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铁力市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p><p>A.流感病毒 B.酵母菌 C.结核杆菌 D.霉菌</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流感病毒是动物病毒,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结核杆菌是细菌,霉菌是多细胞真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属于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 )</p><p>A.氨气、氢气、氧气 B.氮气、甲烷、二氧化碳</p><p>C.氨气、氢气、甲烷、水蒸气 D.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氧气</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渡渡鸟灭绝后,300年内,毛里求斯岛上最珍贵的树──大颅榄树就再也没有种子发过新芽,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p><p>A. 取食其种子减少其数量 B. 产生粪便供树生长</p><p>C. 为其种子催生有利萌芽 D. 保护大颅榄树不被其他动物伤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p>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渡渡鸟吃大颅榄树的果实,果实在渡渡鸟的消化道中经过消化把果皮消化了,种皮也受到一部分消化,种子被排出体外后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因此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其种子催生有利萌芽.</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p><p>A. 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B.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p><p>C. 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生活 D. 雄蛙有鸣囊适应水陆两栖生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雄蛙有鸣囊,是因为雄蛙鸣叫进行求偶,与水陆两栖生活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A.鱼都生活在水中</p><p>B.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p><p>C.水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p><p>D.动物的形态和结构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A不符合题意;</p><p>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大都用鳃呼吸,如鱼类;但鲸鱼、海豚等具有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还有乌龟等爬行动物也是用肺呼吸的,B符合题意;</p><p>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增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C不符合题意;</p><p>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蜥蜴和家兔等陆生动物用肺呼吸,用四肢行走,体内受精,这些都是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骨与骨之间多以关节相连</p><p>B.骨骼肌的两端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p><p>C.一个动作的完成需多块骨骼肌协调</p><p>D.骨骼肌收缩需消耗能量</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结,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A正确;</p><p>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B错误;</p><p>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C正确;</p><p>骨骼肌收缩时需消耗能量,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没有分化出口和肛门的动物是</p><p>A. 乌贼 B. 珊瑚虫 C. 蜘蛛 D. 蝗虫</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珊瑚虫是腔肠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呼吸的结构和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432769199273_ST/SYS201905100916432769199273_ST.001.png" width="506" height="2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对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用_____呼吸.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时,要用吸管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p><p>(2)观察B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C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_________;观察D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_____,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p><p>(3)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E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p><p>(4)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F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_____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是________。</p><p>(5)综上所述,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呼吸的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_的进化规律。</p></div></div>
<div><p>【答案】表膜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维持正常的呼吸鳃气门鳃里面有鳃丝内含毛细血管,水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使水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即BTB液)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气囊双重呼吸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p><p>【解析】</p><p>图中,A草履虫、B蚯蚓、C河蚌、D蝗虫、E鱼类、F家鸽。</p><p>(1)A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通过表膜呼吸,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时,要用吸管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表层含氧丰富。<br />(2)B图是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维持正常的呼吸;C是河蚌,用2鳃呼吸;D是蝗虫,腹部具有与气管相连的3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br />(3)鱼在水中用鳃呼吸,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完成气体交换。<br />(4)鸟类具有发达的呼吸系统,通过肺进行呼吸,2气囊与肺相通,每完成一次呼吸过程,气体交换两次,被称为双重呼吸。<br />(5)综上所述,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呼吸的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充分体现了生物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5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d180af74/SYS201712310123394595421656_ST/SYS201712310123394595421656_ST.001.png" width="292"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 是兔的牙齿, 是狼的牙齿。</p><p>(2)兔和狼的牙齿分化不完全相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兔是草食性动物,它的[ ] 形状像凿子适于 ;[ ]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 ;狼是肉食性动物,它的牙齿还有锋利的[ ] ,可用于 。</p><p> </p></div></div>
<div><p>【答案】(1)A B (2)1 门齿 切断食物 2 臼齿 咀嚼食物 3 犬牙 撕裂食物</p><p>【解析】</p><p>试题分析:图A只有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咀嚼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所以兔的牙齿适于吃草,狼的牙齿适于吃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以桑叶和其他植物叶为实验材料,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食物选择,探究“家蚕取食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帮他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p><p>(1)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相似,原因是_______。 </p><p>(2)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____组家蚕为实验对象。 </p><p>①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 ②租来的体形较小的蚕 ③自己用受精卵孵化的蚕</p><p>(3)实验过程中,应以_______ 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 </p><p>(4)下图是该同学对剪成相同形状的桑叶和芹菜叶以及家蚕在玻璃上放置方式的设计,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____。<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0/09/3511e2b2/SYS201905100916435281553576_ST/SYS201905100916435281553576_ST.001.png" width="525"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5)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防止叶子的颜色、形状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③桑叶和其他植物叶D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p><p>【解析】</p><p>(1)昆虫的发育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属于昆虫,反应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是完全变态发育。及蚕宝宝取食的特点,蚕宝宝主要以桑叶为食。<br />(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1)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他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相似,原因是避免叶子的颜色、形状影响实验结果,控制无关变量等。<br />(2)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或体形较小的蚕都可能具有某些学习行为,只有自己用蚕的受精卵孵化出来的蚕才不会具有任何学习行为。<br />(3)本题设置的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家蚕食物的不同,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青菜叶饲养,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p><p>(4)在本实验中,叶子离蚕宝宝的距离应该是相同的,桑叶与其他叶子交叉排列,这样便于得出结论,故选D。<br />(5)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