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18:34

河北省保定雄县龙湾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块骨属于(  )</p><p>A.一个细胞&#xa0;B.一种组织&#xa0;C.一个器官&#xa0;D.一个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组织是指由一些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结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组成的结构叫做系统。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一块骨中有骨膜,属于结缔组织,内有神经和血管,也就有了神经组织与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等,可见一块骨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故本题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如地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猫头鹰的主要运动方式是(&#xa0;&#xa0;&#xa0; )</p><p>A. 爬行    B. 行走    C. 游泳    D. 飞行</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猫头鹰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运动方式是飞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乙两位同学体重相等.甲的肌肉占体重的20%.乙的肌肉占体重的40%.由此可知(    )</p><p>A. 甲比乙注意锻炼    B. 乙比甲注意锻炼</p><p>C. 甲、乙都注意锻炼    D. 乙比甲肥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因此体育锻炼和运动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重量就增加。</p><p>由分析可知,甲和乙在体重相同的情况下,甲的肌肉占的比重比乙的小,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肌肉重量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而且体育锻炼增加肌肉重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可见乙比甲锻炼的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p><p>A.狗拉雪撬     B.蚕吐丝      C.马拉车       D.猴子剥花生</p><p>&#xa0;</p></div></div>
<div><p>【答案】B  </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蚕吐丝是动物的一种本 能,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 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狗拉雪撬、马拉车、猴子剥花生等都是动物出生后经过多次训练和具体实物的刺激下才学会的,为学习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p><p>A. 观察法和文献法    B. 统计法和推理法</p><p>C. 观察法和实验法    D. 所有方法综合使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按探究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统计处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推理分析实验现象,并不是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是(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p><p>C. 分解者    D. ABC都对</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的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保护大熊猫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p><p>A.移入室内生活         B.禁止偷猎</p><p>C.保护栖息地           D.采用人工技术繁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及环境内的生物,因此保护大熊猫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即可以保护大熊猫的栖息环境,继而保护大熊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遇到危险时,蜥蜴自动断尾、海参抛出内脏等现象属于动物的(    )</p><p>A. 自残行为    B. 节律行为    C. 攻击行为    D. 防御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p><p>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蜥蜴断尾、螃蟹弃足、海参抛出内脏都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而采取的措施,是动物的防御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雀开屏”是一种什么行为(  )</p><p>A.取食行为    B.求偶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可从繁殖行为的概念特点来解答.</p><p>解:生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是求偶行为,属于生殖行为,是生来就用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几种动物行为的实例中,不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p><p>A. 枯叶蝶静止时的形状像枯叶,不易被敌害发现</p><p>B. 青蛙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似,不易被天敌发现</p><p>C. 两条狗为争夺一块肉在打架</p><p>D. 乌贼为逃避鲨鱼的追捕,释放体内的墨汁</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枯叶蝶静止时的形状像枯叶,不易被敌害发现、青蛙的体色与环境颜色相似,不易被天敌发现、乌贼为逃避鲨鱼的追捕,释放体内的墨汁,都是为了掩护自己,避免敌害,因此都属于防御行为,ABD正确;两条狗为争夺一块肉在打架,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攻击行为,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常用细菌含量来监测水质污染的程度,这种细菌是(  )</p><p>A. 乳酸菌    B. 大肠杆菌    C. 根瘤菌    D. 结核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大肠杆菌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指示微生物,据此解答。</p><p>大肠杆菌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指示微生物,人们常用大肠杆菌的含量来检测水质污染的程度根据我国的城市自来水卫生标准,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中大肠杆菌的指数小于l0个每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确对待动物的措施是(   )    。</p><p>A. 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p><p>B. 大量开发和利用对人有利的动物资源,不需要保护对人有害的动物资源</p><p>C. 对有利的动物资源不需要控制利用</p><p>D. 将有害的动物彻底消灭</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我们要合理的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据此解答。</p><p>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A正确;<br />对有害的动物也不能彻底杀灭,因为任何一个物种都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灭绝,将永远不可能再生,它所携带的基因库也将永远消失,B、D错误;<br />由于各种原因,动物的生存受到很大威胁,动物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因此我们要控制利于有限的动物资源,如果再大量开发和利用对人有利的动物资源,某些动物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夏天一碗放在厨房的豆浆腐败变质,这是因为(  )</p><p>A. 与空气接触使豆浆发生了变质</p><p>B. 高温使豆浆发生了变质</p><p>C. 空气中的真菌和细菌在豆浆中繁殖使它变质</p><p>D. 时间久了豆浆蒸发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p><p>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在夏天,一碗豆浆未喝完放在厨房案板上,过了一夜就会腐败变质,这是因为空气中的真菌和细菌在豆浆中繁殖使它变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xa0;&#xa0;&#xa0; )&#xa0; </p><p>A. 是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p><p>B. 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p><p>C. 都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p><p>D. 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A正确;动物行为的意义是: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逃避敌害等,即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生存,B正确;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C错误;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的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xa0; 向食物所在地。蚂蚁的这种行为属于(&#xa0;&#xa0;&#xa0; )</p><p>A. 防御行为    B. 攻击行为    C. 繁殖行为    D. 社群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蚂蚁的群体中,包括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其中工蚁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为没有生殖能力的雌性白蚁,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伺喂幼蚁及蚁后等;兵蚁主要是保卫蚁穴;雌蚁的职能是产卵,雄蚁负责和雌蚁交配,所以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学习行为</p><p>B.“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是领域行为</p><p>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攻击行为</p><p>D.“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社群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A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所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学习行为,故A正确;B领域行为较好划分:即动物对自身所必需的生存空间的划定与保护的行为,而“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是攻击行为,故B错误;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属于捕食行为,故C错误;D、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和其它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秋后大雁南飞是属于季节节律的迁徙行为;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大雁具有社会行为,大雁南飞并不是躲避人人影响,而是大雁具有的迁徙行为,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p><p>A. 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    B. 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p><p>C. 季节变化的结果    D. 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季节节律是指有些生物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周期性的行为,这是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查。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p><p>A. 硝化细菌    B. 乳酸菌    C. 黄牛    D. 蘑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硝化细菌”靠分解硝化物获取能量维持生活,因此属于生产者,不是消费者,A不符合题意;<br />“乳酸菌”是细菌、“蘑菇”是真菌,都靠分解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都属于分解者,不是消费者,B、D不符合题意;<br />“黄牛”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都属于消费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品能在冰箱中保鲜较长时间.主要是因为在冰箱这个环境中(    )</p><p>A. 细菌都被冻死了    B. 细菌繁殖很慢    C. 没有细菌    D. 细菌很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p><p>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繁殖速度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均是爬行的一组动物是(&#xa0;&#xa0;&#xa0; )</p><p>A. 蜗牛、斑马、羚羊    B. 蜗牛、扬子鳄、马陆</p><p>C. 牛、蜈蚣、眼镜蛇    D. 大象、扬子鳄、马陆</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蜗牛的运动方式是爬行,斑马和羚羊的运动方式是奔跑,A错误;蜗牛、扬子鳄、马陆的运动方式都是爬行,B正确;牛的运动方式是行走,蜈蚣和眼镜蛇的运动方式是爬行,C错误;大象的运动方式是行走,扬子鳄、马陆的运动方式都是爬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四川泡菜的美味与菜中含有的酸味密切相关,泡菜中的酸味主要来自于下列哪种微生物 ( )</p><p>A. 乳酸菌    B. 醋酸菌    C. 酵母菌    D. 米曲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等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的菜具有特殊的风味。</p><p>考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美国科学家发现,当有捕食者靠近时,海胆幼虫会一分为二,从而因体形变小而免于被捕食者发现。这种行为属于(&#xa0;&#xa0;&#xa0; )</p><p>A. 取食行为    B. 繁殖行为    C. 防御行为    D. 后天学习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当有捕食者靠近时,海胆幼虫会一分为二,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医生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需要特别注意(    )的保护。</p><p>A.骨髓      B.骨松质      C.骨密质     D.骨膜</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膜内层形成层具有造骨细胞的功能,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医生在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为了断骨尽快愈合,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结构是对骨的生长(长长,长粗)和增生(断裂愈合)有重要作用的骨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玉树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男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 )</p><p>A. 肘关节脱臼    B. 肱骨骨折</p><p>C. 皮肤破损    D. 肱二头肌拉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从玉树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男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皮肤破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8801b89f/SYS201905210912156753446028_ST/SYS201905210912156753446028_ST.001.png" width="87"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如果[  ]________从[  ]________中滑脱出来,称为脱臼。</p><p>(2)是________,可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p><p>(3)________内与减少关节面之间摩擦有关的是________。</p><p>(4)是________ ,由________组织构成,外面有_______,使得关节固。</p></div></div>
<div><p>【答案】1  关节头    4  关节窝    关节软骨    关节腔     滑液    关节囊    结缔    韧带    </p><p>【解析】</p><p>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br />图中的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5是关节软骨。</p><p>(1)1关节头从4关节窝中滑脱出来,这种现象叫做脱臼。<br />(2)关节面上覆盖着5关节软骨,关节软骨能够给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荡。<br />(3)3关节腔内有2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减少关节运动时产生的摩擦。<br />(4)2是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外面有韧带,使得关节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玻璃瓶中加入适量葡萄糖、水和少量酵母菌,调成稀糊状,瓶口和连有导管的橡皮塞均用凡士林密封住,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8801b89f/SYS201905210912159015975998_ST/SYS201905210912159015975998_ST.001.png" width="215"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__________,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____ 。&#xa0;</p><p>(2)打开玻璃瓶会嗅到酒味,原因是酵母菌发酵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xa0;</p><p>(3)本实验说明酵母菌具有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作用。&#xa0;</p><p>(4)若将此装置放在冰箱中,会出现上述现象吗?__________,原因是酵母菌发酵需要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变浑浊    二氧化碳    酒精    酒精    二氧化碳    不会    适宜的温度    </p><p>【解析】</p><p>(1)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我们把此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br />(2)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发面做馒头,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p><p>(1)玻璃瓶中加入适量淀粉、水和少量酵母菌,调成稀糊状,瓶口和连有导管的橡皮塞均用凡士林密封住,保证此过程无氧,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再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r />(2)由(1)可知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再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打开玻璃瓶会有酒味。<br />(3)由(1)可知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葡萄糖,再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br />(4)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30℃是酵母菌最适宜的温度,因此放在冰箱中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发酵现象,因为温度不适宜,低温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少量的酵母菌不足以充分的发酵制出大量的酒精。</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保定雄县龙湾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