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七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工栽培的生物群落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p><p>A. 群聚分布 B. 随机分布 C. 均匀分布 D. 定向分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考察对生物群落知识的掌握。因为人工栽培的资源会比自然情况下更富足,所以生物会趋向资源密集的地方生活,群落也就会定向分布,故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甲中叶片的主脉被切断,图乙中叶片上贴上锡箔,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色,锡箔的位置C不呈蓝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1f259601/SYS201905130907531992854356_ST/SYS201905130907531992854356_ST.001.png" width="241"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 B.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阳光</p><p>C.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 D.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叶绿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实验作如下处理: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br />实验现象: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色,锡箔C的位置不呈蓝色。<br />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图甲中的A和B,实验变量是水,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水;另一组是图乙和锡箔C的位置,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可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因此,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p><p>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甲叶片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片离茎远的一端A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切口两端的AB就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切口的下端的B变蓝,而切口的上端A不变蓝,说明切口下端叶片B部分的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切口的上端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p><p>叶片乙的中间贴上锡箔即C部分叶片遮光,周围部分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周围见光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C部分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造淀粉。因此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p><p>所以,以上实验能够证明 光合作用需要水和阳光。<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常说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主要是因为森林可以( )</p><p>A. 通过固着在土壤中的根,吸收水分</p><p>B. 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p><p>C. 通过枯枝落叶吸纳大量雨水,补充地下水</p><p>D. 提高大气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可见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p><p>A.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p><p>B. 叶片的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可以形成对照</p><p>C. 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p><p>D. 叶片的遮光部分加碘液后变成蓝色</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A正确;<br />生物探究实验一般是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暴露部分只有一个变量光照,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可以形成对照,B正确;<br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C正确;<br />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因此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而叶片的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我国注重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以下关于森林在自然界以及人们生产生活中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森林中的树木对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基本相同</p><p>B. 森林中的树木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从而增加降水,调节气候</p><p>C. 森林可以为一些动物提供栖息地</p><p>D. 森林中的树木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森林中的树木对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体积分数氧气21%、二氧化碳 0.03%,A错误;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B正确;森林可以为一些动物提供栖息地,如啄木鸟,C正确;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红养了一盆花,由于她每天给花浇水,致使花的根腐烂,植株死亡。其原因是( )</p><p>A. 水分过多,根无法进行吸收作用</p><p>B. 水分过多,根无法进行呼吸作用</p><p>C. 水分过多,使细菌大量繁殖</p><p>D. 根吸收的水分过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如果浇水过多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会使花卉的根腐烂,导致花卉死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进行“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观察到的菠菜叶片横切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2/11/93e1beba/SYS201808021142431935462541_ST/SYS201808021142431935462541_ST.001.png" width="189"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3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p><p>B. 图中4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p><p>C. 多数陆生植物的叶片通过上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下表皮多</p><p>D. 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观图可知:1是上表皮,2是下表皮,3是叶肉,4是气孔,5是保卫细胞。</p><p>图中3叶肉的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A正确;<br />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4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B正确;<br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C错误;<br />气孔的开闭由5保卫细胞控制,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可维持大气中氮含量的稳定</p><p>B. 可降低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含量</p><p>C. 可降低大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p><p>D. 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起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所以大面积绿化有利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稳定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p><p>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p><p>C. 开山、围湖种粮食 D. 在农村推广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的使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br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能够保护树木,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开山、围湖种粮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符合题意;<br />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使用煤、柴火等传统燃料可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3月27日,你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吗?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本届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p><p>(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气体。</p><p>(2)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 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 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p></div></div>
<div><p>【答案】(1)氧 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 碳——氧</p><p>【解析】</p><p>试题(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p><p>(2)光合作用是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温室效应是________浓度过高引起的.</p></div></div>
<div><p>【答案】二氧化碳</p><p>【解析】</p><p>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p><p>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但它们不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增多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叶片由 、 、 三部分构成。</p></div></div>
<div><p>【答案】叶肉 叶脉 表皮</p><p>【解析】</p><p>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疏导作用,属于疏导组织。</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意义:(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也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生物来源。(食物、氧气、能量)</p><p>【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经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叶的边缘如图的甲处,不含叶绿体)上选一片生长健壮的叶片,用两个圆黑纸片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的乙处),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2~3小时.取下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1f259601/SYS201905130907539008615860_ST/SYS201905130907539008615860_ST.001.png" width="167"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p><p>(2)在脱色时,选用________(选填“清水”或“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p><p>(3)滴加碘液后,甲、乙、丙三处变蓝的是________. </p><p>(4)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p><p>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________;②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 酒精 丙 光 淀粉 </p><p>【解析】</p><p>分析图形:甲处无叶绿体,乙处无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丙处有叶绿体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据此分析解答。</p><p>(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br />(2)叶绿素容易溶解在酒精中,因此要用酒精脱色。<br />(3)甲处无叶绿体,乙处无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不能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有叶绿体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点加碘液变蓝色。</p><p>(4)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叶片光照(未遮盖)部分丙,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乙,遇碘不变蓝色。<br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p><p>(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br />(2)叶绿素容易溶解在酒精中,因此要用酒精脱色。<br />(3)甲处无叶绿体,乙处无光,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不能合成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有叶绿体和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点加碘液变蓝色。</p><p>(4)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叶片光照(未遮盖)部分丙,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乙,遇碘不变蓝色。<br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p><p>故答案为:(1). 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 (2). 酒精 (3). 丙 (4). ① 光 ② 淀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