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综合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刻有“pb”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p><p>A. qb B. Pp C. qd D. bp</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r />(2)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p><p>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原物体的倒像。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pb”字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qd”。因此把刻有“pb”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qd。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往往经历五个基本步骤( )</p><p>①实施计划 ②提出问题 ③制定计划 ④作出假设 ⑤得出结论</p><p>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③④①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其基本步骤:②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①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鱼类必须在水环境中生活,离开了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p><p>A. 生物的生存可以改变环境 B.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p><p>C.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D. 生物能影响一定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影响生物,反之生物在适应一定的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p><p>鱼类必须在水环境中生活,离开了水就会窒息死亡;狮子、猎豹等动物只能生活在草原上。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两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蚕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该实验可知: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3.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花盆</p></td><td style="width:8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光线情况</p></td><td style="width:6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温度</p></td><td style="width:107.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p></td></tr><tr style="height:1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p></td><td style="width:8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向阳处</p></td><td style="width:60.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td><td style="width:10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充足</p></td></tr><tr style="height:1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p></td><td style="width:8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向阳处</p></td><td style="width:6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p></td><td style="width:107.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充足</p></td></tr></table><p> </p><p> </p><p>A. 阳光 B. 空气</p><p>C. 温度 D. 水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p><p>从表格中可知,甲、乙两花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所要探究的是温度对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所以从该实验可知: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温度。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A错误.</p><p>B、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p><p>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p><p>D、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p><p>A、青蛙捕食昆虫 B、羊吃草 C、黄鼠狼吃鸡 D、青蛙捕食蚊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青蛙、昆虫都是动物为消费者,A不正确;牛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草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黄鼠狼、鸡都是动物为消费者,C不正确;青蛙、蚊子都是动物为消费者,D不正确。</p><p>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p><p>A. 根 B. 叶 C. 茎 D. 植物体各部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p><p>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p><p>A. 金鱼 B. 水 C. 水温 D. 金鱼的呼吸次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温”,除了水温外其它条件如金鱼、水都要相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下列具有与它相同的适应方式的是</p><p>A.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变化</p><p>B.北极熊的体色与冰雪相似</p><p>C.枯叶蝶的外形与枯叶相似</p><p>D.箭毒蛙具有鲜艳的体色</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竹节虫算得上著名的伪装大师,当它栖息在树枝或竹枝时,活像一支枯枝或枯竹,很难分辨,竹节虫这种以假乱真的本领,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有些竹节虫受惊后 落在地上,还能装死不动,白天,它们只是静静地呆着,由于它们看上非常像小树枝,所以不会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显微镜的目镜是10X,要观察放大150倍的物象,应选用的物镜是</p><p>A. 5X B. 10X C. 15X D. 20X</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物像放大的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积,即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所以要放大150倍,目镜是10X,物镜应该选15X。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外界光线较弱,我们应当选用( )</p><p>A. 大光圈平面镜</p><p>B. 小光圈凹面镜</p><p>C. 大光圈凹面镜</p><p>D. 小光圈平面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p><p>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p><p>C. 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D. 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还包括非生物部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p><p>A.阳光 B.水分 C.氧气 D.温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积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缠绕在大豆茎上,将细根伸入大豆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菟丝子与大豆的生物间关系是( )</p><p>A.互助 B.斗争 C.捕食 D.寄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寄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在一起,对一种有利,对另一种(寄主)造成伤害的营养关系菟丝子和植物体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由于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菟丝子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上,遮挡光线,影响了大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菟丝子主要靠吸收大豆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对大豆造成伤害,因此,菟丝子与大豆的关系是寄生关系,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市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p><p>A. 鸟 B. 昆虫 C. 绿色植物 D. 农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鸟、昆虫、农民都是动物,都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都属于消费者,A、B、D不符合题意;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专家是</p><p>A. 虎克 B. 达尔文 C. 袁隆平 D. 巴斯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p><p>A. 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p><p>B. 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p><p>C. 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p><p>D. 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小明与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f1c8b079/SYS201905150908456128969824_ST/SYS201905150908456128969824_ST.001.png" width="571" height="3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⑴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⑵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选填:A.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B.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明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与不遮光部分进行对照。</p><p>⑶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__________下3--4小时。</p><p>⑷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p><p>A.可避免危险的发生 B.这样做效果会更好</p><p>⑸滴加碘酒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__________(选填:A.遮盖 B.未遮光)部分将变蓝色。</p><p>⑹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A.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B.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绿叶只有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A 光 A B 淀粉 光 </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br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p><p>(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绿叶只有在光下制造淀粉吗?<br />(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叶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尽,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p><p>(3)为了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植物放在光下照射3--4小时。<br />(4)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但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p><p>(5)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呈现黄色,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所以呈现黄色。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变成了蓝色。<br />(6)得出结论: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证明了: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淀粉,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分析下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f1c8b079/SYS201905150908458320599795_ST/SYS201905150908458320599795_ST.001.png" width="366"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非生物成分有太阳光和______</p><p>(2)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p><p>(3)图中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空气 生产者 分解者 </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1)图中非生物成分有阳光和空气。<br />(2)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br />(3)图中细菌和真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