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二中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能营造如此庞大“工程”的“建筑师”是直径只有几毫米的腔肠动物--珊瑚虫。那么小小的珊瑚虫用于捕食的结构是( )</p><p>A. 体壁 B. 口 C. 触手和刺细胞 D. 消化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腔肠动物的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p><p>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刺细胞内大多分布在外胚层和触手上,内有有刺丝和毒液,以利于捕捉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水螅中,刺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是( )</p><p>A. 基盘 B. 口 C. 口和基盘 D. 触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将水螅放在培养皿中,等它身体完全伸展以后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它的身体呈指状(圆筒型),长约1厘米。附着在物体上的一端称为基盘。身体呈指状,肉眼可以看见,上端有口,另一端有口,口的周围有6-10条细长的触手,满布刺细胞和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水螅刺囊细胞的刺针先受到刺激,刺囊细胞因受到刺激而释出刺囊,刺囊弹出翻出长管,再刺入猎物体分泌毒液,把食物麻醉。麻醉后的食物再利用触手将食物放入口,然后吞入消化腔中,内层细胞进行消化工作,最后体内获得养分。刺细胞集中分布在水螅的触手部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与蚯蚓属于同一类动物的一组是( )</p><p>A. 水蛭、蛔虫 B. 水蛭、沙蚕</p><p>C. 蛔虫、蚜虫 D. 水蛇、沙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水蛭、沙蚕等,而蛔虫身体细长属于线形动物,蚜虫属于节肢动物.水蛇生活在水中,有时也能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体表有细鳞,为爬行动物</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环节动物的结构或特征中,与运动无关的是( )</p><p>A. 环带 B. 疣足 C. 体壁的肌肉 D. 身体分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环带与蚯蚓的生殖有关,与蚯蚓的运动无关,A符合题意;<br />刚毛、体壁的肌肉、身体体节都与运动有关,B、C、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养殖珍珠的人常将异物种入珍珠蚌体内,珍珠蚌就能产生珍珠质将异物包裹,形成珍珠。异物种入的部位是( )</p><p>A. 外套膜 B. 斧足 C. 鳃 D. 贝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p><p>珍珠蚌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与同侧贝壳紧贴,构成外套腔。当我们掰开一个河蚌的壳后就可看到贴在贝壳上的这一片状结构。蛤、蚌类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从以上可看出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养殖珍珠的人常将异物种入珍珠蚌体内,珍珠蚌就能产生珍珠质将异物包裹,形成珍珠。异物种入的部位是外套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河蚌、蜗牛、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其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p><p>A. 体型呈辐射对称 B. 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p><p>C. 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D. 有口无肛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软体动物的共同特征,可结合其主要特征来分析。</p><p>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用鳃进行呼吸。</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节肢动物特征的是( )</p><p>A. 正是河豚欲上时 B. 儿童急走追黄蝶 C. 蝉噪林逾静 D. 早上蜻蜓立上头</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节肢动物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p><p>河豚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具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A符合题意,;<br />蝴蝶身体分部,而且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B不符合题意;<br />蝉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C不符合题意;<br />蜻蜓属于昆虫,具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特征,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蝗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 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蝗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p><p>B. 蝗虫的成虫后翅很薄,适于飞翔,所以活动范围较大</p><p>C. 蝗虫的成虫有外骨骼,在生长发有过程中有蜕皮现象</p><p>D. 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器官不是肺,而是开口于头部的气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蝗虫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蝗虫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p><p>A、蝗虫适宜生活在干旱的陆地环境,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给蝗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故A正确;</p><p>B、蝗虫成虫后翅很薄,适于飞行,所以活动范围较大,故B正确;</p><p>C、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故C正确;</p><p>D、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器官不是肺,而是开口于胸部和腹部的气管,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两只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向上,并将其胸、腹部浸没在水中,让乙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结果是</p><p>A. 甲蝗虫先死亡 B. 乙蝗虫先死亡</p><p>C. 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D. 两只蝗虫都不会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但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管。所以,乙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能进行呼吸,没有死,而甲蝗虫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只露头的,无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而窒息而死。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蝗虫是一种能飞翔的昆虫,翅和足是它的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 )</p><p>A. 头部 B. 胸部 C. 腹部 D. 尾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蝗虫的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具有两对翅,大多能够飞行,气管是昆虫呼吸的器官,进行气体交换。</p><p>蝗虫的胸部是运动中心,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运动能力强,扩大了昆虫的分布范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洞螈,形似神话描述中的“龙”。它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身长不到30厘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细小。有发达的外鳃3对,羽状鳃红色。头狭小,软骨质。眼退化,无眼睑,但感光灵敏。终生底栖在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依据其特征判断它应该属于( )</p><p>A. 鱼 B. 两栖动物 C. 爬行动物 D. 哺乳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据此答题。</p><p>水生的洞螈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p><p>A.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p><p>B.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p><p>C.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能在水中游泳</p><p>D. 它们终生生活在陆地上,在陆地上用肺呼吸</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p><p>A、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故A错误;</p><p>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才能完成,故B错误;</p><p>C、两栖动物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故C正确;</p><p>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蜥蜴和青蛙比,蜥蜴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其主要表现在( )</p><p>A. 用肺呼吸且肺泡数目多 B. 生殖发育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p><p>C. 皮肤表面有鳞甲 D. 心室内有不完全隔膜,动静脉血混合程度低</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精卵在水中结合,幼体蝌蚪在水中发育,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能够产大型硬壳卵,生殖和发育不需要水。这是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高等的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用皮肤和肺呼吸 B.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p><p>C.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 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类动物具有“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鱗片,卵生,体温不恒定”的特征,下列哪一组动物具有此特征( )</p><p>A. 马、鸡、蛇 B. 鲸鱼、娃娃鱼、鲤鱼</p><p>C. 扬子鳄、蜥蜴、甲鱼 D. 蝗虫、河蚌、蜗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据此答题。</p><p>有一类动物具有“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鱗片,卵生,体温不恒定”的特征,那么该动物属于爬行动物。</p><p>A、马属于哺乳动物,鸡属于鸟类,蛇属于爬行动物,故A不符合题意;</p><p>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鲤鱼属于鱼类,故B不符合题意;</p><p>C、扬子鳄、蜥蜴、甲鱼的身体表面有硬而干燥的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都属于爬行动物,故C符合题意;</p><p>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河蚌、蜗牛的身体柔软,用鳃呼吸,因此属于软体动物,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家鸽的形态与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f1872f27/SYS201905200909087452236238_ST/SYS201905200909087452236238_ST.001.png" width="120"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p><p>B. 家鸽进行一次呼吸,在2中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p><p>C. 骨骼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有的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p><p>D. 有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等特点。图中1气管,2肺,3气囊,据此解答。</p><p>A、家鸽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被覆羽毛,体温恒定,故A正确;</p><p>B、家鸽体内的3气囊与2肺相通,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在肺中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故B错误;</p><p>C、家鸽的骨骼很薄,有的骨愈合,有的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故C正确;</p><p>D、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龙骨突上有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关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p><p>B. 鱼用鳃进行呼吸,适于水中完成气体交换</p><p>C. 蛔虫的呼吸系统发达,与寄生生活相适应</p><p>D. 蜥蜴的体表覆盖鳞片,可适应较干旱的陆地生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生物具有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如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p><p>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A正确;<br />鱼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适于水中生活,B正确;<br />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与寄生生活相适应,C错误;<br />蜥蜴的角质鳞片可防止水分散失,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家鸽的肺和气囊都可以进行气体交换</p><p>B. 两栖动物的成体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p><p>C. 水中的氧气进入鱼体内的途径是水→口腔→鳃→血液</p><p>D. 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鸟类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p><p>(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p><p>(3)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鳃丝组成的,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p><p>(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p><p>A、家鸽有双重呼吸,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故A错误。</p><p>B、两栖动物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B正确;</p><p>C、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故C正确;</p><p>D、爬行动物体内受精,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在水中完成,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因此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适应能力强,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原因是其具有高度发达的( )</p><p>A. 大脑和感觉器官 B. 小脑和运动器官</p><p>C. 大脑和运动器官 D. 小脑和感觉器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大脑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行为中,由身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是( )</p><p>A. 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 失去雏鸡的母鸡照看小猫</p><p>C. 鸡群听到哨声,跑来索食 D. 黑猩猩利用木箱摘取香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br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鸡群听到哨声,跑来索食、黑猩猩利用木箱摘取香蕉,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C、D不符合题意;<br />失去雏鸡的母鸡照看小猫,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秃鹰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将动物的大骨骼抓到空中,扔在岩石上摔碎,便于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与此类似行为是( )</p><p>A. 羊羔跪乳 B. 孔雀开屏 C. 雄鸡报晓 D. 山雀偷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小秃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将动物的大骨骼抓到空中,扔在岩石上摔碎,便于吞食,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p><p>羊羔跪乳、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A、B、C错误;山雀偷奶是动物出生以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诗句都与生物学知识有关联。诗句“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有可能让你想到相应的动物活动的画面,请判断其中写到的动物行为,分别属于( )</p><p>A.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B.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p><p>C.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D.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2)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3)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4)迁徙行为是指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5)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p><p>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因此描述了昆虫的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因此描述了昆虫的繁殖行为。所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取食行为、繁殖行为,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以下各种动物行为语言中,能在同种个体间交流信息的是( )</p><p>A. 壁虎断尾 B. 乌贼释放墨汁 C. 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 D. 蜥蜴变色</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p><p>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告诉同伴有危险快逃,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而壁虎断尾、乌贼释放墨汁都是为了防御敌害,蜥蜴变色是一种保护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都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p><p>A. 首领狒狒优先享用食物</p><p>B. 一头金钱豹在草原觅食</p><p>C. 蜂群中工蜂喂养蜂王</p><p>D. 蚂蚁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p><p>A、首领狒狒优先享用食物,体现了群体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属于社会行为,故A正确;</p><p>B、一头金钱豹在草原觅食,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不具有社会行为,属于捕食行为,故B错误;</p><p>C、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蜂、工蜂,表明各有分工表明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故C正确;</p><p>D、蚂蚁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巢,表明蚂蚁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例子中,哪一项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p><p>A. 某个地区的蛙类被大量捕杀导致水稻发生了严重的虫灾</p><p>B. 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p><p>C.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能蜂或熊蜂</p><p>D.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p>动物能够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某个地区的蛙类被大量捕杀导致水稻发生了严重的虫灾,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蚂蚁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会行为,不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B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或蜜蜂帮助植物传粉,C不符合题意;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路过动物的皮毛上,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技术属于利用仿生( )</p><p>A. 试管婴儿</p><p>B. 转基因大豆</p><p>C. 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制造出雷达</p><p>D. 克隆羊多莉的出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不属于仿生技术,A错误;<br />转基因大豆属于转基因技术,属于生物反应器,不是仿生,B错误;<br />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制造出雷达属于仿生技术,C正确;<br />克隆羊是利用细胞核移植繁殖后代不是仿生,D错误。<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关于蛔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 生殖器官发达,消化器官简单</p><p>B. 体表有角质层</p><p>C. 有专门的运动器官</p><p>D. 属于线形动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的消化器官结构简单,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p><p>A、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消化器官简单,与寄生生活相适应,故A正确;</p><p>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防止人体小肠内消化液的侵蚀,故B正确;</p><p>C、寄生生活使蛔虫的运动、感觉器官器官退化,故C错误;</p><p>D、蛔虫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因此属于线形动物,故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资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p><p>在中国传说有水怪的地方很多,新疆的喀纳斯湖、青海湖、吉林长白山的天池、河南泌阳的铜山湖、四川的猎塔湖、湖北神农架长潭和西藏文部湖都传说有水怪出没.喀纳斯“水怪”是我国几大湖怪中唯一露出真面目的.经专家论证,喀纳斯水怪实际是一种被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性鱼类,长约12~15米,头部宽1.5米,重达2~3吨.它是凶猛的食肉型鱼类,小鱼、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獭甚至比自己体型大的同类都可成为它的食物.</p><p>(1)“水怪”的身体呈 _______,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p><p>(2)生物学家判断“水怪”属于鱼类,一是因为它通过_______呼吸,二是通过鳍协助__________和维持身体的_______,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p><p>(3)“水怪”之所以有很强的攻击性,是因为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这说明动物的结构和 ________ 是相适应的.</p></div></div>
<div><p>【答案】流线型 鳃 游泳 平衡 功能 </p><p>【解析】</p><p>鱼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和水中生活相适应的。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根据题干的分析可知,“水怪”属于鱼类,具备鱼类的特征。</p><p>(1)“水怪”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这种体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p><p>(2)“水怪”的体表覆盖鳞片具有保护作用,皮肤能分泌粘液,有利于减小身体与水之间的摩擦力,它通过鳃呼吸,通过鳍游泳和维持身体的平衡,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因此生物学家判断“水怪”属于鱼类。</p><p>(3)“水怪”之所以有很强的攻击性,是因为它生有锯齿状的锋利牙齿,它可以吃掉凶猛的食肉型鱼类、小鱼、野生水禽、大水鼠、水獭等,甚至比自己体型大的同类动物都可成为它的食物,这说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为家鸽示意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f1872f27/SYS201905200909096950352046_ST/SYS201905200909096950352046_ST.001.png" width="146"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填出①﹣③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p><p>(2)图中进行气体交换的部分是。</p></div></div>
<div><p>【答案】气管 肺 气囊 肺 </p><p>【解析】</p><p>(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鸟类的身体成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p><p>(2)图中所示的结构①是气管;③是气囊;②是肺。</p><p>(1)观图可知,图中①是气管;③是气囊;②是肺。</p><p>(2)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所以图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②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读图,填出以下部分的名称:</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f1872f27/SYS201905200909098171979197_ST/SYS201905200909098171979197_ST.001.png" width="353"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②_____,⑪_____</p><p>(2)当手臂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时,乙图③所示肌肉处于 ________状态。</p><p>(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③所示肌肉处于_______ 状态;⑥所示肌肉处于_______状态。</p><p>(4)当骨骼肌收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__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p></div></div>
<div><p>【答案】肌腹 关节囊 收缩 舒张 舒张 骨 </p><p>【解析】</p><p>(1)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p><p>(2)图甲是伸肘动作,其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图乙是屈肘动作,其中③是肱二头肌,④是肱骨,⑤是肘关节,⑥是肱三头肌;图丙中⑦是关节头、⑧是关节窝、⑨是关节腔、⑩是关节软骨、⑪是关节囊。</p><p>(1)观图可知,②是肌腹,⑪是关节囊;</p><p>(2)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是由③肱二头肌和⑥肱三头肌相互配合完成的。当图甲伸肘时,⑥肱三头肌收缩,③肱二头肌舒张;图乙屈肘时,③肱二头肌收缩,⑥肱三头肌舒张;所以当手臂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时,乙图③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p><p>(3)直臂手提重物时,③肱二头肌和⑥肱三头肌都收缩;当双手自然下垂时,③肱二头肌、⑥肱三头肌都舒张;</p><p>(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用此装置探究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请你回答下列各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f1872f27/SYS201905200909100443609168_ST/SYS201905200909100443609168_ST.001.png" width="167"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可以观察到最终都爬向_____岛,一段时间后再将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之间的“桥”对换,可以观察到蚂蚁通过“桥”爬向_____岛。(填“A““B',或“C“)</p><p>(3)实验中选用蚂蚁只数要多,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_____。</p><p>(4)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蚂蚁是通过_____进行通讯的。</p></div></div>
<div><p>【答案】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C A 避免偶然性 气味 </p><p>【解析】</p><p>(1)蚂蚁的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p><p>(2)动作、声音、气味叫做动物语言,蚂蚁的通讯方式是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p><p>(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1)本探究实验提出问题是“蚂蚁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此题作出的假设是“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p><p>(2)实验操作:A: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容器内盛装清水的目的是:创建三个小岛A、B、C;</p><p>B: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可以观察到最终都爬向 C 岛。一段时间后再将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之间的“桥”对换,可以观察到蚂蚁靠气味通过“桥”爬向 A 岛,在实验中不能直接用手来对换小木条,移动“桥”,因为手上的气味会粘到“桥”上,影响实验结果;</p><p>(3)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因此该实验使用多只蚂蚁而不是1只,并进行反复实验,这样可以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p><p>(4)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