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1生物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自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这说明( )</p><p>A. 环境影响了基因组成 B. 显性基因被除去</p><p>C. 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D. 遗传对基因表达起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型不同。因为正常的喜马拉雅兔体内没有能够表达黑毛的基因,是变异导致长黑毛,即变异影响了基因的表达。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因此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但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放置一块冰后,长出黑毛,说明环境(冰块)对基因表达有影响,环境对遗传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但并不导致遗传基因组成的改变。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 )</p><p>A. 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受到了损伤</p><p>B. 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p><p>C. 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传导神经受到了损伤</p><p>D. 属于人体的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就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使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p><p>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p><p>C.环境改变生物 D.生物改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体态与岩石相似,这是一种拟态,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仙人掌等长期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其形态结构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中,与沙漠中的植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p><p>A. 具有发达的根系 B. 具有肥厚的肉质茎</p><p>C. 具有厚的角质层 D. 叶面积增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适应干旱环境,A正确;<br />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适应干旱环境,B正确;<br />具有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C正确;<br />叶宽大而扁平蒸腾作用就大,散失的水分多,与沙漠中的植物特征不相符,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测量了裸地、草地和茂盛的灌木丛中的湿度,经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p><p>A. 在早上,草地湿度最大,灌丛次之,裸地最小</p><p>B. 在中午,裸地、草地、灌丛的湿度没有明显差异</p><p>C. 在晚上,灌丛湿度最大,裸地次之,草地最小</p><p>D. 同一时间,灌丛湿度最大,草地次之,裸地最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草原较多、灌丛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p><p>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通过蒸发由叶片失水的过程,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据分析可见:裸地植物最少、草原植物较多、灌丛植物最多,所以在同一时间测出的湿度中,灌木丛中的湿度最大,草地的湿度次之,裸地的湿度最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间的合作关系的是</p><p>A. 螳螂捕蝉</p><p>B. 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p><p>C. 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p><p>D. 蜜蜂采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螳螂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要许多个体,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蜜蜂采蜜是蜜蜂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关系。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仙人掌原产沙漠,进化过程中叶子演化成“刺”,以保证体内储有足够的</p><p>A. 氧气 B. 无机盐 C. 二氧化碳 D. 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沙漠干旱缺水,水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有水.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以保证体内储有足够的水,以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p><p>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p><p>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蝈蝈多绿色,在草丛中很难发现它,这说明( )。</p><p>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p><p>C.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不依赖它所生存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夏季草丛呈绿色,蝈蝈身体的颜色与环境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才能适应环境,因此蝈蝈身体的颜色是绿色,在草丛中很难发现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  )</p><p>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p><p>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因此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A。</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生物适应环境的方面与具体事例连线:</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e2a4b95/SYS201904081031416825896336_ST/SYS201904081031416825896336_ST.001.png" width="570"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c;d;a</p><p>【解析】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如b靠昆虫传粉的花朵一般具有鲜艳的颜色和芳香的气味;结构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部分的构成,如c水中游泳的动物一般具有鳍或带蹼的足;生理特征,例如人的血型、植物见光后叶绿体产生叶绿素,这些属于生理特性,如d绿头鸭吃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0.5小时后排出体外;生物行为是指生物的活动,即生物适应生存环境的手段,生物的各种行为帮助生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如a有些鸟类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属于迁徙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们的家乡黑竹沟风景优美,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著名的枯叶蝶形似枯叶,拟态逼真,</p><p>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 环境。景区植物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被誉为“天然的生态</p><p>氧吧”,是养生胜地,绿色植物通过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氧气。</p><p> </p></div></div>
<div><p>【答案】适应;光合作用</p><p>【解析】</p><p>试题分析:枯叶蝶落在树上象一片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能够很好的保护自己,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009b25df/SYS201905120908228082543688_DA/SYS201905120908228082543688_DA.001.png" width="79" height="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试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例如:虫媒花一般都是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于风媒传粉;鱼的身体呈流线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这些都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与冰天雪地的环境色彩协调一致,这有利于它们捕猎动物和逃避敌害等等。因此这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片中的蛙跟周围的绿色植物几乎融为一体.想一想,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对蛙的生活还有什么重要作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009b25df/SYS201905120908229433847916_ST/SYS201905120908229433847916_ST.001.png" width="189"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还间接地为蛙提供了食物来源,因为大多数蛙类的食物是昆虫,而昆虫如蝗虫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蛙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p><p>【解析】</p><p>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环境。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p>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本身和其它生物的需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例如夏季草丛呈绿色,蝗虫身体的颜色与环境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才能适应环境,因此蝗虫身体的颜色是绿色,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因此,图片中的蛙跟周围的绿色植物几乎融为一体,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对蛙的生活的重要作用是绿色植物除了为蛙提供隐蔽的栖息环境外,还间接地为蛙提供了食物来源,因为大多数蛙类的食物是昆虫,而昆虫如蝗虫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蛙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