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23:3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招待客人就餐时,不该在食谱中出现的是(   )</p><p>A. 清炖鲫鱼    B. 粉蒸牛排    C. 干锅鸡丁    D. 红烧娃娃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关知识点。</p><p>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每一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一旦消失不能再生.娃娃鱼属于濒危动物,因而需要保护,不能捕杀。<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造成这次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p><p>A. 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    B. 上游水库泄洪过快</p><p>C. 三江源地区植被遭到破坏    D. 长江口热带风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因此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三江源地区植被遭到破坏,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p><p>A. 酸雨    B. 臭氧层破坏</p><p>C. 水污染    D. 温室效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世界范围看,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含氟的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含氟的化合物主要是在冰箱、空调中的一些制冷剂等。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水污染不属于世界三大环境问题,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p><p>A. 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p><p>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p><p>C.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p><p>D. 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据此答题。</p><p>A、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因此A措施易导致相反的效果。<br />B、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故B措施不会造成相反的效果。<br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故C措施不会导致相反的效果。<br />D、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此措施不易形成相反的效果。<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情况中可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p><p>①煤的燃烧  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  ④飞机    ⑤汽车尾气的排放</p><p>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③    D. ①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对空气的污染,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p><p>煤的燃烧和鞭炮的燃放会产生有毒气体SO&#xa0;2&#xa0;等;飞机、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工业废气中含有更多的有毒、有害气体。</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保护物种的最佳措施(   )</p><p>A. 植树造林    B. 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p><p>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封山育林 ,禁止砍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思考答题。</p><p>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和植树造林等,都是保护物种的措施,而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只能够在短时期内保护森林植被。<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p><p>A. 埋入土里    B. 丢入垃圾箱</p><p>C. 烧掉    D. 收集起来交给有关部门处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废电池的处理。解答时可以从废电池的危害、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措施方面来切入。</p><p>废电池的危害:当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反应完全后,电池再也不能供电了,成了一颗废电池。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 一平方米 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 60 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 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污染中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p><p>A. 沙尘暴    B. 汞镉等有毒物质    C. 二氧化硫    D. 氟利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汞、镉等有毒金属,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就不容易被分解,而且会随着食物链中各成分级别的升高而浓度逐渐增加,人通常位于食物链最高级别,所以受到的危害最严重。</p><p>A“沙尘暴”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不是通过食物链进入。<br />B“汞、镉等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br />C“二氧化硫”一般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br />D“氟利昂”是一种制冷剂,它对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有极大的危害。<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臭氧层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臭氧层可以吸收和过滤太阳光中大量的(  ),从而有效的保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p><p>A. 红外线    B. 可见光    C. 宇宙射线    D. 紫外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可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的大量的紫外线。</p><p>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达到地面。<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比种植了橙、圆柏、法国梧桐等植物的绿化区里的多7倍以上。这说明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个作用是(    )</p><p>A.过滤尘埃        B.消除噪声</p><p>C.杀死细菌        D.调节气候</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经研究,森林中的植物,如杉、松、桉、杨、圆柏、法国梧桐等能分泌出一种带有芳香味的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双萜类气体“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白喉、伤 寒、结核、痢疾、霍乱等病菌.据调查,在干燥无林处,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400万个病菌,而在林荫道处只含60万个,在森林中则只有几十个了;闹市区植 被少,因此,闹市区空气中的细菌比绿化地区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我国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p><p>A. 人口的过度增长    B. 常年的水旱灾害</p><p>C. 臭氧层空洞    D. 野生动植物死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生态平衡的原理,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p><p>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过度增长。<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引进善于吃虫子的鸟,对本地环境肯定有好处</p><p>B.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p><p>C. 治理太湖水污染就应该停止太湖周边一切产生污水的生产活动</p><p>D. 生态系统总是可以自行消化各种污染物,人类不应该干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盲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引进善于吃虫子的鸟,对本地环境不一定有好处,A错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正确;治理太湖水污染,仅停止太湖周边一切产生污染的生产活动,不能治理彻底,C错误;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大力提倡使用绿色环保型电冰箱,与其它冰箱相比,主要是它对环境不产生(  )</p><p>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p><p>C. 固体废弃物污染    D. 噪声污染</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绿色环保型电冰箱指的是冰箱制冷剂和发泡剂不含有对人类有危害的成分,主要是采用丙烷及丁烷等来代替氟利昂,不含有破坏臭氧层的成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你发现有人捕杀青蛙、偷猎鸟类 ,或者知道有人盗伐林木,你觉得最好是(   )</p><p>A. 去和他们辩论,不让他们这样做</p><p>B. 将这些人抓住,扭送公安机关</p><p>C.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p><p>D. 告诉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知识点。</p><p>滥杀青蛙、偷猎鸟类、或者盗伐林木,这些行为都能够破坏生态环境,所以我们都应该制止这些行为。但我们是青少年,力量还有限,为了自身安全,所以遇上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要跟他们辩论,最好是告诉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通过模拟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试验得出的结论是( )</p><p>A. 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B. 降低种子的萌发率</p><p>C. 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D. 无法确定对种子萌发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硫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因此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通过实验这些种子全部或大多数不萌发(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种子萌发受酸雨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环保小组正在热烈讨论: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便于回收再利用,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意见,总结出来的主要有以下几条,请你选择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   )</p><p>A.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工业垃圾、其他类</p><p>B. 生物类  非生物类</p><p>C. 金属类、纸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p><p>D. 玩具类、包装类、食品类、其他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如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p><p>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及无害处理,对可利用的资源再利用。 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防止环境污染,造福人类.比较好的分类方法是金属类、纸类、竹木类、玻璃类、塑料类。<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研究酸雨的实验中,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可靠,需要做(   )</p><p>A. 酸土试验    B. 大气试验    C. 对照试验    D. 海水提取试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p><p>在科学探究中,如何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br />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小镇先后建立了多种乡镇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小镇的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据环保部门测定:小镇上的声响日平均为90dB,1998年,连续三个月降雨的pH值3.6~4.6,河水的含氧量为2mg/L。使鱼类死亡,人们受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p><p>①该镇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p><p>②该镇所降雨水为酸雨 </p><p>③酸雨直接危害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的叶和芽 </p><p>④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治理的根本措施 </p><p>⑤应严格控制企业种类,尽量单一 </p><p>⑥尽量避免人员流动</p><p>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意可知:①该镇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①正确;<br />②该镇所降雨水pH值3.6~4.6,为酸雨,②正确;<br />③酸雨直接危害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的叶和芽,③正确;<br />④严格控制污染源是治理的根本措施,④正确;<br />⑤应严格控制企业种类,尽量单一,与减少污染无关,⑤错误;<br />⑥尽量避免人员流动,于减少污染无关,⑥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p><p>材料一:云南省镇雄县某地炼制硫磺,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等的废气,以致常降酸雨,庄家被毁,居民外流。</p><p>材料二:某地一场较大范围的酸雨,植物叶面遭腐蚀,产生大量斑点而坏死,同时还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西瓜大面积绝产,并造成一些树木死亡,损失惨重。</p><p>材料三: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一中常见气体。人类目前由于过度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形成全球性的气候异常。</p><p>(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成该地区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 </p><p>(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哪些不利影响。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温室效应的影响?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该地区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直接原因是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酸雨对植物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叶,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①开发不产生温室效应的新能源;②开发节能技术,节约能源;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p><p>【解析】</p><p>材料一是告诉我们二氧化硫的来源;材料二是说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材料三是过度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p><p>(1)由材料一可知炼制硫磺,排出大量含二氧化硫等的废气,以致常降酸雨使该地区生态平衡被破坏因此直接原因是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br />(2)由材料二可知酸雨对植物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叶,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br />(3)由材料三可知过度使用煤和石油,以及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因此可以:①开发不产生温室效应的新能源;②开发节能技术,节约能源;③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p><p>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施用化肥和农药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了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p><p> 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水稻数据基因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的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p><p>(1)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构的_____中。</p><p>(2)施用化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因为化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_____</p><p>A. 无机盐  B.  有机物</p><p>(3)“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了人们的餐桌”。说明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将危害__________的健康。</p><p>(4)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是由限的。</p><p>(5)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_________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p><p>(6)你认为,“绿色超级稻”的推广种植,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积极意义?</p></div></div>
<div><p>【答案】胚乳    A    人类    自动调节    基因    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p><p>【解析】</p><p>(1)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储存营养的部位是胚乳。 </p><p>(2)植物需要含氮磷钾三种无机盐。</p><p>(3)生物富集随食物链逐级递增。</p><p>(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p>(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1)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其中胚乳的作用是储存营养。<br />(2)植物的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化肥是化学肥料的简称,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无机盐。<br />(3)人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在人吃水稻这条食物链中,由于生物富集现象,有毒物质将会对人危害最大。<br />(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出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br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基因的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br />(6)“绿色超级稻”不打农药少施化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为了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在下述实验步骤(1)、(2)、(3)中各有一处错误和不妥之处,请改正并预测试验现象及结论。</p><p>实验步骤:(1)制备废电池夜:将一节5号电池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后得到废电池液待用。(2)浸种:取A.、B.两个烧杯。A.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废电池液浸泡;B.杯中放入若干粒玉米种子,用清水浸泡。(3)发芽:取A.、B.两个培养皿在底部铺上两层纱布,分别放上用废电池液和清水浸泡过的种子,均加入清水到种子的半高,放入30℃培养箱中发芽。(4)当种子发芽到1.5厘米时,分别统计发芽率。</p><p>改正:</p><p>(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预测试验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将一节5号电池应先打碎或打洞    B杯中放入若干粒玉米种子改为B.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    均加入清水到种子的半高改为分别加入废电池液和清水到种子的半高    (1)若A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率高于B.中的,说明废电池液对生物有利。(2)若A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率低于B中的,说明废电池液危害生物的生活。(3)若A、B培养皿种子的发芽率无明显的差别,说明废电池液对生物无明显影响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的实验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设计的关键是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p><p>该实验的变量是废旧电池,A组和B组对照,说明旧电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br />(1)制备废电池液:将一节5号电池应先打碎或打洞,浸泡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2-3天后得到电池液备用。<br />(2)浸种:取A、B两个烧杯。A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废电池液浸泡。B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形成单一变量。<br />(3)发芽:取A.B两个培养皿在底部铺上两层纱布,分别放上用废电池液和清水浸泡过的种子,分别加入适量的废电池液和清水,放在30℃培养箱中发芽。预测试验现象及结论:<br />(1)若A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率高于B中的,说明废电池液对生物有利。<br />(2)若A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率低于B中的,说明废电池液危害生物的生活。<br />(3)若A、B培养皿种子的发芽率无明显的差别,说明废电池液对生物无明显影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为此,某校自然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该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取该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一。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07596b4f/SYS201905210914203476618134_ST/SYS201905210914203476618134_ST.001.png" width="221" height="2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07596b4f/SYS201905210914203476618134_ST/SYS201905210914203476618134_ST.002.png" width="241" height="2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图甲可以看出该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以_______________为主。</p><p>(2)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p><p>A..有害元素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增加而加大</p><p>B.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p><p>C..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p><p>(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市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设想(写两点)</p></div></div>
<div><p>【答案】有机物或A    B    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加强科研,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    </p><p>【解析】</p><p>根据题中的信息以及扇形图中各个项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p><p>(1)根据调查结果图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占总量的54.0%;。<br />(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br />(3)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制成肥料;制沼气;垃圾发电;回收废电池;不乱扔垃圾;加强科研,提高垃圾的利用效率。</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做一做:〔小实验〕探究不同的商品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p><p>试验一:取塑料袋和纸袋各四个,置于露天土壤上,观察气变化(性状、颜色、气味、及腐烂度等),每个2天做一次记录。</p><p>试验二:取塑料袋和纸袋各四个,分别埋于地面以下2米的泥土中60天,观察其变化,每隔10天做一次记录。</p><p>试验三:取塑料袋和纸袋各四个,分别置于密封的室内,在室内各放入5只蟑螂和三只蝴蝶。用火柴点燃塑料袋和纸袋,观察其变化(气味、颜色、蝴蝶和蟑螂的反应等)。预测结果:</p><p>试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试验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试验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纸袋会皱缩,并慢慢变黑,最后腐烂掉。而塑料袋却没有任何变化    纸袋很快就腐烂掉了,而塑料袋却没有腐烂    塑料袋燃烧冒出浓烟,并放出难闻的气体,5只蟑螂和3只蝴蝶也死了一半;而纸袋燃烧并不放出难闻的气味;5只蟑螂和3只蝴蝶生活状态良好    </p><p>【解析】</p><p>此题是以不同的商品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的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切入。</p><p>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变量引起的。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p><p>通过以上试验可知,不同的商品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p><p>通过以上试验,预测结果是:</p><p>试验一:纸袋会皱缩,并慢慢变黑,最后腐烂掉,而塑料袋却没有任何变化。</p><p>试验二:纸袋很快就腐烂掉了,而塑料袋却没有腐烂。</p><p>试验三:塑料袋燃烧冒出浓烟,并放出难闻的气体,5只蟑螂和3只蝴蝶也死了一半;而纸袋燃烧并不放出难闻的气味;5只蟑螂和3只蝴蝶生活状态良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过程设计如下:</p><p>(1)提出问题:酸雨对生物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制定计划:</p><p>①在一个花盆里播种一粒玉米,将其培育成幼苗。</p><p>②在食醋中加入清水,做成“模拟酸雨”,pH控制在3左右。</p><p>③向花盆内的玉米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p><p>(4)观察后写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本实验不合理的地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有影响吗    酸雨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花盆中的玉米幼苗死亡    酸雨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幼苗太少,偶然性太大    </p><p>【解析】</p><p>本题以探究酸雨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答时从根据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等方面入手。</p><p>(1)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来设计,该同学要探究的是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所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玉米幼苗和模拟酸雨,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酸雨对生物有影响吗?</p><p>(2)作出的假设是根据问题来的,故是酸雨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p><p>(3) 向花盆内的玉米幼苗喷洒“模拟酸雨”,酸雨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危害植物的叶,毒害植物,使植物死亡。</p><p>(4)由(3)得出的结论为:酸雨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p><p>(5)本实验有两处不合理的地方:(1)没有设计对照实验,无法对照。(2)实验用的幼苗只有一棵太少,偶然性太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生物下册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