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学年八年级上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p><p>A.鸟卵中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卵黄</p><p>B.成蛙既可以用鳃呼吸也可以用肺呼吸</p><p>C.昆虫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p><p>D.果蝇、蝗虫的发育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不符合题意。</p><p>B、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不符合题意。</p><p>C、昆虫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昆虫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符合题意。</p><p>D、果蝇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不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殖和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竹子的竹鞭分节,节上的芽发育成竹笋,竹笋长出新竹,这样的生殖发育方式称为无性生殖</p><p>B. 大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我们合用的部分是由其花的胚珠发育而来的</p><p>C. 蟋蟀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p><p>D. 鸟卵的孵化时间与其大小有关,鸟卵越大孵化时间越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p><p>竹子的竹鞭分节,节上的芽发育成竹笋,竹笋长出新竹,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正确;达州樱桃素有“开春第一果”之称,我们食用的部分是由其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B错误;蟋蟀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鸟卵的孵化时间与其大小有关,鸟卵越大孵化时间越长,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哺乳类的繁殖特征有利于提高其后代的成活率</p><p>B. 两栖类的“抱对”行为有利于提高其体外受精的成功率</p><p>C. 爬行类体内受精有利于其生生殖过程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p><p>D. 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交配、产卵、育雏五个阶段</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后代生存率,A正确;<br />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青蛙有抱对行为有利于提高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B正确;<br />从生殖和发育来看,爬行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C正确;<br />鸟类的生殖具有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行为,有的鸟类没有筑巢和孵卵行为,如杜鹃,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旅游”.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p><p>B. 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p><p>C. 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p><p>D.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br />(3)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p><p>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有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br />人们有时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如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不符合题意,B错误;<br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如滥采乱伐、环境污染等,C不错误;<br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应该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人们有时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鸡卵的结构模式图以及鸡卵内控制鸡冠性状的一对基因,若鸡的玫瑰冠(R)对单冠(r)是显性性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26248797383_ST/SYS201905130909126248797383_ST.001.png" width="146"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鸡的生殖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有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p><p>B. 从遗传特性上来看,鸡的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p><p>C. 通过孵化,可以发育成小鸡,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p><p>D. 如果一只单冠母鸡(rr)与一只玫瑰冠公鸡(RR)杂交,则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Rr</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图中5气室,4胚盘,3卵黄,2卵白,1卵壳。(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p><p>鸡的生殖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经过了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A正确;鸡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B错误;图中的4胚盘中含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小鸡。2卵白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水分,C正确;单冠和玫瑰冠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玫瑰冠的基因(R)是显性基因,决定单冠的基因(r)是隐性基因。所以单冠的母鸡的基因组成是rr,玫瑰冠的公鸡的基因组成是RR,它们所产下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Rr,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有()</p><p>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③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④生物的性状是由一个基因表现的;⑤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⑥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p><p>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DNA上和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基因。</p><p>①DNA上有许多和遗传有关的片段,这些片段为基因,正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DNA上和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基因,故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正确;③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正确;④不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表现的,但不是由一个基因表现的,错误;⑤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正确;⑥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错误,可见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酿酒、做面包、做酸奶可使用酵母菌</p><p>B. 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p><p>C. 培养细菌、真菌时不能打开培养皿的盖子,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p><p>D. 酵母菌与乳酸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发酵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细菌和真菌大多是有益的,我们生活中的食品的制作都离不开细菌和真菌,据此解答即可。</p><p>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制作酸奶离不开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A错误;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例如制醋离不开醋酸菌,制酸奶离不开乳酸菌,但是有些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例如有些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有些细菌能使伤口红肿化脓,B错误;培养细菌、真菌时不能打开培养皿的盖子,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细菌、真菌落入培养皿中,而不是制造无氧环境,C错误;酵母菌属于真菌,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对于人的舌头能否向中间卷曲这一性状,小华同学对家人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31372753250_ST/SYS201905130909131372753250_ST.001.png" width="474" height="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能卷舌是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p><p>B. 姑姑和妈妈的基因型完全相同</p><p>C. 若爸爸和妈妈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机会相等</p><p>D. 控制能否卷舌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p><p>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因此祖父母都卷舌,生下不卷舌的爸爸,则不卷舌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A正确;爸爸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那么祖父母的卷舌是显性性状,由杂合基因控制,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31372753250_DA/SYS201905130909131372753250_DA.001.png" width="374" height="1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能卷舌的姑姑基因可能是AA或Aa,小华基因一定是aa,均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a,因此妈妈的基因一定是Aa,B错误;若爸爸aa和妈妈Aa再生一个孩子,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31372753250_DA/SYS201905130909131372753250_DA.002.png" width="337"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则该孩子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机会相等,各为50%,C正确;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成对的基因中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叫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叫隐性基因,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 豌豆豆荚的绿色(B)对黄色(b)为显性,先将纯种绿色豌豆授以纯种黄色豌豆的花粉,则该植物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是绿色、BB</p><p>B. 同卵双胞胎兄弟一个在野外工作,皮肤变黑,另一个是办公室职员,皮肤很白,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p><p>C. 从鸭梨(果实味道甜)植株上剪取一段带芽的枝条,嫁接到以杜梨(果实味道酸)为砧木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味道酸甜各半</p><p>D.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上的片段都能控制生物的性状</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3)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p><p>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和基因组成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现将纯种绿色豌豆(BB)授以纯种黄色豌豆(bb)的花粉,则该植株所结豌豆豆荚的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是绿色、BB,A正确;同卵双胞胎兄弟一个在野外工作,皮肤变黑,另一个是办公室职员,皮肤很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嫁接的特性是嫁接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因此从鸭梨(果实味道甜)植株上剪取一段带芽的枝条,嫁接到以杜梨(果实味道酸)为砧木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味道是甜的,C错误;基因要通过表达成蛋白质才能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但是有的DNA上的某些片段根本不会发生表达,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官方微博@平安北京提醒网友:寄粽需谨慎、且吃且珍惜.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禁止各类粽子携带或邮寄入境的.这是因为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可能会有虫卵和微生物。若外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p><p>①在当地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传播②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③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p><p>④破坏当地生态平衡⑤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p><p>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如题干中所说的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可能会有虫卵和微生物,没有天敌控制,可能会①引起传染病流行传播③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④破坏当地生态系统,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 小明的妈妈做了双眼皮手术,她不能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她的子女</p><p>B. 女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X染色体</p><p>C. 某夫妇生的第一胎是女孩,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p><p>D. 一只黑色雄鼠(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和一只灰色雌鼠(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黑色相对于灰色为显性)交配,它们的子一代将既有黑色的,也有灰色的</p><p> </p></div></div>
<div><p>【答案】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你认为下列认识和做法正确的是( )</p><p>A. 低温保存食品的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p><p>B. 当体内有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目增多吞噬病菌,这属于特异性免疫</p><p>C. 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其同进食等)不会感染艾滋病</p><p>D. 味道鲜美的蘑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低温保存食品的原理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把它们杀死,A错误;</p><p>B、白细胞吞食病菌,从而防御疾病,这种免疫功能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p><p>C、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C正确.</p><p>D、由于蘑菇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都是异养,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经常锻炼的人肌肉特别发达,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p><p>B. 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都是相同的</p><p>C. 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p><p>D. 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2)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p><p>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变得特别发达,这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状和大小上都是不同的,B错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基因,又含有精子的基因,因此子代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40481897466_ST/SYS201905130909140481897466_ST.001.png" width="319"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兔子毛色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p><p>B. 图乙中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p><p>C. 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p><p>D. 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甲图中浅色兔子更容易生存,而乙图中,深色兔子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p><p>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如兔子毛发的白色或黑色、浅色或深色。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A正确;从图中的数据可知:甲图中白色兔少,而乙图中没有白色兔,这说明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故B正确;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而不是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故C错误;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结果,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相关知识的描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p><p>A. 染色体是DNA的载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p><p>B. 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能表达出来,而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能表达出来</p><p>C.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凡是变异都可遗传</p><p>D. 父母有酒窝,孩子无酒窝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基因。(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p><p>染色体是DNA的载体,遗传信息在DNA(成双螺旋状)上,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A错误;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B错误;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父母有酒窝,孩子无酒窝的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是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是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20b635de/SYS201712302325156535979960_ST/SYS201712302325156535979960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p><p>B. 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p><p>C. 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p><p>D. 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A正确;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被抗生素杀死,因此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病菌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没有抗药性变异,病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病菌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错误;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由图知,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也能够大量繁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45115451924_ST/SYS201905130909145115451924_ST.001.png" width="130"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最先出现的类群是甲 B. 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p><p>C. 戍最有可能比甲低等 D. 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3)图中甲表示藻类植物,乙表示苔藓植物,丙表示蕨类植物,丁表示裸子植物,戊表示被子植物。</p><p>由上可知,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A正确;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所以戊肯定比甲高等,C错误;由丙进化为丁,因此丙的结构比丁的简单,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面有关进化的论述中,不科学的是( )</p><p>A. 生物进化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最需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p><p>B.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p><p>C. 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p><p>D.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科学家认为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B不符合题意;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进化学说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p><p>A. 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p><p>B.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p><p>C.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p><p>D.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为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p><p>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选择的结果,不是农药长期作用的结果,故A错误;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错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同学在某一地区发现了外壳的颜色有深色和浅色的的蜗牛,在阴暗的石缝处或明亮的草地处皆可发现此种蜗牛,且此地区有一种以此蜗牛为食的天地。小明同学调查了此种蜗牛在两处的数量后作图,并据此推断出该天地主要是利用嗅觉捕食蜗牛,下列那幅图最可能是他的调查结果()</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49249934789_ST/SYS201905130909149249934789_ST.001.png" width="437"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影响环境,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沙漠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叶片小,可以减少上面部分对水分的散失,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p><p>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在阴暗的石头缝中的蜗牛是大多是深色的,在明亮的草地蜗牛大多是浅色的,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2月14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发布信息提示,今年我省流行的主要是乙(B)型流感病毒。目前我市还处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高峰期。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在高发期,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若出现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并采取隔离措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保持室内通风是切断传播途径</p><p>B. 将患病学生送回家治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p><p>C. 加强体育锻炼是保护易感人群</p><p>D. 要求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p><p>保持室内通风可以减少室内流感病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患病孩子属于传染源,故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要求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唾液中的溶菌霉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p><p>B.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中的病菌,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p><p>C. 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人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p><p>D. 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p><p>唾液中的溶菌霉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消灭侵入人体中的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B错误;目前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人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C正确;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故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个体都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p><p>B. 一个细菌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后形成的</p><p>C. 细菌和病毒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p><p>D. 细菌、真菌分别通过产生芽孢和孢子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是指在细胞核的外面没有核膜包着,而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细胞核的外面有核膜包被,这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p><p>细菌个体都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有的真菌较大如蘑菇可以用放大镜观察,A错误;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新技术也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C错误;细菌靠分裂繁殖,真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下图为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89c801ce/SYS201808081123532496118088_ST/SYS201808081123532496118088_ST.001.png" width="102"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89c801ce/SYS201808081123532496118088_ST/SYS201808081123532496118088_ST.002.png" width="97" height="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89c801ce/SYS201808081123532496118088_ST/SYS201808081123532496118088_ST.003.png" width="89" height="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89c801ce/SYS201808081123532496118088_ST/SYS201808081123532496118088_ST.004.png" width="86"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前,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抗体是0;注射乙肝疫苗后,乙肝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逐渐多,当抗体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抗原被抗体清除,因此抗原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后为0;抗原被清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所以人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最为正确的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p><p>B. 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保护易感人群</p><p>C.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p><p>D. 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p><p>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A正确;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人体出生以后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C正确;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p><p>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灭 </p><p>②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 </p><p>③溶菌酶溶解病毒 </p><p>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p><p>⑤呼吸道粘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除体外 </p><p>⑥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p><p>⑦胃液中的盐酸克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p><p>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⑤⑦ C. ②④⑥ D. ①④⑤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③溶菌酶溶解病毒、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⑦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都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习了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挽救生命,让我们生活的更健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p><p>A. 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p><p>B. 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p><p>C. 进行皮肤移植时,尽量用自身皮肤,防止发生排异反应</p><p>D. 非处方药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p><p>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能搬运送往医院抢救,A正确;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B错误;病人进行植皮治疗一般采用自身的皮肤,而不采用外来皮肤,是因为用自身皮肤能有效避免排异反应,C正确;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但也要注意用药安全,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颂扬万物的诗句,如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C.苔痕上阶绿;D.古道西风瘦马;E.两只黄鹂鸣翠柳;F.犁不入土蝗虫稠;G.海阔凭鱼跃;H.蚯蚓耕泥起;I.青草池塘处处蛙.请根据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59138404749_ST/SYS201905130909159138404749_ST.001.png" width="390" height="1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一为部分植物分类土,写出图中甲、乙、丙对应生物的诗句代号:____。C类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是____,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p><p>(2)动物D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这是与其______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图二中,I、II、III表示动物F的身体各部,①、②、③表示某些器官,其中飞行器官及所在身体部位分别是______填数字)。”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名称中都有”鱼“字,其中属于G类动物的是______。</p><p>(3)E类动物在飞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请写出一条与E类动物产生能量有关的生活习性或结构特点:________。E类动物的卵既可____,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这都有利于其在陆地上繁殖后代。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迁徙是E类动物____行为。</p><p>(4)将动物H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发现它在糙纸运动更快,这是因为它靠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动物I所属的类群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p><p>(5)图一中所示动物在分类上最小的共同分类单位是_____,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若以“生殖方式”为分类依据,将图一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具体的分组情况应该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p></div></div>
<div><p>【答案】B F、D 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 植食性 ③II 带鱼、鲨鱼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排便快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先天性 刚毛和肌肉 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界 H、乙、G、I、E为一组,丙为一组 建立自然保护区 </p><p>【解析】</p><p>(1)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4)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其中门齿切断食物,犬齿撕裂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植食性动物具有门齿、臼齿,无犬齿,肉食性动物具有门齿、臼齿和发达锐利的犬齿。(4)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p><p>(1)甲有种子,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应该是裸子植物,B中的青松属于裸子植物;乙体内没有脊柱,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所给出的动物中只有F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丙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只有D马是哺乳动物。C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无导管,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这类植物是苔藓植物。</p><p>(2)动物 D 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这是与其植食性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图乙中,I头部、II胸部、II腹部,①是触角、②是足、③是翅,翅是飞行的器官,主要在II胸部。题干中的带鱼、鲨鱼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符合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p><p>(3)E鸟类动物产生能量有关的生活习性或结构特点: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排便快。卵壳位于鸟卵的最外层,起保护作用,上面有许多的小孔,通气,利于呼吸,并且减少水分的散失。卵黄和卵白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这些特点都有利于鸟类的陆地生活。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分,我们把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迁徙是鸟类生来就有的一种先天性行为。</p><p>(4)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协调进行蠕动。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粗糙纸上的运动速度要慢。动物 I 所属的类群两栖类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发育离不开水。</p><p>(5)图一中所示动物在分类上最小的共同分类单位是界。若以“生殖方式”为分类依据,将图中动物分成两组,则具体的分组情况应该是H、乙、G、I、E属于卵生,E是胎生哺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科研人员采用如图一所示的两种方式培育了甲、乙两头奶牛,图二表示辣椒果实的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1420504902_ST/SYS201905130909161420504902_ST.001.png" width="246" height="3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若图一中细胞b、c分别取自一头黑色牛和一头棕色牛,那么乙牛的毛色应该是_。这实例说明如果牛的卵细胞中有n条染色体,则图一中的e细胞有条染色体。</p><p>(2)已知牛毛的黑色和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黑色的基因(T)是显性基因,决定棕色的基因(t)是隐性基因。若乙牛与另一头黑色丙牛交配产下黑色和棕色两种小牛,则该丙牛的基因组成是。</p><p>(3)近几年随着川菜和麻辣火锅在各地的流行,吃辣椒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年轻人几乎顿顿离不开辣椒。菜农通常用种子培育辣椒,这种生殖方式的后代优点是____。如果要在一棵辣椒植株上结出多个品种的辣椒,生产实践中常采用的方法与图一中____牛的培育方法属于同种生殖方式。图二中辣椒果实里的②结构数目较多,其原因是____。</p><p>(4)辣椒的果皮有红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下表是辣椒果皮颜色的三个组合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1420504902_ST/SYS201905130909161420504902_ST.002.png" width="433"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根据第____组数据,可以判断________为显性性状。若将第二组亲本中红色辣椒花粉授到黄色辣椒的住头上,则结出果实的果皮颜色是________。若这种果实的种子种下后,下一代进行自交,自交后代出现的辣椒果皮颜色的性状比例为____。</p><p>(5)如果将辣椒种子种植于贫瘠的土壤中,辣椒的产量会有明显的下降,这种变异属于的变异,原因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棕色 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n Tt 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乙 子房里有多粒胚珠经过受精作用后发育成多粒种子 二 红色 黄色 红色:黄色=3:1 不遗传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遗传 </p><p>【解析】</p><p>(1)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2)花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结出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嫁接可以保留接穗的所有性状。(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4)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p><p>(1)图一中甲牛是通过有性生殖获得的后代。乙牛是通过克隆技术获得的后代。乙牛的遗传物质来自c牛(棕色),所以乙牛的毛色是棕色,由此可见: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故e细胞中的染色体有2n条。</p><p>(2)由(1)乙牛的毛色是棕色,基因是tt,乙牛与另一头黑色丙牛交配产下黑色和棕色两种小牛,则该丙牛的基因组成是Tt,遗传图解:</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1420504902_DA/SYS201905130909161420504902_DA.001.png" width="231"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3)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优点是: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因此要想让一株辣椒上可以结出不同品种的辣椒,就可以使用这几种不同品种的辣椒的枝或芽作接穗,嫁接到一棵辣椒上即可。嫁接与图一中克隆乙牛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植物要想结出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是传粉和受精。在受精完成后,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②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一般辣椒果实内有多粒种子,说明子房内有多颗胚珠。</p><p>(4)表格中,组合二亲本性状红色X黄色,子代性状只有红色,表明红色是显性性状,黄色是隐性性状。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组合二中,如果红色番茄的花粉授给黄色番茄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所结出的果实的颜色是黄色。如果用组合二子代的红色(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后,遗传图解如图:</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1420504902_DA/SYS201905130909161420504902_DA.002.png" width="269"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图看出,后代中的红色番茄与黄色番茄所占的比例为3:1。</p><p>(5)若将辣椒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辣椒的产量会有明显的下降,这种变异是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社团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观察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示意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3212310539_ST/SYS201905130909163212310539_ST.001.png" width="456" height="3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一是家蚕的发育过程,人们设法在家蚕发育的[ ]_____时期满足食物供应,使其多产蚕丝,为美化人们的生活服务,亲代蚕蛾产生的后代中,有的蚕蛾产生的卵是圆形的,有的是纺锤形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p><p>(2)图二所示鸡卵的结构中,⑥结构的空间越大,表示鸡卵的新鲜程度越_____。如果鸡卵未受精,则鸡卵就只有一个卵细胞,该卵细胞是由图中的____(填数字)构成的。</p><p>(3)图三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其在个体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进行____发育,有此发育特点的还有图中的_____(填写图片序号)。</p><p>(4)图五是桃的形成过程,将“桃的果肉晒干制成果脯“的防腐原理是_____。如果用图四所示的方法繁育桃树,保证①成活的关键是①________。桃子有有毛的(毛桃)和无毛的(滑桃)之分,毛桃又分为”离核“和”黏核“两个品系,”离核“和”黏核“的不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C幼虫 变异 低 ④⑤⑦ 变态 一和六 去除水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①和②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基因 </p><p>【解析】</p><p>(1)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图二中①卵壳,②系带,③卵白,④卵黄,⑤胚盘,⑥气室,⑦卵黄膜;图四中1是接穗,2是砧木;图五中3柱头,4花柱,5是子房,7是子房壁,8是胚珠,10是果皮,11是种子;图九中1子宫,2胎盘,3脐带。</p><p>(1)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发育过程:B受精卵→C幼虫→B蛹→A成虫,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图中C幼虫期。生物学上把亲代和子代及子代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在亲代蚕蛾产生的后代中,有的蚕蛾产的卵是圆形的,有的是纺锤形的,这是变异现象。</p><p>(2)⑥气室内贮存供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此部位的空间越大,表示鸡蛋的新鲜程度越小。卵细胞由④卵黄、⑤胚盘、⑦卵黄膜组成,其中细胞膜是卵黄膜。卵黄相当于细胞质,细胞核位于胚盘内。</p><p>(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青蛙的幼体叫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是青蛙用肺呼吸,用四肢游泳或跳跃,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因此这种发育叫变态发育;图一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六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p><p>(4)将桃的果肉晒干制成桃脯”的防腐原理是除去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嫁接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因此用②作砧木,用①作接穗,则所接的桃子品种应是①,成功成活的关键是①和②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离核”和“黏核”的不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种罕见的人类遗传病家族遗传图解,若相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ST/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ST.001.png" width="236"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根据图中个体I1、I2和个体____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并且携带此基因的染色体是_____染色体;个体I1、I2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个体Ⅱ4、Ⅱ5含有a基因的几率都是____.</p><p>(2)图中第Ⅲ代所示个体中虽然一个患者也没有,但个体______肯定是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p><p>(3)如果个体IV4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表现为正常女儿的可能性是______,实际上生男生女取决与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Ⅱ3 常 Aa、Aa 2/3 Ⅲ3、Ⅲ4 1/4 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 </p><p>【解析】</p><p>(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p><p>(1)图中I1、I2都正常,Ⅱ3患病,表明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因此个体Ⅱ3的根据图中个体I1、I2和个体Ⅱ3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并且携带此基因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若相关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则正常的基因型是AA或Aa,患病的基因型是aa。I1、I2遗传给患病(aa)Ⅱ3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个体I1、I2与该遗传病相关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1:</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D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DA.001.png" width="290"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图1看出,正常子代个体中含有a基因的个体占2/3,因此Ⅱ4、Ⅱ5含有a基因的几率都是2/3。</p><p>(2)如果个体Ⅱ1的基因组成是AA,则个体Ⅲ1携带的a基因一定来自Ⅱ2,因此Ⅱ2的基因型是Aa,遗传图解如图2:</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D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DA.002.png" width="237"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遗传图解看出,个体Ⅲ1携带a基因的几率是1/2;Ⅲ3、Ⅲ4肯定都正常,Ⅳ2Ⅳ4患病,因此Ⅲ3、Ⅲ4遗传给患病(aa)Ⅳ2Ⅳ4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Ⅲ3、Ⅲ4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1。因此,图示中Ⅲ所示个体中虽然一个患者也没有,但个体Ⅲ3、Ⅲ4肯定是该遗传病的隐性基因携带者。</p><p>(3)如果个体Ⅳ4与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则正常的女子遗传给患病(aa)儿子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正常的女子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3:</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D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DA.003.png" width="237"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DA/SYS201905130909165233263434_DA.004.png" width="252" height="1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几率都是50%,因此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女儿的可能性是50%。从图3看出,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50%。所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表现正常的女儿的可能性是50%×50%═25%,实际上生男生女取决与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进行了探究,下图所示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城(进化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8056442072_ST/SYS201905130909168056442072_ST.001.png" width="270" height="3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通过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______。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p><p>(2)较早出现的藻类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的分化,而较晚出现的种子植物结构复杂。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氨基酸 有机物 根、茎、叶 从低等到高等 自然选择 </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1)米勒的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p><p>(2)在结构功能方面,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出现了茎和叶,没有真正的根,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人生永恒的话题。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传染病,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积累了很多与传染病做斗争的经验。</p><p>(1)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所属的免疫类型发挥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p><p>(2)2013年我国首次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H7N9禽流感是由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目前,H7N9型禽流感病毒疫苗已研制成功,接种后,疫苗进入人体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____——抗体,从而将该病毒清除。像这样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p><p>(3)2014年,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通常通过血液和其它体液途径传播。为了更好的控制埃博拉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④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p><p>(4)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是此传染病的_______。</p><p>(5)2016年寨卡病毒开始肆虐,为了预防此类传染病,人们常用小白鼠做实验。图一反映出小白鼠先后接种某种疫苗后,血液中产生相应抗体的情况。图中显示受疫苗刺激后产生抗体的数量的特点是第二次比第一次明显增加,且持续的时间长。因而预防接种通常应_________。</p><p>(6)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二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____。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三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__处(填字母)。</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3/09/cad0415a/SYS201905130909169497746299_ST/SYS201905130909169497746299_ST.001.png" width="400"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人体出生以后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蛋白质 因为抗生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只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无效 ①④ 传播途径 重复接种 乙、甲 B </p><p>【解析】</p><p>(1)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少的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p><p>(1)接种疫苗后会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体出生以后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p><p>(2)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从而将该病毒清除,这是人体的第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抗生素是由某些真菌产生的,只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无效。</p><p>(3)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护易感人群;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控制传染源;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①④。</p><p>(4)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播途径。</p><p>(5)由图可知,接种疫苗后抗体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多,因此预防接种应该重复接种。</p><p>(6)病人在生命垂危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心跳的现象,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图二所示的甲、乙两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先乙后甲。抢救有效的标志是: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血色暗红,压力较小,血流较慢,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到心脏的血管,血液流动的方向是:血管→心脏,静脉出血应该在远心端进行压迫止血,故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三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喷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B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