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具有生命现象:</p><p>A. 花开花落 B. 潮起潮落 C. 春风吹又生 D. 金鸡报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花开花落,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r />潮起潮落是自然现象,B符合题意;<br />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br />金鸡报晓,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望远镜仔细看树上的鸟巢,并祥细记录鸟的生活行为 ,这种研究方法是:</p><p>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记录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p><p>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符合题意;<br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br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C不符合题意;</p><p>记录法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并记录下来,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p><p>A. 弹琴的机器人 B. 睡眠中的白兔 C. 流动的空气 D. 飘浮的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弹琴的机器人、流动的空气、珊瑚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睡眠中的白兔具有能进行呼吸、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属于生物。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共有的特征是</p><p>A. 都能运动 B. 都能呼吸 C. 都有细胞结构 D. 都能制造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有的生物能运动,如动物;有的生物不能运动,如植物等,A不符合题意;<br />生物生活需要能量,能量主要来自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体利用,因此生物都能呼吸,B符合题意;<br />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br />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p><p>A. 蜘蛛结网 B. 蜻蜓点水 C. 杯弓蛇影 D. 雨后春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蜘蛛结网的目的是捕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不符合题意;<br />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说明生物能繁殖,B不符合题意;<br />杯弓蛇影,表示人看到酒杯里的弓箭的影子,产生恐惧。说明生物具有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生物特征,C符合题意;<br />雨后春笋说明生物能生长,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在对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时,首先要确定:( )</p><p>A. 小组和组长 B. 时间和方案</p><p>C. 范围和顺序 D. 目的和对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p><p>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分成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其分类依据是 :</p><p>A. 形态结构 B. 生活环境 C. 用途 D. 体型大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据此答题。</p><p>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 )</p><p>A.空气 B.水 C.温度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影响植物在海洋不同深度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p><p>A. 光 B. 水 C. 温度 D. 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p><p>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当然也就不能生存;阳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也影响植物的分布。例如: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因此影响植物在海洋不同深度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阳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枯叶蝶的身体就像一片枯叶,很难发现,这属于</p><p>A.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C.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p><p>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是枯叶蝶对环境(枯树叶)的一种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与缺水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 )</p><p>A.候鸟的迁徙 B.蛾类夜间行动</p><p>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D.山顶的旗形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蛾类夜间活动,是受地球自转影响形成的一种昼夜节律,体现了光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故该选项符合题意;候鸟的迁徙,是由于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而产生的季节节律,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山顶的旗形树,主要是常年盛吹定向风形成的,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p><p>A. 根深叶茂 B. 秋风扫落叶 C. 大雁南飞 D. 大树底下好乘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根深,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使树叶茂,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r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br />大雁南飞,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br />秋天植物叶衰老被秋风吹落是环境中的风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要探究“水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需要控制的实验变量是</p><p>A. 水 B. 温度 C. 光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种子的萌发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自身条件:胚必须是完整并且活着的且度过休眠期,另一个条件是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这些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种子才能够正常萌发。作为对照实验组,实验的变量必须是唯一的。</p><p>实验条件中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这些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种子才能够正常萌发,通过分析探究实验中对照组的实验条件,可以得出只有水分为该探究实验的惟一变量。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实验变量应该是水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免愁”直接说明了</p><p>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p><p>C. 环境适应生物 D. 环境影响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环境影响生物。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个图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兔子和草类的数量关系</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c351a283/SYS201905180908297086303126_ST/SYS201905180908297086303126_ST.001.png" width="100"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c351a283/SYS201905180908297086303126_ST/SYS201905180908297086303126_ST.002.png" width="97"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c351a283/SYS201905180908297086303126_ST/SYS201905180908297086303126_ST.003.png" width="97" height="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c351a283/SYS201905180908297086303126_ST/SYS201905180908297086303126_ST.004.png" width="98"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根据生态系统中鹰、兔和草类吃与被吃的关系可形成的食物链:草→兔→鹰。<br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逐渐递减。据此解答。</p><p>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即草→兔→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食物链前端的生物数量越多,越靠近末端的生物数量越少。因此,草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兔的数量少于草的数量,最少的是鹰的数量。故图中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兔和草类的数量关系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捕食关系的是</p><p>A. 鱼类以浮游藻类植物为食 B. 蛔虫从人肠道中吸取养料</p><p>C. 细菌分解动植物尸体获得能量 D. 东亚钳蝎在缺食时自相残杀</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哪些关系方面来切入。</p><p>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鱼类以浮游藻类植物为食,属于捕食关系,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蜜蜂往往成百上千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p><p>A. 竞争关系 B. 合作关系 C. 寄生关系 D. 捕食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像蜜蜂成千上百只生活在一起,共同寻找食物,分工合作是一种合作关系;蜜蜂和蜜蜂之间分工合作,例如:工蜂负责采集花蜜,蜂王负责繁殖后代,它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是合作关系。因此蜜蜂等昆虫往往成百上千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合作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施秉云台山是国家级景区,是世界喀斯特自然遗产,下列说法哪一项能构成生态系统?</p><p>A. 云台山景区 B. 云台山所有植物 C. 云台山所有动物 D. 云台山全部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p><p>“云台山景区”,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p><p>“云台山所有植物”,只构成生物群落,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br />“云台山所有动物”,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br />“云台山全部生物”,只有生物成分,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中的昆虫和鸟类主要位于</p><p>A. 岩石圈 B. 水圈 C. 大气圈 D. 土壤圈</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p>大气圈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因此昆虫和鸟类主要位于大气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立足点”是</p><p>A. 大气圈的底部 B. 水圈的大部 C. 岩石圈的表面 D. 整个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据此解答。</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r />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是:</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淡水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据此答题。</p><p>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符合题意;<br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br />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除了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和工业用水,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br />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差,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书写正确的一条食物链是</p><p>A. 太阳→青草→昆虫→蛙→蛇 B. 青草→昆虫→蛙→蛇</p><p>C. 青草→昆虫→蛙→蛇→细菌 D. 昆虫→蛙→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太阳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br />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br />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br />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是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p><p>A.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p><p>B. 玉米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p><p>C. 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p><p>D. 两条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争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因素方面来切入。</p><p>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是受非生物因素光影响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p><p>玉米的生长需要吸收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因此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主要是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水和无机盐(土壤)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p><p>香蕉是热带水果,需要的温度高,而柑橘是亚热带水果,需要的温度较高,因此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主要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p><p>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是同种动物狗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竞争关系,D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游戏填空</p><p> 下列是猫和老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填空。 </p><p> 如:猫和老鼠都有细胞结构。</p><p>(1)猫捉老鼠是需要__________。</p><p>(2)老鼠见到猫就跑是对外刺激作出_________。</p><p>(3)老猫生小猫是_________。</p><p>(4)小猫长成大猫是_________。</p><p>(5)猫生猫,鼠生鼠是_________。</p><p>(6)一窝猫中有白猫和黑猫是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营养 反应 繁殖 生长发育 遗传 变异 </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p><p>(1)猫捉老鼠的现象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r />(2)老鼠见到猫就跑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r />(3)老猫生小猫属于生物能繁殖;<br />(4)小猫长成大猫说明生物能生长发育。<br />(5)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br />(6)一窝猫中有白猫和黑猫是变异现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p><p>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p><p>这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写身边的生物世界。根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p><p>(1)在短文中提到的皂荚树和桑椹如果按形态结构分类属于______。 </p><p>(2)鸣蝉、黄蜂和云雀与皂荚树的根本区别是_____制造有机物。</p><p>(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这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_____关系.</p><p>(4)在“树→蝉→云雀”这条食物链中,可以表现了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关系。</p><p>(5)为什么说石井栏不是生物? 答: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植物 不能 适应 捕食 石井栏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br />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特征、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的含义,生物的特征等概念来切入。</p><p>(1)按形态结构分,皂荚树和桑椹属于植物。<br />(2)鸣蝉、黄蜂和云雀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和作用,制造有机物。<br />(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属于保护色,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者才能生存。<br />(4)在“树→蝉→云雀”这条食物链中,树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扮演生产者;云雀吃蝉,云雀和蝉之间是捕食关系。<br />(5)石井栏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说石井栏不是生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验探究</p><p>根据背景材料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p><p>鼠妇是一种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我们经常可以在花盆、石块下面发现它们,它们的身体扁平,呈长椭圆形,有多对足。当我们搬开花盆和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搬动花盆和石块惊吓了它们,还是它们怕见光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c351a283/SYS201905180908312590600544_ST/SYS201905180908312590600544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地方吗?</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制定计划:在设计实验时,必须给鼠妇提供明亮和_______的两个环境,才便于观察鼠妇对这两种环境的选择。</p><p>(4)实施计划:用体型和生活状况相同的10只鼠妇放在明亮和黑暗两个环境之间,然后进行观察它们的移动情况并如实的记录。重复做5次实验,求平均值。结果大多数鼠妇都跑到了_______环境中。</p><p>(5)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表达交流</p><p>①本实验的量变是______,并且只能有一个,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像这样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_____实验。</p><p>②本实验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p><p>③重复实验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_,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p><p>④实验完毕后,你将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地方 黑暗 黑暗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光照 对照 偶然性大 误差 放回适合鼠妇生活的大自然 </p><p>【解析】</p><p>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通过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回答。对照组和实验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p><p>(2)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所以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地方吗?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地方,其实假设也可以从反面假设都可以。<br />(3)制定计划: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实验中惟一的变量是有无光照。所以就要设置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对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就是设置了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组。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说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确定的变量光照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br />(4)实施计划:用体型和生活状况相同的10只鼠妇放在明亮和黑暗两个环境之间,然后进行观察它们的移动情况并如实的记录。重复做5次实验,求平均值。结果大多数鼠妇都跑到了黑暗环境中。<br />(5)得出结论:由实验记录可知,鼠妇大都趋向阴暗的环境,说明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阴暗环境中的鼠妇分布较多。<br />(6)表达交流①对照试验中要控制变量的唯一,即:只能有一个条件(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本实验的量变是光照,并且只能有一个,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像这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br />②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br />③重复实验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br />④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图片,回答问题</p><p>图中有草、兔、鼠、蝗虫、小鸟、蛇、鹰等生物。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c351a283/SYS201905180908314061904771_ST/SYS201905180908314061904771_ST.001.png" width="212" height="1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共同形成了_________。物质和_________沿着食物链和_________逐级流动的。</p><p>(2)此图的各种生物中,生产者是_______。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__。</p><p>(3)此图如果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_________和_________。</p><p>(4)该生态系统的小鸟如果被大量捕杀,在短时间内数量剧增的是__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后它们的数量和比例又开始恢复正常,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_________的。</p><p>(5)有人为了杀害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洒农药,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p><p>(6)图中各种生物死亡后,都要被________________分解成微小的无机物质,重新返回到大自然中被植物利用。</p><p>(7)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p></div></div>
<div><p>【答案】5 食物网 能量 食物网 草 草 鹰 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蝗虫 自动调节 限度 鹰 分解者 草→鼠→蛇→鹰或草→蝗虫→小鸟→鹰<br /> </p><p>【解析】</p><p>(1)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br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多。<br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p><p>(1)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小鸟→鹰;草→蝗虫→小鸟→鹰;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br />(2)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所以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br />(3)图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br />(4)如果小鸟的数目减少,短期内蝗虫的数量会增加,但是一段时间后,该草原上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r />(5)根据生物富集的原理,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多,如果此生态系统中的草受到污染,那么有毒物质在老鹰体内积累最多。<br />(6)图中各种生物死亡后,都要被分解者分解成微小的无机物质,重新返回到大自然中被植物利用。<br />(7)由(1)可知,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或草→蝗虫→小鸟→鹰。</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