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52:12

江西省兴国县三中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p><p>A. 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p><p>B. 边观察边记录</p><p>C. 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最真实的</p><p>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因此,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才是真实的说法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p><p>A. 钟乳石    B. 机器人    C. 珊瑚虫    D. 珊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钟乳石、机器人、计算机都不能够进行呼吸、不能够生长和繁殖等,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 而蘑菇能呼吸、能够生长和繁殖等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描述的生命现象中,属于生物遗传的是(  )</p><p>A. 小猫长成大猫</p><p>B. 同一只母猫生下的一窝猫中有白猫和黑猫</p><p>C. 猫生猫,鼠生鼠</p><p>D. 鼠听到猫叫声,立即躲进洞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小猫长成大猫是动物的生长现象,A不符合题意;<br />同一只母猫生下的一窝猫中有白猫和黑猫,体现了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因此属于变异现象,B不符合题意;<br />猫生猫,鼠生鼠,体现了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属于遗传现象,C符合题意;<br />鼠听到猫叫声,立即躲进洞里,是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射,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对生物的分类是正确的(  )</p><p>A. 鸡鸭为家禽    B. 鱼、西瓜为陆生生物</p><p>C. 小麦、树为农作物    D. 海带、鸟为水生生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用途分,鸡和鸭为家禽类,A正确;据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鱼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西瓜生活在陆地上,为陆生生物,B错误;根据用途分,小麦为农作物,而树不是农作物,C错误;据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海带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鸟生活在陆地上,为陆生生物。D错误。<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调查活动的是(    )</p><p>A. 全市的七年级男生的平均体重和身高的调查</p><p>B. 人口普查</p><p>C. 每五年一次的清查全国的森林资源</p><p>D. 到医院里去拿全校的体检报告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p><p>全市的七年级男生的平均体重和身高的调查、人口普查、每五年一次的清查全国的森林资源,均属于调查法;<br />到医院里去拿全校的体检报告单,不属于调查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p><p>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p><p>B.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p><p>C.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p><p>D.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符合题意;<br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br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br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只羊    B. 一群羊    C. 草原上所有的羊    D. 草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一只羊、一群羊和草原上所有羊属于消费者,缺少生产者,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而一个池塘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部分。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若该池塘被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1f259601/SYS201905130907281046621107_ST/SYS201905130907281046621107_ST.001.png" width="235"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大鱼    B. 小鱼    C. 水蚤    D. 蜻蜓的幼虫</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富集,指的是环境中含有无法排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 重金属等等) 在生活於其间的生物体内沉积的现象。</p><p>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图中所示的一条食物链水生植物→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该池塘被有霉物质污染,从图中看出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p><p>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C. 食物链和食物网    D. 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就是水、空气、土壤、温度、光等无机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因素的关系中,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p><p>A. 草→虫→蜘蛛→鸟→鹰    B. 阳光→草→鼠→蛇→鹰</p><p>C. 草→兔→蛇→鼠→鹰    D. 猫头鹰→蛇→鼠→草</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鹰属于消费者,而且四者之间也有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A正确;</p><p>起点是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B错误;</p><p>鼠和蛇之间的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弄错,C错误;</p><p>起点是猫头鹰属于消费者,终点是草属于生产者,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p><p>(1)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实验中用多只鼠妇,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和_______两种环境。</p><p>(4)结论:鼠妇喜欢在________的环境中生活。</p></div></div>
<div><p>【答案】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明亮    黑暗    黑暗<br />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通过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p><p>(1)根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可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2)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br />(3)铺一层湿土是减少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影响,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既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致。本实验中把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并进行观察,这样就形成明亮与黑暗两种环境,是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br />(4)结论:鼠妇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生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兴国县三中七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