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ol type="1" style="margin:0pt; padding-left:0pt"><li style="margin-left:12.97pt; widows:0; orphans:0; padding-left:23.03pt; font-family:Calibri; font-size:10.5pt">【题目】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li></ol><p>A. 细胞 B. 组织 </p><p>C. 器官 D. 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p><p>A. 机器人 B. 珊瑚</p><p>C. 珊瑚虫 D. 钟乳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机器人、珊瑚、钟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BD错误;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p><p>A. 温度 B. 光照 C. 湿度 D. 土壤</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履虫能趋向肉汁,逃离食盐,这种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具有( )</p><p>A. 新陈代谢 B. 应激性 C. 变异 D.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草履虫会逃避食盐而趋向肉汁,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片小池塘 B. 一条河流 C. 道路两旁的行道树 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p><p>一片小池塘或一条小河二者不仅包含了生物部分,还具备了水、空气、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B不符合题意;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只有植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生物圈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统一体,还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p><p>A. 阳光→草→牛→虎 B. 玉米→鼠→细菌</p><p>C. 蛇→蛙→昆虫 D. 草→兔→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蛇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p>A. 植被被破坏 B. 环境污染 C. 缺水干旱 D. 食物链被破坏</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农作物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导致农业害虫大量繁殖,使粮食减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A错误.</p><p>B、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B错误.</p><p>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C正确.</p><p>D、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在2010年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进行人口普查时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p><p>A. 调查 B. 观察 C. 实验 D. 测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如观察法、实验法、资料收集法、调查法等。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p><p>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因此人口普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调查法。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b”,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p><p>A. b B. d C. q D. p</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p><p>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b”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q”。所以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b”,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q”。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鉴别一个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有没有</p><p>A. 细胞壁 B. 细胞核 c.叶绿体 C. 液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以,鉴别一个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应检查它有无细胞壁、液泡、叶绿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一滴生理盐水,其作用是 ( )</p><p>A. 杀死细胞 B. 减慢细胞运动</p><p>C. 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D. 分散细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p><p>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其中在“滴”这一步,滴的是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为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这样可以使口腔上皮细胞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因失水而皱缩,更容易看清楚细胞的结构。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构成细胞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p><p>A. 水 B. 无机盐 C. 灰烬 D. 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机物,一类是有机物。</p><p>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灰烬、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 )</p><p>A. 蛋白质 B. 细胞膜</p><p>C. 叶绿体 D. 染色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p>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从婴儿成长为成年,与此有关的是 ( ) </p><p>A. 细胞的分裂 B. 细胞的生长</p><p>C.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 细胞的癌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br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p><p>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不同的器官构成生物体。所以与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的共同结果。因此与人从婴儿成长为成年,有关的是细胞的分裂和生长。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结构层次上看,构成人体的正确顺序是 ( )</p><p>A. 细胞 → 系统→组织 → 器官 → 人体</p><p>B. 细胞 → 组织 → 器官 →系统 → 人体</p><p>C. 细胞 → 器官 → 组织 → 系统 → 人体</p><p>D. 细胞 → 组织 → 系统 → 器官 → 人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p><p>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5.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存在于</p><p>A. 目镜上 B. 反光镜上 C. 物镜上 D. 玻片标本上进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小污点,小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小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小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转动玻片标本和物镜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说明小污点一定在目镜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已知一台显微镜,它有5×、10×、15×三个目镜,有×10、×45两个物镜,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低放大倍数和最高放大倍数分别是( )</p><p>A. 50 225 B. 100 450 C. 50 675 D. 150 675</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最低的放大倍数就是选择目镜和物镜都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最高的放大倍数就是选择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最大的。在所有的目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15×,放大倍数最小的是5×;在所有的物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40×,放大倍数最小的是10×。所以此显微镜最低放大倍数为:5×10=50(倍);最高放大倍数为:40×15=600(倍)。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光线太亮需要调暗时,应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 )</p><p>A. 平面镜、大光圈 B. 平面镜、小光圈</p><p>C. 凹面镜、小光圈 D. 凹面镜、大光圈</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光圈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p><p>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光线太亮,为了控制进光量,使视野变暗,应该选用较小的光圈、平面镜。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切番茄时流出的汁液来自 ( )</p><p>A. 细胞质 B. 液泡</p><p>C. 细胞核 D. 细胞任何部分液体的总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p><p>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所以切番茄时流出的汁液来自液泡。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p><p>①染色② 取材③擦拭载玻片、盖玻片④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⑤盖盖玻片 ⑥ 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平</p><p>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④②⑥⑤①</p><p>C. ③②⑥⑤④① D. ④②①③⑤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p><p>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br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br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br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br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br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r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br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br />综上所述正确顺序: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②取材、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平、⑤盖盖玻片、①染色。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p><p>A. 变形虫 B. 酵母菌 C. 草履虫 D. 病毒</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p><p>变形虫、酵母菌、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单细胞生物。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的生命开始于</p><p>A. 卵细胞 B. 精子 C. 受精卵 D. 白细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胚胎,胚胎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的生命起始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藕断丝连”中的“丝”属于( )</p><p>A. 输导组织 B. 保护组织</p><p>C. 营养组织 D. 机械组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p><p>藕丝是藕的导管壁增厚部连续成螺旋形的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属于输导组织。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构建生物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的结果是( )</p><p>A. 促进细胞分裂 B. 促进细胞生长</p><p>C. 形成不同的器官 D. 形成不同的组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p><p>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在构建生物体的过程中,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组织。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动物体相比,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p><p>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p><p>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植物体无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165241944793_ST/SYS201905210913165241944793_ST.001.png" width="275"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草在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扮演的角色是 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_________和非生物部分。</p><p>(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_是相对稳定的,这叫生态平衡。</p><p>(3)图中的鼠和食草昆虫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在草→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p><p>(4)青蛙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随着蛇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________的。</p></div></div>
<div><p>【答案】生产者 5 分解者 数量 比例 竞争 蛇 太阳能 自动调节 有限 </p><p>【解析】</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br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草属于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图中食物链包括: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草→食草昆虫→青蛙→蛇;草→鼠→蛇,共5条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p><p>(2)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叫生态平衡。</p><p>(3)图中的鼠和食草昆虫都以草为食,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在草→鼠→蛇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蛇。</p><p>(4)在此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草能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是生产者,其它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草为食,所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所以青蛙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随着蛇的数量增加,鼠的数量减少,从而避免了鼠害对草的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168504624840_ST/SYS201905210913168504624840_ST.001.png" width="286"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动物细胞不具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p><p>(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填序号) ,葡萄里的甜味物质来自细胞的____________。</p><p>(3)图中B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染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p><p>(4)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它靠____ 呼吸。</p></div></div>
<div><p>【答案】甲 A细胞壁 E液泡 F叶绿体 F 液泡 控制物质进出 碘液 细胞核 表膜 </p><p>【解析】</p><p>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图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E液泡,F 叶绿体。</p><p>(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E液泡和F叶绿体。因此,甲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乙图是植物细胞示意图。</p><p>(2)图中结构F名称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E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葡萄里的甜味物质来自细胞的液泡。</p><p>(3)图中B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上的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具有控制进出的作用,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染色的液体是碘液;细胞核里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所以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p><p>(4)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它靠表膜进行呼吸。</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170676254811_ST/SYS201905210913170676254811_ST.001.png" width="515" height="1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_______ 和_______两种环境,以便对照。其中实验组是 _________________ 。</p><p>(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 _________ 。为什么要计算平均值? _____________。</p><p>(4)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需要给鼠妇提供干燥、潮湿两种环境。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实验用的鼠妇?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光 阴暗 明亮 明亮组 平均 减小实验误差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土壤湿度 放回大自然 </p><p>【解析】</p><p>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光。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p><p>(1)某班同学要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p><p>(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所以实验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其中实验组是明亮组。</p><p>(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p><p>(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阴暗环境下的鼠妇数目多,明亮环境中鼠妇数目少,说明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干燥、潮湿两种环境。实验结束后,应该把这些鼠妇放回大自然。</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显微镜结构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cf573c94/SYS201905210913172407383373_ST/SYS201905210913172407383373_ST.001.png" width="333" height="2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像,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它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玻片应向________移.目镜10×,物镜40×,那么该显微镜放大______倍. </p><p>(2)要使镜筒大幅度升降,需要转动_______填序号),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边注视着[ ]__________,避免把玻片标本压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_______ 的,显微镜对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__________的。</p><p>(3)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中细胞数目_________,体积_________。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慢慢盖上,目的是避免出现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倒 左上方 400 ④ ②物镜 薄而透明 白亮 减少 增大 气泡 </p><p>【解析】</p><p>图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p><p>(1)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因此若使用放大倍数为目镜10×,物镜40×的镜头组合,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p><p>(2)要使镜筒大幅度升降,需要转动④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边注视着②物镜,避免把玻片标本压碎。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可到达眼睛以便观察。显微镜对光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白亮的。</p><p>(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所以将显微镜的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会减少,体积增大。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慢慢盖上,目的是避免出现气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