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53:11

河北省保定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二单元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p><p>A. 有口有肛门    B. 有口无肛门    C. 辐射对称    D. 两侧对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p><p>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也有口无肛门,A错误,B正确;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呈左右对称(两侧对称),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扁形动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华枝睾吸虫是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的</p><p>B. 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钉螺</p><p>C. 自由生活的动物包括涡虫和绦虫</p><p>D. 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华支睾吸虫从寄主体内获得营养,属于寄生,A正确;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钉螺,终寄主是人,B正确;扁形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营寄生生活,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猪肉绦虫,C错误;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它的消化器官及摄取食物的特点是(    )</p><p>A.消化器官完全退化,摄取已消化的食糜</p><p>B.消化器官结构简单,摄取半消化的食糜</p><p>C.消化器官未完全退化,摄取已消化的食糜</p><p>D.消化器官完全退化,摄取半消化的食糜</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身体细长如线,呈圆柱形;体壁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管状咽,口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辐射状肌肉发达,有吮吸功能,咽后为肠,肠壁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内缘有微绒毛.直肠短,以肛门开口于体外;蛔虫无消化腺,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构成,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些特点都是与它的寄生生活相适应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关于蚯蚓和人类的关系,说法错误的选项是</p><p>A.疏松土壤、增加肥力、改善土壤结构</p><p>B.解决环境的好帮手,也可以以药用</p><p>C.雨后蚯蚓需要破土运动,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p><p>D.促进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蚯蚓的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蚯蚓也叫地龙,可以以药用;蚯蚓能够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30788bfa/SYS201712302342303864761690_ST/SYS201712302342303864761690_ST.001.png" width="377"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蚕属于环节动物;蜈蚣属于节肢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p><p>A. 鱿鱼    B. 章鱼    C. 海马    D. 娃娃鱼</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p><p>解:海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鱿鱼、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因此有选项C海马属于鱼类.</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捉过鱼吗?下河摸鱼时,很难把鱼攥到手里,即使捉到手里又往往让它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有黏液,非常的黏滑,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p><p>A. 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    B. 预防人类捕捉</p><p>C. 保持体表湿润    D. 辅助呼吸</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背部深灰色,腹部白色)为鱼的保护色,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黏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⑥鱼用鳃呼吸.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故手抓鲫鱼时,往往已经捉到手的鱼又让它挣脱,这是因为鱼体表光滑有黏液,黏液的作用是能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鸽的内脏器官之间,分布着大量的气囊,其作用是</p><p>A. 进行气体交换,增加进入血液中的氧气和从体内排出二氧化碳</p><p>B. 可暂时贮存气体,辅助肺部呼吸</p><p>C. 气囊能贮存水分,保证家鸽飞行时需要的大量水</p><p>D. 气囊扩大或缩小能使家鸽上飞和下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家鸽体内内脏器官之间,分布着大量的气囊,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可以起到减轻身体的比重、暂存气体、减少肌肉和内脏之间的摩擦,同时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完成气体交换,带走一部分能量,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是(   )</p><p>A. 蜥蜴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鳞片</p><p>B. 海马具有背鳍和鳃</p><p>C. 鹿具有发达的视觉和听觉</p><p>D. 蝗虫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气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br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外骨骼等。<br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br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br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p><p>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龟的甲、昆虫的外骨骼和蛇的细鳞等,A不符合题意;<br />背鳍和鳃是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B符合题意;<br />陆生动物具有发达的视觉和听觉,可以使食草动物第一时间发现敌害,并迅速逃生,C不符合题意;<br />大部分陆生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的气管、兔的肺等,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盲肠发达,与其吃植物的习性相适应</p><p>B. 蝉、螳螂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都是气门</p><p>C. 用鳃呼吸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用鳃呼吸的动物都属于鱼类</p><p>D. 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兔子是食草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同时盲肠发达,与其吃植物的习性相适应.A正确;</p><p>B、蝉、螳螂属于昆虫,其胸腹部的气门是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正确;</p><p>C、鱼类用鳃呼吸,但用鳃呼吸的动物不一定是鱼类,如软体动物也用鳃呼吸.C错误;</p><p>D、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D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p><p>A. 家鸽前肢特化为翼,有利于空中飞行</p><p>B. 家兔大脑发达,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p><p>C. 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p><p>D. 蚯蚓的身体分节,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家鸽属于鸟类前肢转化为翼,为飞行器官,有利于空中飞行,A正确;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大脑,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快速的反应,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B正确;蝗虫为陆生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作用,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C正确;蚯蚓的身体分节,使运动灵活,不是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老师找到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  )</p><p>A. [蛛]丝[马]迹    B. [鸡][犬]不宁    C. [鹬][蚌]相争    D. [虎]头[蛇]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内具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体表被毛(羽毛),为恒温动物.其它动物为变温动物,所以题干中:马、犬、虎属于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鸡、鹬属于鸟类,属于恒温动物;蜘蛛属于昆虫,蚌属于软体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因此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鸡][犬]不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放在肩上,准备投掷时,手臂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p><p>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p><p>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p><p>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p><p>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铅球运动员手握铅球放在肩上准备投掷时,属于屈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p><p>A. 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腹肌</p><p>B.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p><p>C. 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p><p>D. 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A错误;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正确;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错误;不是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如蚯蚓的体内无骨骼,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人左上肢出现瘫痪,经过医生检查肌肉并无损伤,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p><p>A. 肩关节不够灵活    B. 肘关节不够灵活</p><p>C. 支配左上肢的神经受损    D. 肌肉中的血管受损</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人体内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是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肌肉受刺激后就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因而产生各种动作.当支配左上肢的神经受损伤时,左上肢就会瘫痪。</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具有“学习能力”的意义的描述,你认为哪项更好些(   )</p><p>A. 有利于找到食物    B. 有利于逃避敌害</p><p>C. 有利于找到食物    D. 更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p><p>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性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一组是(  )</p><p>A. 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 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p><p>C. 蜘蛛结网、公鸡报晓、鼠走迷宫    D. 狗辨主客、惊弓之鸟、老马识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行为。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都是先天性行为;B. 猫捉老鼠和鹦鹉学舌是学习行为,尺蠖拟态是先天性行为;C蜘蛛结树、公鸡报晓先天性行为,鼠走迷官是学习行为;D、狗辨主客、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都是学习行为。</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群体生活的动物个体间需要交流信息,以下不能起到此作用的是</p><p>A. 公鸡报晓    B. 蜜蜂跳“8”字形舞蹈</p><p>C. 黑长尾猴的叫声    D. 昆虫分泌性外激</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p><p>公鸡报晓是节律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A符合题意;蜜蜂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黑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属于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是用来吸引异性交配产卵的,属于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孑孓是蚊子的幼虫,孑孓一旦发育成蚊子,就会吸食植物的汁液或动物的血液,这 种行为是(     )</p><p>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后天性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孑孓是蚊子的幼虫,孑孓一旦发育成蚊子,就会吸食植物的汁液或动物的血液,这种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①是先天性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p><p>A. 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峰各有分工</p><p>B. 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p><p>C. 成群的雄孔雀见到雌孔雀开屏炫耀</p><p>D. 悬挂在洞顶的数百只蝙蝠,各有各的位置</p><p>&#xa0;</p></div></div>
<div><p>【答案】CD</p><p>【解析】试题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悬挂在洞顶的数百只蝙蝠,各有各的位置不具有社会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p><p>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不做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p><p>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做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p><p>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p><p>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题目有唯一变量--水中的含氧量.故一个中加适量河水,另一个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除去水中的氧气),同时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不能取得鱼数量过少,且鱼的大小、活力要相当.</p><p>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我们学过的五种动物,请回答有关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a2f036f8/SYS201904210923540539562081_ST/SYS201904210923540539562081_ST.001.png" width="451"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________,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________.</p><p>(2)B生活在水中,它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在市场上买鱼,如果鳃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则是新鲜的鱼,这是由于鳃里面__________,进行气体交换.</p><p>(3)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______呼吸,________辅助呼吸.</p><p>(4)D具有双重呼吸与其体内结构_______________有关.</p><p>(5)E与D相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上述类群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恒温动物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p></div></div>
<div><p>【答案】外骨骼水分蒸发鳃鲜红鳃丝鳃肺皮肤气囊胎生哺乳AD、E</p><p>【解析】</p><p>图中:A蝗虫,B鲫鱼,C青蛙,D鸟,E兔,据此解答。</p><p>(1)A蝗虫以禾本科的农作物为食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br />(2)B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在市场上买鱼,如果鳃的颜色是鲜红,则是新鲜的鱼。这是由于鳃里面的鳃丝进行气体交换,含氧多的缘故。<br />(3)C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属于变态发育。<br />(4)E鸟类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能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br />(5)E家兔与D鸟类相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胎生哺乳;鸟类是孵卵育雏。<br />(6)上述类群中A蝗虫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鱼类、C青蛙、D鸟类、E家兔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蝗虫、B鱼类、C青蛙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D鸟类、E家兔,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看图,填出以下部分的名称:</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20982b91/SYS201905090913430978702956_ST/SYS201905090913430978702956_ST.001.png" width="156"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构成关节的各结构中 ②是 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  ⑤是 ____________   </p><p>(2)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____________的特性,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是由______组肌肉相互 _________活动的。</p></div></div>
<div><p>【答案】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收缩两配合</p><p>【解析】</p><p>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p><p>(1)图中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⑤是关节软骨。</p><p>(2)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域”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议,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誉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雀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p><p>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种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p><p>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的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p><p>(1)材料一中列举了2种生物的不同行为,从动物性为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p><p>(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____,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________________。</p><p>(3)材料三中的人类对野马进行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_和_________获得的行为。</p><p>(4)野马的学习能力比上述材料中的野鸭和喜鹊强,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先天性遗传物质性外激素信息交流生活经验学习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p><p>【解析】</p><p>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等。</p><p>(1)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野鸭的迁徙行为和喜鹊的繁殖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p><p>(2)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动物语言”。“动物语言”是同种动物之间相互交流信息而产生的。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性外激素,利用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p><p>(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材料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属于学习行为。</p><p>(4)野马的学习能力比上述材料中的野鸭和喜鹊强,说明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学习行为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桑蚕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p><p>背景资料: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等非桑树的叶,这是由于桑叶中有家蚕喜欢的某种物质。</p><p>提出问题:家蚕总是取食桑叶,这一表现是先天性行为吗?</p><p>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制定计划:</p><p>(1)实验用的家蚕应该选择(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A、长大的家蚕   B、家蚕的卵,等待刚孵出的家蚕     C、蚕蛾</p><p>(2)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你会选择哪两种植物的叶片进行对照实验呢? a:__________ 的叶片 b:________ 的叶片.</p><p>(3)实验时,每一组家蚕的数量最好是(_____)  A、1只   B、10只</p><p>(4)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p><p>(5)蛹期家蚕“作茧自缚”,家蚕的这种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 行为,由体内___________ 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家蚕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B保证孵化出的家蚕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均相同,即保证所有的量相同,使实验具有可信度食物是否是桑叶桑树叶除桑叶以外的其他植物B家蚕只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遗传物质</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此题考查探究家蚕只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是先天性行为的实验设计,解答时可以从探究实验的设计步骤来切入。</p><p>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作出的假设是:家蚕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p><p>(1)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家蚕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同时用于实验的家蚕卵来源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孵化出的家蚕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均相同,即保证所有的量相同,故选B。</p><p>(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家蚕的食物种类,所以选择两种植物的叶子一种是桑的叶子,另一种是非桑叶植物。</p><p>(3)每一组蚕的数量用10只蚕而不用1只蚕,理由是:用10只蚕做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通过重复实验,或扩大样本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p><p>(4)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家蚕趋向取桑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家蚕只取食桑叶是先天性行为。</p><p>(5)蛹表示家蚕正在“作茧自缚”,是蚕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保定市人教版八级上册生物第一二单元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