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20:43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一二章综合检测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科院古化石专家张弥曼获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同时被评为“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她所研究的下列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是</p><p>A. 鱼类    B. 两栖类    C. 爬行类    D. 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科学家们发现,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r />(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p><p>通过分析可知,选项中最低等的是鱼类。因此鱼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蛋白质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下表 中列出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请依据表格判定下列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事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48pt"><td style="width:94.2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种</p></td><td style="width:3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黑猩猩</p></td><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马</p></td><td style="width:37.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果蝇</p></td><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麦</p></td><td style="width:41.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向日葵</p></td><td style="width:33.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酵母菌</p></td></tr><tr style="height:46.5pt"><td style="width:9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差异氨基酸数目</p></td><td style="width:3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d style="width:38.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2</p></td><td style="width:3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7</p></td><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5</p></td><td style="width:4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8</p></td><td style="width:33.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4</p></td></tr></table><p>&#xa0;</p><p>(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p><p>A. 酵母菌    B. 小麦    C. 马    D. 黑猩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p><p>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由表中数据可知,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养牛场饲养员用杀虫剂杀苍蝇,第一次使用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该现象是由于杀虫剂</p><p>A. 使苍蝇繁殖能力增强    B. 对苍蝇进行了选择</p><p>C. 使苍蝇产生抗药性变异    D. 增强苍蝇的免疫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苍蝇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苍蝇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实例中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p><p>A. 雷鸟的保护色    B. 转基因超级鼠</p><p>C. 家养的马比较肥大    D. 人类历来喜欢吃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雷鸟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形成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转基因超级鼠、家养的马比较肥大、人类历来喜欢吃鱼都与自然选择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p><p>A. 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p><p>B.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p><p>C.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p><p>D. 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故A不符合题意;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故B符合题意;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故C不符合题意;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p><p>A. 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p><p>B. 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p><p>C. 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来的</p><p>D. 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有力证据,A正确;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B正确;如图生命树,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e7ce5766/SYS201904151038072568652780_DA/SYS201904151038072568652780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C错误;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能证明爬行类和鸟类有较近亲缘关系的化石是(  )</p><p>A. 始祖鸟化石    B. 始祖马化石    C. 恐龙化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证明爬行类和鸟类有较近亲缘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p><p>①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简单到复杂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p><p>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被子植物的果实都非常甜美可口,分析其主要生物学意义是</p><p>A. 这些植物乐于奉献,给人类和动物提供美食</p><p>B. 我们应该怀有感恩之心,保护好这些植物</p><p>C. 上帝特意创造了这些植物,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美味的食物</p><p>D. 这些植物有美味的果实,有利于动物为他们传播种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一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甜美可口的果实可诱使动物来吃,可通过粪便来使种子传播,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 化石是研究进化的重要证据</p><p>C. 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A错误;</p><p>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B正确。<br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br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xa0;&#xa0;&#xa0;&#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7f096808/SYS201904151037130219459739_ST/SYS201904151037130219459739_ST.001.png" width="349"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③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图中:①是藻类植物,②是蕨类植物,③是苔藓植物,④是被子植物。</p><p>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p><p>A. 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p><p>B. 生物的种类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p><p>C. 生物的种类少,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强</p><p>D. 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弱</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的结构也不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所以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多,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 析不正确的是(&#xa0;&#xa0;&#xa0;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cc7e95b0/SYS201905200911015057874738_ST/SYS201905200911015057874738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p><p>B. 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p><p>C. 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p><p>D. 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胞</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即可</p><p>“该生态瓶”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做型生态系统,A正确;<br />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B正确;<br />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C正确;<br />食物链不包括细胞,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当蛇被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后</p><p>A. 草场会被破坏</p><p>B. 鹰的数量会增加</p><p>C. 鼠的数量会减少</p><p>D. 鹰的数量不会变</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了生态平衡,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鼠因天敌的数量减少而数量增加,鹰因食物蛇减少而数量减少,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p><p>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制约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影响.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生物受环境影响的是(  )</p><p>A. 北风吹,雁南飞    B. 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p><p>C. 森林中空气湿度较大    D.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鸟类迁徙,这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进入黑暗环境中,猫的瞳孔会显著变大,有利于发现猎物,该事例可以说明(  )</p><p>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进入黑暗环境中,猫的瞳孔会显著变大,有利于发现猎物,这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阳光、空气和水都是其组成成分    B. 包含食物链:阳光→稻→虫→蛙</p><p>C. 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D. 农田中的腐生微生物属于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故A正确;<br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非生物成分(阳光)。故B错误;</p><p>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如食物链:农作物→虫→食虫鸟,虫吃农作物,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虫的体内,食虫鸟吃虫,虫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食虫鸟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C正确;</p><p>农田中的腐生微生物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属于分解者。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p><p>A. 农田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池塘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fff6d7eb/SYS201904151035446263880645_ST/SYS201904151035446263880645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p><p>B. 丙表示肉食性动物或杂食性动物</p><p>C. 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p><p>D. 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图1可表示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所以甲为生产者;乙以甲为食,是消费者,A正确;<br />丙能分解甲、乙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进入生态循环,丙是分解者,B错误;<br />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C正确;<br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如图可构成最大的生态系统,故图中可表示生物圈,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骆驼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是因为它的驼峰内储存了大量的(  )</p><p>A. 水    B. 脂防    C. 蛋白质    D. 葡萄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驼峰有贮水功能,保证骆驼的生存需要。但是骆驼适应在干旱的沙漠里生活并不仅仅因为它在两个驼峰里储存了大量的水。还有,比如骆驼的大脚,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骆驼对沙漠的压强,便于行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12e5e3b5/SYS201904201029422271428550_ST/SYS201904201029422271428550_ST.001.png" width="110"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p><p>B. 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p><p>C. 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p><p>D. 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C为分解者,A→B→C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误;<br />图中②③④均为生物体向无机环境释放二氧化碳,可表示呼吸作用;图中食物链为A→B,所以⑥不能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br />图中A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C正确;<br />C是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从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p><p>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p><p>C.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p><p>D.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p><p>A、生物圈是生物和环境的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只是生物圈的环境部分,A错误;</p><p>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p><p>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就是生物圈,C正确;</p><p>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只是生物圈的生物部分,不是生物圈本身,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p><p>A. 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 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p><p>C.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D. 蚯蚓能疏松土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这环境。</p><p>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这是大树的存在,改变了环境温度,A错误。</p><p>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这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属于生物改变环境,B错误;</p><p>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仙人掌生活在干燥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变成刺状,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p><p>D、蚯蚓通过生活、运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属于生物改变环境,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美国学者米勒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首先把水加入500ml的烧瓶中抽出空气,加入甲烷、氨、氢的混合气体,然后把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混合气体进入溶剂为5l的烧瓶中,在这些气体中连续火花放电一周,冷却后产物沉积在B瓶中,它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根据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43c50ea2/SYS201904201033478815350234_ST/SYS201904201033478815350234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1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瓶内的气体模拟的是_____的成分.</p><p>(2)火花放电模拟的是_____,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p><p>(3)C瓶内的样品中含有的有机物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1)原始大气</p><p>(2)闪电   原始天空的闪电</p><p>(3)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p><p>(4)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p><p>【解析】</p><p>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p><p>(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比,原始大气没有氧气。<br />(2)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br />(3)图中C装置里是反应后的产物(含有有机物)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br />(4)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水的过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他认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暴风有关。</p><p>请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p><p>(1)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________产生的,从进化过程来看,无翅或翅小的变异可以遗传,由此可知,无翅或翅小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xa0; 的改变而引起的。    </p><p>(2)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________作用,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    </p><p>(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作________。&#xa0;    </p><p>(4)达尔文把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在________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可遗传的变异</p><p>(2)定向选择;选择</p><p>(3)生存斗争</p><p>(4)生存斗争;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自然选择</p><p>【解析】</p><p>试题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p><p>(1)生物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可遗传的变异产生的,从进化过程来看,无翅或翅小的变异可以遗传,由此可知,无翅或翅小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2)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风相对较小,远地面的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因此,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定向选择作用,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做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4)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8/10/e59f4d6d/SYS201904181034411081945056_ST/SYS201904181034411081945056_ST.001.png" width="333"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图1中草属于______,鼠、兔、狐属于______。</p><p>(2)写出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p><p>(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2中甲-丁代表草的是______,代表狐的是______。</p><p>(4)由于干旱导致草的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鼠和兔的数量也随之减少;鼠和兔数量的减少有利于草的生长,草的数量逐渐增加;草的数量增加又有利于鼠和兔的数量增加。正因为如&#xa0;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消费者  草→鼠→狐(或草→兔→狐)  甲  丁  自我调节</p><p>【解析】试题(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据此解答即可。</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图1中草属于生产者,鼠、兔、狐属于消费者。</p><p>(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狐(或草→兔→狐)。</p><p>(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图2中甲的能量最多,丁的能量最少,所以代表草的是甲,代表狐的是丁。</p><p>(4)由于干旱导致草的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鼠和兔的数量也随之减少;鼠和兔数量的减少有利于草的生长,草的数量逐渐增加;草的数量增加又有利于鼠和兔的数量增加。正因为如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1表示某烟草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乙中包含a、b、c、d四种生物,纵坐标表示每种生物所含有的总能量(×106千焦),Ⅰ、Ⅱ分别表示生物进行的生理活动。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fa3e81b8/SYS201904091030369739591090_ST/SYS201904091030369739591090_ST.001.png" width="185"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Ⅰ表示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p><p>(2)成分丙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此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p><p>(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预见,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p><p>(4)物质循环总是离不开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p><p>(5)有人发现烟草和某些昆虫之间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叶片受到A种蛾幼虫的采食后,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物质,这种物质白天会吸引A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B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B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A种蛾幼虫与B种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此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能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光合作用   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fa3e81b8/SYS201904091030369739591090_DA/SYS201904091030369739591090_DA.001.png" width="145" height="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自动调节能力  沿食物链逐渐减少  竞争  信息传递</p><p>【解析】(1)Ⅰ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p><p>(2)由于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因此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因此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环境。</p><p>(3)图1中a的能量最多,b与c次之,d最少,所以组成的食物网如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fa3e81b8/SYS201904091030369739591090_DA/SYS201904091030369739591090_DA.002.png" width="131" height="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p><p>由此可以预见,此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p><p>(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的,所以能量流动的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p>(5)A种蛾幼虫与B种蛾幼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此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2018年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上,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系统(如图)首次惊艳亮相。鱼池内含有鱼粪和食物残渣的水经菜地净化后回流,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环保要求;采用植物墙、立体种植架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观赏性。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cc7e95b0/SYS201905200911019421134680_ST/SYS201905200911019421134680_ST.001.png" width="178"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__输入该系统,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进入该系统,参与碳循环。</p><p>(2)鱼粪和食物残渣通过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分解产生的无机盐主要被根的__________吸收。</p><p>(3)立体栽培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p><p>(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分解者    成熟区    使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多级利用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p><p>(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r />(2)对动植物遗体起分解作用的是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动植物遗体内的有机物转换为无机物归还到自然环境中;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r />(3)立体栽培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的主要原因是:使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多级利用。<br />(4)建立生态产业,主要就是为了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版八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一二章综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