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中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p><p>A. 水母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是倒退 B. 青蛙的运动方式有跳跃、行走等</p><p>C. 蝙蝠的运动器官是翼手 D. 蜈蚣、蚰蜒依靠步足爬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这是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有游泳、跳跃等。</p><p>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水母运动时其头部收缩的各种细节,触手的作用,上浮下沉的方式,水母在水中进行倒退运动,A正确;青蛙有发达的后肢,运动方式是跳跃,也可在水中游泳,B错误;蝙蝠是通过翼膜的扇动产生升力和推力来实现飞行的,C正确;蜈蚣、蚰蜒依靠步足爬行,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有关运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p><p>B.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p><p>C.每块骨骼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p><p>D.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来完成</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每一组肌肉的两端都是附着在两块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A符合题意;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不是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如蚯蚓,B不符合题意;每一组肌肉的两端都是附着在两块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C不符合题意;完成任何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钙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 )</p><p>A. 小肠 B. 骨 C. 皮肤 D. 肌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体的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两种成分组成,其中无机物中含的钙盐比较多。</p><p>少年儿童的骨成分有机物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这样的骨柔韧,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br />中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2,这样的骨即坚韧,又有弹性<br />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br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无机物的含量都在骨成分含量中的2/3左右,而骨的无机物中含的钙盐最多。另外人的其他器官内如肝脏、血液和肌肉内含钙量都要比骨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块骨属于( )</p><p>A.一个细胞 B.一种组织 C.一个器官 D.一个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组织是指由一些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结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的结构叫做系统。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一块骨中有骨膜,属于结缔组织,内有神经和血管,也就有了神经组织与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等,可见一块骨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故本题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斜拨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对“飞蛾扑火”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p><p>A. 属于学习行为 B. 是一种应激反应</p><p>C. 属于本能行为 D. 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p><p>飞蛾扑火是一种应激反应,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可见A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p><p>A. 谈虎色变、蜜蜂采蜜 B. 老马识途、蜘蛛结网</p><p>C. 鸟类筑巢、羔羊吃奶 D. 孔雀开屏、鹦鹉学舌</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谈虎色变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p><p>老马识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不符合题意;</p><p>鸟类筑巢、羔羊吃奶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p><p>鹦鹉学舌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p><p>A. 弗里施 B. 廷伯根 C. 劳伦兹 D. 法布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奥地利学者康勒德•罗伦兹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据此解答。</p><p>奥地利学者康勒德•罗伦兹(也称为劳伦斯)是一位对一切生物普具仁爱的科学家,他从来不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动物。他深信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身体构造的适应作用一样,乃是它求取生存的凭借,同样正是适应环境的进化之果,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反映了蛙的(  )</p><p>A. 攻击行为 B. 取食行为 C. 繁殖行为 D. 防御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p><p>“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现了动物的繁殖行为。蛙声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前来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所蕴含的食物链是( )</p><p>A. 蝉→螳螂→黄雀 B. 黄雀→螳螂→蝉</p><p>C. 树→螳螂→蝉→黄雀 D. 树→蝉→螳螂→黄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解:A、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p><p>B、黄雀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p><p>C、螳螂是肉食性动物吃蝉不吃树;</p><p>D、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p><p>所以,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所蕴含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在卧龙、王朗和青海湖等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考虑属于( )</p><p>A.易地保护  B.就地保护  C.法制教育  D.法制管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p><p>A. 用放大镜研究蝉的取食 B. 用望远镜研究鸟类的飞行</p><p>C. 用给金鱼喂食前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 D. 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方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在观察蝉的取食用到的是放大镜来发现和考察的,属于观察法。用望远镜来了解鸟类的飞行,属于观察法。用给金鱼喂食前鼓掌的方法研究金鱼的听觉属于实验法,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用摄像机来记录狮群的生活方式,属于观察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的是人体的屈肘动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9/09/03d4fd29/SYS201904290930223734299783_ST/SYS201904290930223734299783_ST.001.png" width="169"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的1、2分别表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p><p>B. 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2两端的肌腱连接起来</p><p>C. 完成屈肘动作时,1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p><p>D. 在屈肘动作中1 和2是相互配合活动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1肱二头肌,2肱三头肌。</p><p>由图可看出,1是肱二头肌,2是肱三头肌,A正确;<br />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关节连接起来,B错误;<br />屈肘时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br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孢子的部位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9/720d7b1a/SYS201905020933222415625727_ST/SYS201905020933222415625727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2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①B.②C.③D.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蘑菇等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在基质内,一方面吸收营养,一方面分支繁殖,不断向四周蔓延扩展,并在一定季节和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出繁殖器官--子实体,子实体是食用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器官,大型伞菌的子实体由菌柄、菌盖、菌褶等部分组成,菌柄起支持菌盖和输送养分的作用,菌盖是菌褶着生的地方,菌褶是放射状排列的片状结构,是产生孢子的场所.①是菌盖,②是菌褶,③是菌柄,④是菌丝</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与这种特点相适应的结构有( )</p><p>①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光滑的软骨 ②关节囊为坚韧的结缔组织 ③关节囊周围的肌肉能收缩 ④关节囊外面有坚韧的韧带 ⑤关节腔内有囊壁内层分泌的滑液</p><p>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p><p>①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光滑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正确;②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非常坚韧,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正确;③关节囊周围的肌肉能收缩与关节的灵活、牢固无关,错误;④关节囊外面有坚韧的韧带与关节的牢固有关,正确;⑤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正确;可见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攻击行为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斗 B. 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繁衍和个体生存</p><p>C. 攻击行为都有身体的直接接触 D. 公鸡之间的争斗就是一个实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攻击行为的特点意义,可以从攻击行为的概念特点意义方面来切入。</p><p>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发生攻击行为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只要一方表示臣服,优势方立即停止进攻;优势方优先获得食物,优先享有配偶,因此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繁衍和生存,可见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等得以获取养料维持生存,这种方式属于( )</p><p>A. 异养 腐生 B. 自养 腐生</p><p>C. 自养 寄生 D. 异养 寄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细菌的营养方式可以分成两类──异养和自养,多数的细菌是进行异养的,少数的细菌是进行自养的。</p><p>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通过外界环境中的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的营养方式为异养。通过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吸取有机养料的为营腐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的,为营寄生生活,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个体都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 B.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p><p>C. 细菌和病毒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D. 细菌、真菌分别通过产生芽孢和孢子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细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p><p>病毒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个体都十分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真菌的个体有的较大如食用菌,可直接有肉眼观察,A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B正确;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电视上经常看到“养乐多”酸奶的广告,其中广告词提到吃“活菌”,那么这个“活菌”指的是( )</p><p>A. 酵母菌 B. 乳酸杆菌 C. 醋酸杆菌 D. 细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据此解答。</p><p>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可见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p><p>A. 蛇吞鸟卵 B. 松鼠吃蘑菇 C. 牛吃草 D. 蚯蚓吃垃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p><p>蛇属于消费者,鸟卵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松鼠,属于消费者,蘑菇是真菌为分解者,B错误;牛是动物为消费者,草是植物为生产者,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C正确;蚯蚓是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因此,蚯蚓分解垃圾,体现了分解者与生物遗体之间的关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麻雀因啄食作物曾被列为害鸟,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危害是( )</p><p>A. 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 B. 影响农作物的传粉</p><p>C. 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 D. 破坏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如果人为过度的干扰,就有可能生态平衡遭到破坏。</p><p>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同时由于在本生态系统中,除了麻雀外,还有其他的生物,不至于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或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因此会影响生态平衡,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具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 )</p><p>A. 青霉 B. 葡萄球菌 C. 乙肝病毒 D. 放线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无细胞结构。</p><p>青霉是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葡萄球菌、放线菌都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乙肝病毒无细胞结构,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p><p>A. 艾滋病病毒与淋巴细胞共生</p><p>B. 菌痢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p><p>C. 发霉的粮食作物上常见的黄曲霉会产生致癌物质</p><p>D. 青霉素等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疾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性疾病。</p><p>艾滋病病毒与淋巴细胞不是共生关系,A错误;菌痢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B错误;发霉的粮食作物上常见的黄曲霉会产生致癌物质,C正确;抗生素能治疗细菌性疾病,不可以治疗各种疾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f1c8b079/SYS201905150908556249741996_ST/SYS201905150908556249741996_ST.001.png" width="269"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从图中看出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草→兔→狐、草→兔→鹰,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民在种田的时候,常将玉米与大豆轮换种植,其目的是( )</p><p>A. 有利于农作物的合理密植</p><p>B. 大豆根部的很多根瘤菌可提高土壤肥力,玉米可以充分利用</p><p>C. 有利于不同农作物对不同光照强度的要求</p><p>D. 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共生指的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p><p>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提高土壤的肥力,玉米可充分利用这种肥力,从而使得玉米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B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细菌和酵母菌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判断。</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f1c8b079/SYS201905150908559081920634_ST/SYS201905150908559081920634_ST.001.png" width="215"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细菌和酵母菌都有①、②和⑤。 (____)</p><p>(2)细菌和酵母菌之间最本质区别是有无⑥。 (____)</p><p>(3)图中③和④中所含物质都与遗传有关。 (____)</p><p>(4)酵母菌主要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 错 对 错 </p><p>【解析】</p><p>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DNA集中的区域、④是细胞核、⑤是细胞质、⑥液泡。</p><p>(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可见,细菌和真菌都有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和⑤细胞质,题干说法正确。</p><p>(2)细菌和酵母菌之间最本质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⑥是液泡,故题干说法错误。</p><p>(3)图中③DNA集中的区域和④细胞核中所含物质都与遗传有关,题干说法正确。</p><p>(4)酵母菌是出芽生殖,即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出芽生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故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人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f1c8b079/SYS201905150908560752149196_ST/SYS201905150908560752149196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 _________。</p><p>(2)该图表示人体屈肘动作,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若是在进行屈肘,肱二头肌接受了_________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_______绕着____________活动。</p></div></div>
<div><p>【答案】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收缩 舒张 神经系统 骨 关节 </p><p>【解析】</p><p>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p><p>(1)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p><p>(2)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图中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关节剖面模式图和骨骼肌关系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f1c8b079/SYS201905150908562885679166_ST/SYS201905150908562885679166_ST.001.png" width="311"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1中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图2中___可以绕过关节附着在_____的骨上,正确示意图为____(A或B)。</p><p>(2)图中为_______,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囊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韧带等,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p></div></div>
<div><p>【答案】关节面 关节囊 关节腔 肌腱 相邻 B 关节软骨 </p><p>【解析】</p><p>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p><p>(1)图1中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6关节面、1关节囊和2关节腔三部分;图2中肌腱以绕过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正确示意图为B。</p><p>(2)图中4关节软骨,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此外,关节囊周围或关节腔内还有韧带等,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长骨结构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f1c8b079/SYS201905150908564096406319_ST/SYS201905150908564096406319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骨质有两种[ ]____和[ ]______。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质、[ ]_____和____三个部分。</p><p>(2)图中是______,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p><p>(3)取该骨10克锻烧后剩下7克,说明此骨的主人是________(填“未成年人”“老年人”)</p></div></div>
<div><p>【答案】6骨松质 7骨密质 3骨膜 骨髓 血管 老年人 </p><p>【解析】</p><p>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1是关节软骨,2是血管,3是骨膜,4是骨髓,5是骨髓腔,6是骨松质,7是骨密质。</p><p>(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质、3骨膜和4骨髓三个部分;骨质有两种:即6骨松质和7骨密质。 </p><p>(2)在结构2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对骨有营养作用。</p><p>(3)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使骨柔韧,无机物使骨硬脆.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内的有机物越来越少,无机物的含量越来越大.为青少年时期,骨内的有机物超过了1/3,无机物不到2/3,弹性大,硬度小,易发生弯曲变形,故青少年应注意坐、行、走等姿势;成年时期,有机物大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此阶段的骨既坚硬又不易发生骨折;老年时期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取该骨10克锻烧后剩下7克,表明该骨的有机物是3克,小于1/3,无机物是 7克,大于2/3,因此说明此骨的主人是老年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f1c8b079/SYS201905150908566418506472_ST/SYS201905150908566418506472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1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认真观察该生态系统,甲作为生物圈中的____,直接或间接给乙提供食物;乙作为生物圈中的____,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丙作为生物圈中的____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p><p>(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________。</p><p>(3)山羊比绵羊好养,因为它连草根都啃食;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造成草场被破坏。上述事实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甲→乙(或甲→A→B→C→D) 影响 </p><p>【解析】</p><p>(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p><p>(1)认真观察该生态系统,甲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直接或间接给乙提供食物;乙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丙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p><p>(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所以图中构成的食物链为:甲→A→B→C→D。</p><p>(3)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适应和影响的关系。山羊比绵羊好养,因为它连草根都啃食;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造成草场被破坏,这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料一 猫本是老鼠的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p><p>资料二 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p><p>资料三 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的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喂养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p><p>(1)从动物行为发生上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______,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______所决定的。</p><p>(2)在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______行为,动物的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p><p>(3)由资料三判断,从功能上来看,白蚁是具有______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形成了一定的组织。</p></div></div>
<div><p>【答案】先天性行为(或本能行为) 遗传物质 后天学习(或学习) 高等 社群 分工 </p><p>【解析】</p><p>(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3)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p><p>(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产生这种行为的物质基础是遗传物质。</p><p>(2)海豚的表演是一种学习行为,这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取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p><p>(2)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回答下列制作米酒和酸奶的有关问题:</p><p>(一)我国农村每逢节日每家每户都有制作米酒的习俗。家庭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是:①蒸熟米饭并冷却 → ②加酒曲 → ③保温发酵。请回答:</p><p>(1)该酒曲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所属微生物类群分别是______、________。</p><p>(2)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长繁殖提供_________。</p><p>(二)某兴趣小组尝试制作酸奶,其主要步骤如下:</p><p>①奶粉和糖加水混合 → ②热处理(煮沸)→ ③冷却 → ④加入一些品牌酸奶 → ⑤密封发酵 → ⑥保存食用。请回答:</p><p>(3)步骤④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入________。</p><p>(4)酸奶常用______方法保存。</p></div></div>
<div><p>【答案】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 适宜的温度 乳酸菌 冷藏(或低温保存) </p><p>【解析】</p><p>酿制米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制作酸奶要用乳酸菌,分析资料,结合题意答题。</p><p>(1)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观察结构特点,为观察清楚细胞的结构特点,制作装片时需要碘酒染色。</p><p>(2)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28℃保温的原因是:满足酵母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提高代谢速度,加速酒的形成。</p><p>(3)购买的酸奶中有乳酸菌,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相当于接种了乳酸菌,使乳酸菌生长、繁殖、发酵产生乳酸。</p><p>(4)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瓶装酸奶我们可以通过密封来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食物,利用冷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达到保鲜的目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以桑叶和其它植物叶为食,通过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食物选择,探究“家蚕取食桑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请帮其解决实验中的相关问题:</p><p>(1)该实验要求所选取的其它植物叶子最好和桑叶的颜色、形状相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_________组家蚕为实验对象。</p><p>①租来的体形较大的蚕;②租来的体形较小的蚕;③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蚕</p><p>(3)实验过程中,应以__________为变量设计实验环境,让隔离饲养的家蚕进行选择。</p><p>(4)如图是该同学将剪成相同形状的桑叶和芹菜叶以及家蚕在玻璃板上放置方式的设计,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是_____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9388033c/SYS201712310151114053480201_ST/SYS201712310151114053480201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5)实验过程中需更换实验对象(家蚕),重复几次上述实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避免叶子的颜色、形状影响实验结果;控制无关变量 ③ 桑叶及其它植物叶 D 避免偶然性</p><p>【解析】试题分析:(1)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是相同的.</p><p>(2)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研究小组最好选择第用受精卵自己孵化的卵作为实验对象。</p><p>(3)本题设置的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本实验的变量是家蚕食物的不同,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青菜叶饲养,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青菜叶不能用来饲养家蚕。</p><p>(4)在本实验中,叶子离蚕宝宝的距离应该是相同的,桑叶与其他叶子交叉排列,这样便于得出结论。</p><p>(5)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4b20aabf/SYS201904161040341569403271_ST/SYS201904161040341569403271_ST.001.png" width="453"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ol type="1" style="margin:0pt; padding-left:0pt"><li style="margin-left:15.5pt; widows:0; orphans:0; padding-left:20.5pt;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i><li style="margin-left:15.5pt; widows:0; orphans:0; padding-left:20.5pt;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li></ol><p> A.室温保持在25℃ </p><p>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p><p>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p><p>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p><p>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1)将试管(或:肉汤)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或:细菌 或:真菌)杀死。</p><p>(2)B</p><p>(3)(共2分)空气中(或:外界)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或:细菌 或:真菌)进入肉汤(1分),并生长繁殖(1分)。</p><p>(4)温度</p><p>(5)(共2分)低温(1分)抑制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或:细菌 或:真菌)的生长繁殖(1分)</p><p>【解析】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将肉汤中原来残留的细菌杀死,为了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弯管细菌不容易进入,所以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丙装置放置在冰箱中,肉汤没有变质的原因是因为低温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通过对变量的控制,了解单一变量下的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异,从而说明问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