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 )</p><p>A. 都没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 B. 都是多细胞植物</p><p>C. 大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D. 都不能产生种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孢子植物生活在水中或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孢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孢子是孢子植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孢子一般微小,是单细胞的。</p><p>藻类植物中有单细胞的,如衣藻,A不符合题意;<br />蕨类植物具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具有茎、叶的分化,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不符合题意;<br />孢子植物中的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C不符合题意;</p><p>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能产生孢子,靠孢子产生新个体,它们不产生种子,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人从浅水滩上走过时,水中的鱼会迅速游开,这是因为( )</p><p>A. 鱼通过眼睛看见有人走过来</p><p>B. 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变化</p><p>C. 鱼耳听到了水声</p><p>D. 鱼通过鼻孔感知了水的波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生理特点,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p><p>解:鱼的视力并不好,它的晶状体不能调节,鱼耳的听觉范围很小,鼻孔的作用只是嗅觉.但它的另外一种感觉器官﹣﹣侧线很发达.鱼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里与海流搏斗,并能准确地发现障碍物,确定正确的方向,这些行为是鱼类使用身体上的侧线完成的.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当人从浅滩中走过时,水中的鱼会迅速游开,这是因为侧线可以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十二生肖”里包含十二种动物,其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p><p>A. 牛、马、羊 B. 虎、猪、猴 C. 龙、蛇、鸡 D. 兔、鼠、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p>牛、马、羊、虎、兔、狗、猴、猪、鼠等动物尽管它们之间差别很大,但它们都具有体表被毛、体温恒定、有膈、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但体内有膈和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区别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龙是虚幻的动物、蛇和鸡都属于卵生,分别为爬行动物和鸟类。故在这十二种动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龙、蛇、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珍稀动物中的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可见其珍贵。下列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与大熊猫不同类的是 ( )</p><p>A. 白鳍豚 B. 朱鹮 C. 蒙古野驴 D. 金丝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金丝猴(哺乳动物)、白鳍豚(哺乳动物)、朱鹮(鸟类)、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爬行动物)、蒙古野驴(哺乳动物)等。</p><p>白鳍豚、蒙古野驴、金丝猴、朱鹮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白鳍豚、蒙古野驴、金丝猴都是哺乳动物,朱鹮属于鸟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p><p>A. 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p><p>B. 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p><p>C. 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p><p>D. 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如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p><p>A. 一群狼 B. 一片农田中全部小麦 C. 太平洋 D. 长江中所有鱼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p><p>一群狼,只包括了生物中的动物部分,没有其他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br />一片麦田中的全部小麦,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br />太平洋,即包括了海洋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br />长江中所有的鱼,只包括了生物中的动物部分,没有其他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想关爱生命、守护地球,就要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p><p>A. 遗传多样性</p><p>B. 生物数量多样性</p><p>C. 物种多样性</p><p>D. 生态系统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特征是鲤鱼、青蛙、蟒蛇、鸳鸯、大象所共有的特征:</p><p>A. 用鳃呼吸 B. 肢体有爪 C. 有脊柱 D. 体表有鳞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题中的鲤鱼、青蛙、蟒蛇、鸳鸯、大象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朱鹮这一濒危珍稀鸟类,我国在陕西省洋县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这一措施属于</p><p>A. 迁地保护 B. 就地保护 C. 法制教育和管理 D. 局部保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海关在进口食品检疫中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可能属于( )</p><p>A. 真菌 B. 细菌 C. 病毒 D. 昆虫</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根据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据此解答。</p><p>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A不符合题意;</p><p>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B符合题意;</p><p>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不符合题意;<br />昆虫属于动物,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生命的起源。下列关于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最为大多数人认同的是( )</p><p>A. “腐草为萤”、“腐肉生蛆” B. 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生”出来的</p><p>C. 生命是由神创造的 D. 生命起源是一个复杂的化学演化过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p><p>化学进化论: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属于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并得到很多资料和数据支持的理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p><p>B. 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p><p>C. 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p><p>D. 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p><p>(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p><p>(3)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p><p>解: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A正确.</p><p>B、根据分析可知,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B正确.</p><p>C、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高等动物的化石多,但是也有低等生物的化石,C不正确;</p><p>D、根据分析可知,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D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是( )</p><p>A.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 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p><p>C. 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 D. 智人→能人→直立人→南方古猿</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类的进化历程主要经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p><p>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体,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这种现象属于( )</p><p>A. 过度繁殖 B. 遗传和变异 C. 生存斗争 D. 适者生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因此,按照达尔文的观点,一只雌蛙能产卵4000-5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体,是生存斗争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为</p><p>A. 古代鱼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原始两栖类→原始哺乳类</p><p>B. 古代鱼类→原始鸟类→原始爬行类→原始两栖类→原始哺乳类</p><p>C. 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哺乳类原始鸟类</p><p>D. 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如图为生物进化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053366819068_DA/SYS201904131134053366819068_DA.001.png" width="216" height="2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易出错的是某些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不是原始两栖类→原始鸟类→原始哺乳类。</p><p>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山不容二虎”这句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是( )</p><p>A. 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p><p>B. 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p><p>C. 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p><p>D. 虎的个体大,生活的空间也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叶变成刺而根、茎肥大,具有贮存水的作用,这一结构特点的形成是 ( )</p><p>A. 这些器官经常使用 B. 为了能吸到更多的水</p><p>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定向变异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叶变成刺而根、茎肥大,具有贮存水的作用,是干旱环境对仙人掌进行长期的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p><p>A. 草→蝗虫→青蛙→蛇→鹰 B. 草←蝗虫←青蛙←蛇←鹰</p><p>C. 草→兔→羊→狼 D. 阳光→草→兔→狐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蝗虫、青蛙、蛇、鹰它们五者的关系,A正确;<br />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消费者,该选项把箭头的方向弄反了,B错误;<br />羊是食草动物是初级消费者,羊和兔是竞争关系不是捕食关系,这四者不能形成一条食物链,可以形成食物网,<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ccf02527/SYS201905090912216444801161_DA/SYS201905090912216444801161_DA.001.png" width="143" height="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C错误;<br />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组成不包括非生物部分,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物质循环伴随能量流动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循环</p><p>C. 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逐渐减少的 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多方向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物质循环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也就是从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过程。</p><p>有机物中储存着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因此物质循环伴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实现物质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循环,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获得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有机环境中伴随着食物链、分解链物质从有机环境又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物质可以反复循环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物质循环是不是单方向的。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池塘生态系统 C. 荒漠生态 D. 农田生态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了调节的限度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状态。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断地进行调节,保持相对和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很容易受到破坏,失去生态平衡。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复杂,调节能力最强。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p><p>A.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依赖人</p><p>C. 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 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农田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农田范围内,作物和其他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定范围内农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为主。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都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但并不完全相同。如生态农业中的沼气池,利用动物粪便、植物下脚料养鱼等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因此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不是一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 的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人猿同祖</p><p>【解析】</p><p>试题分析:托马斯•赫胥黎,英国生物学家、著名博物学家,他用科学辩论证明人和大猩猩的脑部解剖具有十分的相似性,通过比较方法,对于人类的起源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___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碳的有机物,使大气中的_______进入生物体内,植物和动物通过________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其遗体被 __________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有些动,植物的遗体在地层中形成了石油或煤,在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最终也释放到大气中,重新参与碳循环. </p></div></div>
<div><p>【答案】光合二氧化碳呼吸细菌、真菌等微生物</p><p>【解析】</p><p>(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公式:</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ccf02527/SYS201905090912221818434104_DA/SYS201905090912221818434104_DA.001.png" width="290" height="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p><p>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一刻不止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碳的有机物,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植物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其遗体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有些动,植物的遗体在地层中形成了石油或煤,在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最终也释放到大气中,重新参与碳循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病毒、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不它们没有输导组织。(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生殖离不开水,据此答题。</p><p>苔藓植物的受精必须借助于水,由于卵的成熟,促使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的破裂,精子游到颈卵器附近,通过破裂的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而与卵结合,其受精离不开水,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的腹面上长有雌、雄生殖器官,当原叶体被水浸湿时,精子游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5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ccf02527/SYS201905090912225652515560_ST/SYS201905090912225652515560_ST.001.png" width="396"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以上生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p><p>(2)D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____植物。</p><p>(3)E生活在水中,用____呼吸。</p></div></div>
<div><p>【答案】C蕨类鳃</p><p>【解析】</p><p>观图可知: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B是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C是蜜蜂属于节肢动物、D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E是鱼类,解答即可。</p><p>(1)青蛙和金鱼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蜜蜂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p><p>(2)D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蕨类植物。</p><p>(3)E鱼生活在水中,它用鳃呼吸,用鳍游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ccf02527/SYS201905090912227694145531_ST/SYS201905090912227694145531_ST.001.png" width="275"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该图只表示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你认为图中未显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p><p>(2)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p><p>(3)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时,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p></div></div>
<div><p>【答案】非生物成分分解者5水稻→鼠→猫头鹰自动调节</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属于消费者。除了图中表示出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br />(2)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所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br />(3)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时,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开始种植单一杨树,结果饱受天牛、尺蠖等虫灾之苦,树林大面积死亡,后来改种松树、沙棘、欧李等植物构成混合林。</p><p>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ccf02527/SYS201905090912229565851167_ST/SYS201905090912229565851167_ST.001.png" width="251" height="2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天牛、尺蠖、杨树在分类等级上都属于___________ 。</p><p>(2)天牛在动物的类群中与蝗虫相同,属于_______动物,体表都有坚韧的___________ 。</p><p>(3)人工林比天然林容易发生虫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种节肢外骨骼树种单一</p><p>【解析】</p><p>(1)种是基本的分类等级,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具有共同起源、相近性状的种,归并为属,依此类推,由属而科,由科而目等等。<br />(2)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应干旱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br />(3)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种类越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因此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林容易发生虫害。</p><p>(1)种是基本的分类等级,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天牛、尺蠖、杨树在分类等级上都属于种。<br />(2)天牛与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它们的体表具有外骨骼。<br />(3)人工林比天然林容易发生虫灾的原因是人工林的植物种类少,种群数量少,自我调节能力差,害虫没有天敌,因此,树种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林容易发生虫害。</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