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碧桂园学校·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1、2章·综合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蒿能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且能固沙。这个实例说明( )</p><p>A. 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p><p>B.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p><p>C. 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p><p>D.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沙蒿在西北干旱的土壤中生长,表明沙嵩能适应干旱的环境,且能固沙,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选项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含羞草对刺激做出的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 )</p><p>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p><p>C.子女与父亲的不同 D.母鸡下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为植物的一种生理过程;子女与父母有相同点是遗传现象;手被针刺后缩回是人体对针的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作出的反应;植物能够吸收水分,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因此,含羞草对刺激能做出反应,与C.手被针刺后缩回的生理现象都是生物对刺激的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p><p>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p><p>C. 生长和繁殖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 </p></div></div>
<div><p>【答案】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p><p>A. 病毒 B. 霉菌 C. 树 D. 斑马</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霉菌、树和斑马等都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p><p>A. 生物都能剧烈运动 B.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p><p>C.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动物一般能自由运动,植物一般不能自由运动,A错误;</p><p>植物体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的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p><p>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错误;</p><p>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今年3月份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疫情的病原体。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p><p>A. 由有机物组成 B. 具有细胞结构</p><p>C. 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D. 能使人体患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p><p>A、由有机物构成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错误;</p><p>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p><p>C、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属于生物,C正确;</p><p>D、使人患病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判断病毒是不是生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p><p>A.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p><p>C.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绿色植物,故D符合容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A错误.</p><p>B、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p><p>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p><p>D、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 淡水生态系统 B. 城市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p><p>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br />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量弱,B不符合题意;</p><p>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C不符合题意;</p><p>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是( )</p><p>A. 海洋生态系统 B. 城市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答题。</p><p>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A符合题意;</p><p>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B不符合题意;</p><p>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C不符合题意;</p><p>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p><p>C. 海洋生态系统 D. 生物圈</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p><p>A. 生产者 B. 分解者 C. 消费者 D. 非生物成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蘑菇是真菌主要靠分解者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进行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首先要明确提出实验的假设,其主要目的是()</p><p>A.得出实验结论 B.明确实验方向</p><p>C.确定实验材料 D.延长实验过程</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进行探究实验时,提出实验的假设,其主要目的是明确实验方向,为探究实验不至于散乱没有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说法对的(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6/09/4d0a8ed6/SYS201905160910124127883481_ST/SYS201905160910124127883481_ST.001.png" width="189"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个体中DDT(有毒物质)含量最高</p><p>B.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丙→乙 →甲</p><p>C.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p><p>D. 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甲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丙次之属于初级消费者,乙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丁属于第三级消费者,据此解答。</p><p>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图中丁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丁体内DDT含量最高,A错误;<br />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B错误;<br />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丙、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C正确;<br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甲属于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还缺乏分解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成语中,说明了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 )</p><p>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p>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B错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C错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属于复杂反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无机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产者的作用是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将秸秆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层主要是受( )的影响?</p><p>A.阳光 B.温度 C.气体 D.盐度</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适宜绿藻生长,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适宜褐藻生长,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适宜红藻生长,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座山 B. 一棵树 C. 池塘里所有的鱼 D. 草原中所有的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p><p>一座山,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p><p>一棵树,只有部分生产者,缺少消费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p><p>池塘里所有的鱼,只有部分消费者,缺少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p><p>草原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兔和鼠都吃草,兔和鼠又都被狐所捕食,草、兔、鼠、狐四种生物构成了 ( )</p><p>A. 一条食物链</p><p>B. 两条食物链</p><p>C. 三条食物链</p><p>D. 四条食物链</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食物链的起始环节必须是生产者,然后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兔和鼠都吃草,兔和鼠又都被狐狸所捕食,它们之间由于吃与被吃形成链状结构如图所示:即有两条食物链:草→兔→狐狸;草→鼠→狐狸。</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p><p>A. 湿地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荒漠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水质较多,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的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 )</p><p>A. 生态系统   B. 大气圈 C. 水圈 D. 以上都不对</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 )</p><p>A.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B. 荒漠生活的骆驼尿液极少</p><p>C. 缺氮时植株矮小 D. 蝗虫体色和环境相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就很难成活。</p><p>荒漠中的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p><p>骆驼体温46度以上才出汗,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保水能力,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p><p>缺氮时植株矮小,体现了环境因素无机盐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br />蝗虫体色与环境相近,能对自身具有保护作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例子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p><p>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蚯蚓粪便能增强土壤肥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p><p>“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p><p>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体现了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p><p>蚯蚓粪便能增强土壤肥力,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p><p>A. 生石花 B. 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C. 细菌 D. 蘑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生石花,细菌、蘑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能慢慢长大的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都是( )</p><p>A. 蟹、蟋蟀、西瓜属于陆生生物 B. 鸡、猪、鸭属于家禽</p><p>C. 小麦、玉米、大豆属于作物 D. 海带、鲫鱼、鸵鸟属于水生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我们要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p><p>根据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螃蟹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蟋蟀、西瓜生活在陆地上,为陆生生物,A错误;<br />根据用途分,鸡鸭为家禽类,猪是家畜类,B错误;<br />根据用途分,小麦、玉米、大豆都为农作物,C正确;<br />根据生活环境分,海带、鲫鱼为水生生物,鸵鸟为陆生生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p><p>B.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p><p>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p><p>D.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蒿能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且能固沙。这个实例说明( )</p><p>A. 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p><p>B.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p><p>C. 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p><p>D.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沙蒿在西北干旱的土壤中生长,表明沙嵩能适应干旱的环境,且能固沙,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选项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 )</p><p>A. 需要营养 B. 能排泄废物 C. 能呼吸 D. 能生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初春小草的生长特点。因此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通过排汗、_________和呼吸排出体内废物,植物产生落叶带走废物,这说明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排尿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p><p>【解析】</p><p>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动物和人能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呼出气体排出二氧化碳、水;排尿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植物产生的气体废物二氧化碳,多余的水,可以通过气孔排出,也可以重新被利用;营养废物通过落叶的形式带走。这都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有三个标准:(1)按_______分,可以分为动物、______________和其它生物;(2)按__________分,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______________;(3)按用途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家禽、家畜和宠物。</p></div></div>
<div><p>【答案】形态结构 植物 生活环境 水生生物 作物 </p><p>【解析】</p><p>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可以属于不同的类群。</p><p>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可以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按照用途,还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总和。</p></div></div>
<div><p>【答案】生物 其环境 </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_与__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________。生物部分可以分为三个角色生产者、________、分解者。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链状结构就是食物链。因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食物链和食物网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div>
<div><p>【答案】生物 环境 非生物部分 消费者 生产者 消费者 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数量 所占的比例 自动调节能力 </p><p>【解析】</p><p>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属于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形成的链状结构就是食物链。因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食物链和食物网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6/09/4d0a8ed6/SYS201905160910140743760793_ST/SYS201905160910140743760793_ST.001.png" width="327"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1)图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禾谷类→__________→鹰。</p><p>(2)鹰与食虫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填“捕食”或“竞争”)。</p><p>(3)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有________。</p><p>(4)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禾谷类属于__________,其他动物属于__________,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p><p>(5)如果为了消灭害虫,在禾谷类上喷洒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则农药中的有毒物质最多是__________</p><p>(6)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________。</p><p>(7)若由于农田周边的树木被砍伐,食虫鸟的数量骤减,昆虫数量剧增而造成农作物减产。这说明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div>
<div><p>【答案】两 食草籽的鸟 捕食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鹰 阳光 自动调节 </p><p>【解析】</p><p>(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br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该图表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含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禾谷类→食草籽的鸟→鹰;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禾谷类→食草籽的鸟→鹰。(2)食虫鸟与昆虫为食,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p><p>(3)(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包括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禾谷类)、消费者(食草籽的鸟、昆虫、食虫乌、鹰)和分解者。图中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p><p>(5)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p><p>(6)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br />(7)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农田周边的树木被砍伐,食虫鸟的数量骤减,昆虫数量剧增而造成农作物减产,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同学为了研究影响面包虫生活的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试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4c7288b/SYS201712310025496309436882_ST/SYS201712310025496309436882_ST.001.png" width="289"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研究结果记录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4c7288b/SYS201712310025496309436882_ST/SYS201712310025496309436882_ST.002.png" width="537"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同学针对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p><p>(2)所进行的探究过程中设计的对照实验有________个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________。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该保持一致的条件(因素)有(至少说出一个)_______________。</p><p>(3)该同学所测实验数据和结果表明:光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面包虫喜欢______________的环境。</p><p>(4)有同学认为面包虫难于捕捉而且不卫生,因此选择一、两只进行实验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正确吗?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1 光 阴暗潮湿的环境 会 阴暗 否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可靠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鲟是我国特产鱼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于海洋中觅食成长,在江河中成熟产卵;幼鲟孵化生长至体长约30cm后由长江口浅水滩涂入海。目前野生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是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有力措施。如图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部分转移途径。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9e9e05f/SYS201712310112555515606733_ST/SYS201712310112555515606733_ST.001.png" width="239"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作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中华鲟与其他鱼类具有相同的适于水生的特征,比如用____呼吸。</p><p>(2)图中,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中华鲟属于________,从动物的食性来看:中华鲟属于_____________动物,花鲢属于_____________动物。</p><p>(3)图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的__________。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你写出其中的一条最长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目前建立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属于对濒危物种易出原地后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请你为中华鲟的保护提出其他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鳃 消费者 肉食 杂食 食物网 3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中华鲟 建立自然保护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