析】</p><p>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近亲携带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婚配生育子女出现这种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增加,因此禁止近亲结婚。</p><p>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们发现,越__________、越____________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p></div></div>
<div><p>【答案】复杂   高等</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p><p>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然选择。</p></div></div>
<div><p>【答案】生存斗争</p><p>【解析】</p><p>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现象称为自然选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变异首先取决于____________基础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p></div></div>
<div><p>【答案】遗传物质</p><p>【解析】</p><p>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p><p>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而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相同,但如果一个长期在室外工作、一个长期在室内工作,他们的肤色会有所不同。因此,生物的变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p></div></div>
<div><p>【答案】社会适应能力</p><p>【解析】试题分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还将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因此,做到生活有规律、全理膳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一只白色母狗与一只白色公狗交配,一窝生了8只小狗,其中6只白色、2只黑色。请据此回答问题。</p><p>(1)狗毛的白色和黑色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狗的后代全部是狗,这是一种_____现象。</p><p>(2)请你推断狗毛的白色和黑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p><p>(3)如果显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隐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那么6只白色小狗的基因组成为_____。</p><p>(4)正常情况下,狗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_存在的。若狗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78条,那么白色公狗为每只小狗提供了_____条染色体。</p><p>(5)狗的性别决定与人一样,则白色公狗的性染色体是_____,白色母狗为小狗提供的性染色体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相对性状    遗传    白色    BB或Bb    成对    39    XY    X    </p><p>【解析】</p><p>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p><p>(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狗的白色和黑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狗的后代全部是狗,这是一种遗传现象。 <br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若后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如果与母狗交配的公狗也是白色的,则在狗的白色和黑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白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br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一只白色母狗与一只白色公狗交配,一窝生了8只小狗,其中6只白色、2只黑色。说明母狗和公狗的基因组合是杂合体。如果显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隐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母狗和公狗的基因组合是Bb。遗传如图: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8/09/a452edea/SYS201905080915060919416075_DA/SYS201905080915060919416075_DA.001.png" width="302"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所以6只白色小狗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br />(4)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即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正常情况下,狗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若大狗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78条,那么该大狗为每只小狗提供了39条染色体。</p><p>(5)狗的性别决定与人一样,则白色公狗的性染色体是XY,白色母狗为小狗提供的性染色体是X。</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3月,我国出现由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为作好疫情的防控工作,专家追踪研究可能传播该疾病的禽类,并积极研制相关疫苗,同时提醒公众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平时要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感染疾病。请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 </p><p>(1)引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称为________。</p><p>(2)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成为禽流感疾病流行的_____________。</p><p>(3)为预防该传染病,最好是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___免疫,是人体的第___道防线。</p><p>(4)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p><p>(5)健康人注射甲肝疫苗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p></div></div>
<div><p>【答案】病原体传染源抗原抗体特异性三保护易感人群不能</p><p>【解析】</p><p>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的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p><p>(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引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毒称为病原体。</p><p>(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带有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成为禽流感疾病流行的传染源。</p><p>(3)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是抗原而不是抗体。所以“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这属于特异性免疫。</p><p>(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注意营养,加强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p><p>(5)疫苗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只是对相应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出生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因此,健康人注射甲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不能对H7N9禽流感病毒产生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八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