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21:40

湖南省安仁县龙市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p><p>A. 血吸虫    B. 绦虫    C. 线虫    D. 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线形动物门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如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p><p>丝虫属于线形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钩虫属于线形动物;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选项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线性动物的是(   )</p><p>A. 蛔虫    B. 血吸虫    C. 蚯蚓    D. 河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线形动物门的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据此解答。</p><p>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血吸虫都属于扁形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属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p><p>A. 海龟、河蚌    B. 扇贝、章鱼</p><p>C. 海蜇、河蚌    D. 水蛭、蜗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常见的软体动物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河蚌,生活在陆地环境中的蜗牛,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乌贼、鲍鱼、扇贝、牡蛎等。</p><p>选项中河蚌、扇贝、章鱼、蜗牛的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河蚌、扇贝和蜗牛还具有贝壳,是软体动物;而海龟体表有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是爬行动物;海蜇的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水蛭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是环节动物。因此属于软体动物的一组是扇贝、章鱼。</p><p>故A、C、D错误, 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是(    )</p><p>A. 节肢动物    B. 环节动物    C. 软体动物    D. 鸟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p><p>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蝗虫的呼吸器官是</p><p>A. 气管    B. 肺    C. 鳃    D. 气囊</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蝗虫是属于昆虫,是用腹部内的气管进行呼吸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p><p>A. 体表有外骨骼</p><p>B.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p><p>C. 足和触角有分节现象</p><p>D. 体内有骨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鲫鱼的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     )</p><p>A. 划水游动    B. 平衡身体    C. 在水底支撑身体    D. 控制前进的方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鱼的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p><p>根据分析可知:胸鳍和腹鳍主要是保持鱼的躯体平衡,因此,鲫鱼胸鳍和腹鳍的主要作用是平衡身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相对于其他生殖方式而言,胎生的优势在于(   )</p><p>A. 增强后代体质    B. 降低出生个体数量    C. 提高后代个体数量    D. 提高后代成活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哺乳动物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p><p>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胎生减少了后代对环境的依赖,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代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p><p>A. 解剖观察法    B. 对照法和杂交法    C. 观察法和实验法    D. 建立资料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实验法④测量法等。</p><p>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两者的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捉到一只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亡的原因是</p><p>A. 水质有问题    B. 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p><p>C. 饥饿    D. 惊吓</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青蛙为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裸露,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把青蛙放到有较多水的浴缸中,水把其浸没,无法完成呼吸而缺氧窒息而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是哺乳动物的是                                     (    )</p><p>A. 蝙蝠    B. 袋鼠    C. 鸭子    D. 鲸</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鸭嘴兽是特例),哺乳等特征.</p><p>蝙蝠、袋鼠、鲸,胎生哺乳,体温恒定,体腔内有膈,是哺乳动物;鸭子体腔内没有膈,卵生,体表有羽毛,属于鸟类.</p><p>解:A、蝙蝠、B袋鼠、D鲸都具有胎生哺乳,体温恒定,体腔内有膈等特点,属于哺乳动物;C鸭子体腔内没有膈,卵生,体表有羽毛,属于鸟类.</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鸟类和哺乳动物更适合于陆地上生活的主要原因是</p><p>A.数量多,不易灭绝</p><p>B.个体大,生存能力强</p><p>C.群体生活,防御力强</p><p>D.结构复杂,恒温,运动机能完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神经系统发达等特征。鸟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鸟的骨胳中空,重量很轻;直肠很短,不储存粪便,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鸟类不仅有肺而且有气囊,双重呼吸提高呼吸的效率,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产生大量的热能适应飞行的需要;鸟类的胸肌特别发达;食量大,可以保证飞行时能量的供应。因此,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结构复杂、恒温、运动机能完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主要来自 ( )</p><p>A. 背肌    B. 翅膀上的肌肉    C. 腹肌    D. 胸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少先队员行队礼时,上臂肌肉的状态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9/10/a46a5b2c/SYS201808291013142436222845_ST/SYS201808291013142436222845_ST.001.png" width="114"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p><p>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p><p>C.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p><p>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 少先队员行队礼时,属于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蚯蚓走迷宫”的实验,说明蚯蚓具有的行为是(  )</p><p>A. 学习    B. 防御    C. 攻击    D. 逃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蚯蚓走迷宫”,是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B错误;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C错误;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典故属中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p><p>A. 鹦鹉学舌    B. 老马识途    C. 杯弓蛇影    D. 老鼠打洞</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p><p>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p><p>鹦鹉学舌、老马识途、杯弓蛇影,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老鼠打洞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护生态环境最有利(   )</p><p>A. 将沼泽地开垦为农田</p><p>B. 引进狐狸以避免草原上兔子泛滥</p><p>C. 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p><p>D. 把有毒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毒死有害的藻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p><p>沼泽属于生态系统系统,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不利于生态保护,A错误;</p><p>盲目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B错误;</p><p>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不会污染环境,起到控制虫害的目的,C正确; </p><p>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一般情况下工业废水也可以引发赤潮,如果工业废水能让有毒藻类死亡的话,同样对海洋中其它生物也是一种毒害,当然对保护生态环境不利了,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草→鼠→狐”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将会(   )</p><p>A. 缓慢上升</p><p>B. 迅速上升</p><p>C.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p><p>D. 仍保持相对稳定</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若消灭了全部的狐,鼠失去天敌,数量会迅速上升,不符合题意若消灭了全部的狐,数量会迅速;上升,但随着鼠数量增多,由于种内斗争加剧,鼠数量又会减少,不符合题意;若消灭了全部的狐,数量会迅速上升,但随着鼠数量增多,由于种内斗争加剧,鼠数量又会减少,符合题意;鼠失去天敌,数量会迅速上升,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p><p>A. 迷彩服    B. 飞机    C. 荧光灯    D. 孔雀舞</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据此作答。</p><p>迷彩服是人们模仿变色龙的体色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原理制造的,是仿生,A不符合题意;</p><p>模仿鸟的外形制造的是飞机,属于仿生的应用,B不符合题意;</p><p>荧光灯的制作是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造了荧光灯,属于仿生的应用,C不符合题意;</p><p>孔雀舞是人类模仿孔雀的动作而编制的舞蹈,不是仿生,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基本的环境条件</p><p>B.只要人类不直接捕杀大熊猫,大熊猫就不会灭绝</p><p>C.人类活动使一些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p><p>D.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十分重要</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能为动物提供充足的水分、食物、隐蔽和繁衍场所等基本环境条件,离开那样的地方,就必然威胁到动物的生存,这种环境才可以被叫做“栖息地”,是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基本的环境条件,A正确;栖息地的破坏也会使大熊猫灭绝,B错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C正确;生物的栖息地是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保护它们十分重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直臂垂直提起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何种状态(     )</p><p>A. 收缩、收缩    B. 收缩、舒张    C. 舒张、收缩    D. 舒张、舒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每完成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发生收缩或舒张,牵拉所附着的骨骼,使之围绕关节活动,而产生运动。</p><p>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当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直臂提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育雏期的母鸡抚育小猫属于                                  (     )</p><p>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p><p>C.学习行为      D.不能确定的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母鸡育雏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学习行为最复杂而且高等的是                               (     )</p><p>A.爬行动物        B.鱼类         C.哺乳动物        D.鸟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鼠学习就快得多,对于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形成的行为,学习行为越多,适应能力越强,在爬行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中最高的是哺乳动物,因此学习行为最复杂而且高等的是哺乳动物,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p><p>A. 益虫被大量消灭    B. 食虫鸟大量减少    C. 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D. 环境污染严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大量使用农药,反而使害虫增多,原因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p><p>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运动是以_____为杠杆、_____为支点、_____收缩为动力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骨;关节;骨骼肌</p><p>【解析】</p><p>人体的运动是由骨骼肌受到刺激后产生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形成各种动作,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是高等生物,地球上大约有4 000多种,除极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      、     等特征。</p></div></div>
<div><p>【答案】胎生;哺乳</p><p>【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其它类动物没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写出你自己身上的两个关节:       关节,       关节。</p></div></div>
<div><p>【答案】指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任写两个)</p><p>【解析】</p><p>试题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有的骨连结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结,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结,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昆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 三部分,体表覆盖有_________ ,用来保护和支持躯体 ,防止体内水分的丧失。</p></div></div>
<div><p>【答案】头部    胸部    腹部    外骨骼    </p><p>【解析】</p><p>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胸、腹三部分,体表被覆外骨骼,据此答题。</p><p>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为感觉和摄食中心;昆虫的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但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一段时间后要“蜕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个体之间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进行交流。</p></div></div>
<div><p>【答案】动作    声音    气味    </p><p>【解析】</p><p>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p><p>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个体之间可以通过动作、声音、气味三种方式进行交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p></div></div>
<div><p>【答案】 骨骼; 骨骼肌;</p><p>【解析】</p><p>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合骨骼肌组成的,骨、骨连结构成了哺乳动物的骨骼。</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下列动物的特征回答问题:</p><p>A.软体动物 B.腔肠动物 C.甲壳动物 D.昆虫类 E.鸟类 F.哺乳动物 G.鱼类</p><p>(1)体温恒定的有        。</p><p>(2)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是        。</p><p>(3)具有蜕皮现象的是      。</p><p>(4)用肺呼吸并有气囊辅助呼吸的是      。</p><p>(5)消化管有口无肛门的是        。</p><p>(6)根据动物体内有无        可将以上动物分成两类,其中无脊椎动物有        ,脊椎动物有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E、F</p><p>(2)G</p><p>(3)D</p><p>(4)E</p><p>(5)B</p><p>(6)脊柱;A、B、C、D;E、F、G</p><p>【解析】</p><p>试题分析:(1)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属于体温恒定的是E鸟类和F哺乳动物。</p><p>(2)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是G鱼类</p><p>(3)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的昆虫有蜕皮现象如蝗虫,有的昆虫如蜜蜂没有蜕皮现象。因此具有蜕皮现象的是D昆虫类。</p><p>(4)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因此用肺呼吸并有气囊辅助呼吸的是E鸟类。</p><p>(5)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因此消化管有口无肛门的是B 腔肠动物.</p><p>(6)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A 软体动物、B 腔肠动物、C甲壳动物,昆虫类等。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E鸟类、F哺乳动物、G鱼类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动物上、下颌骨及牙齿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与牙齿有关的问题。</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c8b6c213/SYS201905200910339659629673_ST/SYS201905200910339659629673_ST.001.jpeg" width="170"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填写名称:①              ②           </p><p>(2)与该动物牙齿相比较,狼的牙齿了&#xa0;________  ,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根据该动物牙齿的分化情况可以推断:该动物是___________食性动物,推断的理由是                    ;从此图可以推断该动消化管的特点是                        </p></div></div>
<div><p>【答案】(1)门齿、   臼齿 (2)犬齿、   撕裂食物 </p><p>       (3)草、     犬齿退化、     消化管长,盲肠发达</p><p>【解析】门齿是用于切断食物的,臼齿是用于磨碎食物的,该动物没有犬齿,犬齿是用于撕裂食物,所以该动物是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的盲肠发达,用于消化草纤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料题: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中,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如小虾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获食物。</p><p>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猴子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学习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p><p>(2)上述实验证明,某些________动物也可以形成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______,能利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大大增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p></div></div>
<div><p>【答案】生活经验    学习    鱼类/低等    复杂    适应复杂环境    </p><p>【解析】</p><p>试题本题考查学习行为的概念和不同动物的学习本领不同.</p><p>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资料中章鱼经过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获食物,可以知道章鱼是软体动物比较低等,而猴子为哺乳动物为高等动物,所以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p><p>故答案为:(1)生活经验;学习</p><p>(2)低等; 复杂;适应复杂环境</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c8b6c213/SYS201905200910342492808311_ST/SYS201905200910342492808311_ST.001.png" width="333"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的原因是细菌和真菌将它们分解成为气体A________和无机盐、水。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________角色。</p><p>(2)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物质B________分解,变成简单的________如水、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所利用。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二氧化碳    分解者    有机物    无机物    数量    所占比例    </p><p>【解析】</p><p>(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图中A为二氧化碳,B为有机物。</p><p>(1)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的原因是细菌和真菌将它们分解成为气体A 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水,又成为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p><p>(2)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物质B有机物分解,变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所利用。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片水稻田的生态系统中,昆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昆虫为食。三者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图中各长方形的长度分别表示上述三种生物的数量,长方形越长,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c8b6c213/SYS201905200910344253184131_ST/SYS201905200910344253184131_ST.001.png" width="158"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消费者是_______。(填序号)</p><p>(2)如果大量捕食青蛙,该生态系统中数量会明显增加的生物是 ___________,明显减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p><p>(3)如果该稻田被农药污染,_________体内农药含量最多(填序号),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C    AB    B    C    A    生物富集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p><p>(1)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递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一般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所以C是生产者——水稻,B、A是消费者。</p><p>(2)根据生物数量多少,可判断此食物链为:C→B→A。若处于“天敌”地位的C青蛙大量被捕食,其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则造成被捕食者B昆虫明显增加,那么随着昆虫数量的增加,C水稻会明显减少。</p><p>(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C→B→A,A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农药含量最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和实验结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蚯蚓身体的哪一端对光敏感。</p><p>(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设计实验:实验材料用具:蚯蚓、手电筒</p><p>(4)(3分)实施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发现,蚯蚓的头部对光刺激的反应 ______________,而身体的后端对光刺激的反应不大。</p><p>(6)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p><p>(7)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蚯蚓身体的哪端对光敏感呢    蚯蚓身体前端对光敏感    用手电反复照射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观察;这样重复观察3次    较大    蚯蚓身体的前端对光较敏感    光    </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环带。蚯蚓身体的前端对光较敏感。</p><p>(1)探究:蚯蚓身体的哪一端对光敏感。因此提出的问题是:蚯蚓身体的哪端对光敏感呢?</p><p>(2)作出假设:蚯蚓身体前端对光敏感。</p><p>(4)实施实验: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用黑布遮蔽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再用手电筒照射其裸露部位,观察蚯蚓反应。这样重复观察3次。</p><p>(5)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发现,蚯蚓的头部对光刺激的反应较大,而身体的后端对光刺激的反应不大。</p><p>(6)得出结论:蚯蚓身体的前端对光较敏感。</p><p>(7)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蚯蚓身体的哪一端对光敏感。所以实验变量是光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省安仁县龙市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