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32:16

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 生物都能呼吸</p><p>B. 生物都能进行运动</p><p>C.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解:生物都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日照时间长短直接影响万寿菊开花,秋季日照时间短,夏季日照时间长,而万寿菊盛开在秋季。为了美化环境,使万寿菊提前到夏季开花,采取的正确措施是</p><p>A. 增加灌溉    B. 适量施肥</p><p>C. 提高环境的温度    D. 通过覆盖缩短日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菊花开花需要适宜的温度,夏季温度高,提高温度会抑制开花,故遮光,使光照时间缩短。</p><p>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因此,使万寿菊提前到夏季开花应采取的措施是,应采取通过覆盖,缩短日照。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永久切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下观察的物像如下图所示,他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玻片向何方移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47745505413_ST/SYS201809261007347745505413_ST.001.png" width="85"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左下方    B. 左上方</p><p>C. 右下方    D. 右上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较暗,为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应</p><p>A. 缩小光圈,用凹面镜    B. 放大光圈,用凹面镜</p><p>C. 缩小光圈,用平面镜    D. 放大光圈,用平面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p><p>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若光线太弱,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几种生物,都属于消费者的是</p><p>A.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B. 草、灌木、乔木</p><p>C. 松鼠、鸟、蛇    D. 草、细菌、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主要属于分解者,A不符合题意;<br />草、灌木、乔木都是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B不符合题意;<br />松鼠、鸟、蛇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C符合题意;<br />草属于生产者、细菌属于分解者、兔属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野兔、黄羊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适应生活在下列哪一个生态系统</p><p>A. 沙漠生态系统    B. 池塘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草原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靠这种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p><p>沙漠生态系统气候干旱,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故A错误;池塘生态系统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池塘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故B错误;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故C错误;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草原上视野开阔,动物挖洞穴居或奔跑有利于逃避敌害,是对草原环境的一种适应。野兔、黄羊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主要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能够把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含有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的是</p><p>A. 消费者    B. 分解者    C. 肉食性动物    D. 植食性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p><p>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p><p>C. 农田生态系统    D.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工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单一且不完善。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据此解答。</p><p>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长绿,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是生物的乐园,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陆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故A错误;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故B错误;人工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单一且不完善。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C正确;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植物,动植物种类少,故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p><p>A.湿地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年红军在“翻雪山、过草地”时,常常会有人、马陷入沼泽之中,这里所指的“草地”属于( )</p><p>A. 草原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p><p>C. 湿地生态系统    D. 水域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睡莲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    B. 竹节虫的体形能保护自己免遭捕食</p><p>C.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 猎豹的利爪不能自由伸缩不利极速奔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睡莲的根吸收的是土壤里空气中的氧气,睡莲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p><p>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B正确;</p><p>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煽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C正确;</p><p>猎豹的利爪不能自由伸缩,利于抓地,极速奔跑,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成分一般包括</p><p>A. 生产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和消费者</p><p>C. 消费者和分解者    D. 生物和非生物成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非生物部分包括光照,土壤,温度,水分等因素。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雨后,蚯蚓会从洞穴跑到地面上来,这一现象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p><p>A. 光照    B. 温度    C. 营养物质    D. 空气</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大雨过后,由于雨水把土壤中的缝隙塞满,导致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温度和季节变化相关的是</p><p>A. 蛾类夜间活动    B. 候鸟的迁徙    C. 山顶的旗形树    D.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p><p>蝴蝶白天活动,蛾类夜晚活动,是受光照影响形成的昼夜节律,故A不符合题意;候鸟的迁徙体现了温度和季节对生物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能减少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不符合题意;山顶的旗形树,主要是常年盛吹定向风形成的,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p><p>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p><p>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因此,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A. 拟态    B. 保护色    C. 警戒色    D. 鱼摄取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p><p>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因此,生物的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等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鱼摄取食物是获取营养物质。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p><p>A.消费者         B.生产者</p><p>C.分解者         D.阳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中。</p><p>考点: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p><p>A. 植物体    B. 叶绿体    C. 叶片    D. 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据此答题。</p><p>德国科学家吉尔曼“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照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该实验说明有叶绿体的地方含有丰富的氧气,吸引了大量的好氧细菌,因此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酒精给绿叶脱色需要隔水加热,原因是</p><p>A. 酒精易挥发    B. 隔水加热才能使叶片的绿色褪去</p><p>C. 酒精是易燃品,必须隔水加热    D. 酒精能使碘酒的染色效果明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时的酒精加热时要采取隔水加热方式的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的过程中,如果向大棚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能使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原因是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p><p>A. 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p><p>C. 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D. 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会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行植物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p><p>A. 水分和氧气    B. 水分和有机物</p><p>C. 水分和无机盐    D. 无机盐和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植物根从营养液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因此进行植物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水分、无机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腌渍前相比,大白菜腌渍后的变化是(  )</p><p>A. 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p><p>B. 大白菜会变硬,体积缩小</p><p>C. 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p><p>D. 大白菜会变软,体积缩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用盐腌大白菜时,由于白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白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白菜皱缩变小、变软.白菜的细胞脱水,无法保持坚挺,从而变软.可见D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给花生苗施肥时,出现了“烧苗”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p><p>A. 施肥少了,花生苗缺乏营养    B. 施肥多了,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p><p>C. 土壤板结,花生苗无法吸收营养    D. 花生苗的根细胞不吸收水和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公园里绿树成荫,被人们称之为天然有“氧吧”,你认为在公园里锻炼身体,“吸氧”的最佳时间是</p><p>A. 凌晨    B. 早晨    C. 下午    D. 深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17977851882_DA/SYS201905190916117977851882_DA.001.png" width="68" height="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p><p>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恰恰相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即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而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下午,植物经过上午进行的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因此,此时是到公园的“天然氧吧”,即是吸氧的最佳时间。而在凌晨,植物刚刚进行了一晚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森林中氧气含量此时最低。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大的三种无机盐是(  )。</p><p>A.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 含钙、铁、钾的无机盐</p><p>C. 含氮、镁、锌的无机盐    D. 含钙、磷、硼的无机盐</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下列题中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与作用用线连接起来</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20089952035_ST/SYS201905190916120089952035_ST.001.png" width="421"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DAB</p><p>【解析】</p><p>显微镜中,转换器上面安装物镜,可以转动的圆盘选择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转动时可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弱光时使用;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大幅升降镜筒,能够调出物像;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之一,作用是放大物像。</p><p>转换器安装在镜筒上,其上可以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所以转换器可以转换物镜;粗准焦螺旋调节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大;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转动时可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弱光时使用;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之一,作用是放大物像。因此:</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21250531929_ST/SYS201905190916121250531929_ST.001.png" width="338"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ADC</p><p>【解析】</p><p>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p><p>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作物产量。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黄蜂腹部鲜艳的花纹。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如变色龙随环境改变体色。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因此:</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23952710567_ST/SYS201905190916123952710567_ST.001.png" width="143" height="1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____。</p><p>(2)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__和( )__。</p><p>(3)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使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到的细胞被放大了____倍。图中②和⑤的结构名称分别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⑥细准焦螺旋     ③遮光器    ⑦反光镜    600    物镜    粗准焦螺旋    </p><p>【解析】</p><p>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圈的大小不等,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光圈越小,视野就越暗。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以调节镜筒,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让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p>(1)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⑥细准焦螺旋。</p><p>(2)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圈的大小不等,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光圈越小,视野就越暗。因此,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③遮光器和 ⑦反光镜。</p><p>(3)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使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到的细胞被放大了600倍。图中②是物镜,放大物像,⑤粗准焦螺旋,使用时调节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25153760644_ST/SYS201905190916125153760644_ST.001.png" width="221"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填写图中①②③④的结构名称。①是____,②是____,③是____,④是____。</p><p>(2)图中②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上表皮    叶脉    下表皮    叶肉    运输养料、水和无机盐等    </p><p>【解析】</p><p>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具有支持和运输的作用。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排列松散,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光照下形成叶绿素,叶绿体主要集中在植物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内。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具有保护的作用。</p><p>(1)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运输的作用。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多;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排列松散,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光照下形成叶绿素,叶绿体主要集中在植物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内。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具有保护的作用,表皮上有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控制气孔的大小,是气体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脉,③下表皮,④叶肉。</p><p>(2)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运输的作用。因此,图中②叶脉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是运输养料、水和无机盐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水绵、鱼、虾、河蚌等生物。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27625214949_ST/SYS201905190916127625214949_ST.001.png" width="208"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其中的有机物是生产者通过____制造的。</p><p>(2)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鱼、虾等属于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属于____。</p></div></div>
<div><p>【答案】阳光     光合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能量来源是太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和非生物部分。</p><p>(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物质和能量进入生物体内,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物质被植物吸收;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能量来源都是阳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来。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于阳交,其中的有机物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p><p>(2)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因此,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鱼、虾等属于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属于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注:玻璃罩是密闭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30208246329_ST/SYS201905190916130208246329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____实验。</p><p>(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____,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____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p><p>(3)实验中若没有光照条件,小白鼠____(填能或不能)生存。</p></div></div>
<div><p>【答案】对照     氧气    二氧化碳    叶绿体    不能    </p><p>【解析】</p><p>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30208246329_DA/SYS201905190916130208246329_DA.001.png" width="309" height="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p><p>(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进行实验时,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因此,该实验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对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其中乙中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对照组。 </p><p>(2)在光下,乙玻璃罩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小白鼠进行呼吸,一段时间内,小白鼠能够正常生活;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氧气,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因此,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氧气,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p><p>(3)实验中若没有光照条件,小白鼠不能生存,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小白鼠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植物根尖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32370199224_ST/SYS201905190916132370199224_ST.001.png" width="167"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____,②的结构名称是____。</p><p>(2)图中①处集中生长大量的根毛,使根的____增大很多倍,有利于根对____的吸收。</p><p>(3)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____(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土壤里的水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p></div></div>
<div><p>【答案】成熟区     伸长区    表面积    水和无机盐    大于    </p><p>【解析】</p><p>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吸水。</p><p>(1)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因此,图中①的结构名称是成熟区,②的结构名称是伸长区。</p><p>(2)通过(1)分析可知,图中①处集中生长大量的根毛,使根的表面积增大很多倍,有利于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p><p>(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吸水。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土壤里的水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部分因无叶绿体而呈白色。现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9/09/3ea8ab3b/SYS201905190916134361152119_ST/SYS201905190916134361152119_ST.001.png" width="151"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滴加碘液后,叶片的____处变成了蓝色。  </p><p>(2)实验中,如果乙处和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____,结论是___。甲处与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__。</p><p>(3)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即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____,并且释放出氧气;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把__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p></div></div>
<div><p>【答案】丙    有无光照    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有无叶绿体(素)    有机物    光能    </p><p>【解析】</p><p>《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从本质看,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p><p>(1)甲处(银边)不含叶绿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滴加碘液后,叶片的丙部分变成了蓝色。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的丙处变成了蓝色。</p><p>(2)实验中,如果乙处和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有光和无光。乙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实验结论是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甲处与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甲叶片的银边部分和丙绿色部分,甲处与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因此,实验中,如果乙处和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有无光照,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甲处与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有无叶绿体(素)。</p><p>(3)从本质看,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因此,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即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句容市七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