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凝练隽永的古诗词和成语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或谚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p>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不符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B不符合题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片小麦 B. 一群大雁 C. 一块农田 D. 一堆蘑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p><p>一片小麦,只是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一群大雁,只是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一块农田,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一堆蘑菇,只有部分分解者,没有生产者、消费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结果不相符的是( )</p><p>A.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B. 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p><p>C. 转动转换器--更换物镜 D.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向右下方移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br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br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br />2、对光 <br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br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br />3、观察 <br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br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br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p><p>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象的清晰度,A不符合题意;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调节光圈可以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视野的改变与放大倍数有关;B符合题意;转换器上有物镜,转动转换器可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C不符合题意;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左上移动装片,物像就向右下移动,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甲细胞经分裂形成乙、丙两个子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7/11/4eec725c/SYS201808271132118375454983_ST/SYS201808271132118375454983_ST.001.png" width="245"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无法判断甲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p><p>B. 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甲细胞的一半</p><p>C.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p><p>D.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先分裂,随后细胞核和细胞膜分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上图分析可知,甲、乙、并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因为具有细胞壁,故无法判断甲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A错误;细胞分裂后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原来细胞中的数目一样,故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甲细胞的一半,B错误;甲、乙、丙三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C正确;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复制加倍然后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然后细胞质均分成两份,最后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甲、乙两个视野是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看到的物像,要从视野甲转换到视野乙,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650cb320/SYS201905180909312160161986_ST/SYS201905180909312160161986_ST.001.png" width="130" height="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移动装片 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p><p>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④⑤</p><p>C. ④③①⑤ D. ③②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注意高倍镜下只能进行微调)。</p><p>从图甲转为图乙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选项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冷水泡苋菜后水仍清澈,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汤。下图表示热水温度与汤变红程度的关联。可证明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和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0/10/7279cc3c/SYS201808201008127271295892_ST/SYS201808201008127271295892_ST.001.png" width="290" height="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细胞壁 60 ℃ B. 细胞壁 70 ℃</p><p>C. 细胞膜 80 ℃ D. 细胞膜 70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识图可以看出,从70℃开始就能得到红色汤,即可说明从70℃苋菜的细胞膜已经被破坏,所以说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70℃,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奶牛的克隆。具体过程如下:将荷斯坦纯种高产奶牛体细胞核与普通奶牛的去核卵细胞融合,构建一个新细胞,然后将这个新细胞进行培养形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牛(普通奶牛)的体内完成发育,则代孕母牛生出的奶牛的产奶量最可能是( )</p><p>A. 与普通奶牛产奶量一样多 B. 比普通奶牛产奶量多一些</p><p>C. 与代孕母牛产奶量一样多 D. 比高产奶牛产奶量还要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br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p>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所以代孕母牛生出的奶牛产奶的话,其产奶量最可能和荷斯坦纯种高产奶牛的性状一样,产量比普通奶牛产奶量多一些。选项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所占的数量比例图如下,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e084da3b/SYS201712302236440914356593_ST/SYS201712302236440914356593_ST.001.png" width="586"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乙次之,丙的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若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因失去天敌数量会增多,随后食物和生存空间数量的制约数量又会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650cb320/SYS201905180909316184967775_ST/SYS201905180909316184967775_ST.001.png" width="397"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该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2)图中的食物网由_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p><p>(3)若土壤中含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狐和______。 </p><p>(4)若图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草 分解者 5 鹰 捕食和竞争 </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而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有毒物质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所以在食物链中逐级积累。</p><p>(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p><p>(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p><p>(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DDT含量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 </p><p>(4)猫头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甲为某同学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部分图片示意图;若图乙中A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的细胞结构,C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每空1分,共5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650cb320/SYS201905180909318375597746_ST/SYS201905180909318375597746_ST.001.png" width="476"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中,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图甲步骤c中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p><p>(3)若图丙是该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视野,则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图甲的步骤______ (填字母)操作不当。</p><p>(4)在图乙中,若B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则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3个)。</p><p>(5)若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下角,欲使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后才能达到好的效果。</p></div></div>
<div><p>【答案】c→a→d→b 生理盐水 d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右下 </p><p>【解析】</p><p>观图可知:甲图中A表示刮、涂,B表示染色,C表示滴,D表示盖。</p><p>(1)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br />①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br />②滴: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br />③刮。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内侧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r />④涂: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br />⑤盖: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br />⑥染:用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引。<br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adb。</p><p>(2)步骤c中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p><p>(3)图丙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甲中d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p><p>(4)洋葱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不同点:洋葱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口腔上皮细胞没有。</p><p>(5)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若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