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州初中学业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p><p>A.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p><p>B.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农作物不能食用</p><p>C.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成为制造药物的“微型工厂”</p><p>D.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技术</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B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受精后发育成种子和果实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42ef983/SYS201712302328434501451672_ST/SYS201712302328434501451672_ST.001.png" width="157"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①② B.③② C.④⑤ D.①⑥</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图中①胚珠,②子房,③花柱,④柱头,⑤花药,⑥花丝,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可见A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恩施州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温润的气候,孕育了一大批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许多地方建起了育苗工厂。让“种子萌发成幼苗”这个过程在车间内完成,根壮苗齐,种子用量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种子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小明参观了为“六城同创”配套服务的某花卉公司育苗车间后,决定自己动手,探究一下“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p><p>材料器具:锥形瓶4个、清水、恒温箱、绿豆种子若干(饱满完整有活力)</p><p>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42ef983/SYS201712302328419823953164_ST/SYS201712302328419823953164_ST.001.png" width="537" height="2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比较①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 。</p><p>(2)比较②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 。</p><p>(3)比较④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 。</p><p>(4)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 。</p><p>(5)小明设计的试验中为何每瓶要放10粒种子,而不只放1粒种子,为什么? 。</p><p> </p></div></div>
<div><p>【答案】(1)适量的水分;</p><p>(2)充足的空气;</p><p>(3)适宜的温度;</p><p>(4)减少;</p><p>(5)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p><p>【解析】</p><p>试题分析:(1)比较①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p><p>(2)比较②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p><p>(3)比较④和③的结果可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p><p>(4)种子萌发进行新陈代谢,不断消耗有机物,其总量越来越少;</p><p>(5)小明设计的试验中为何每瓶要放10粒种子,而不只放1粒种子,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可信度。</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将有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图补充完整:</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42ef983/SYS201712302328424771244556_ST/SYS201712302328424771244556_ST.001.png" width="259"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p><p>B: </p><p>C: </p><p> </p></div></div>
<div><p>【答案】A:染色体 B:遗传物质 C:基因</p><p>【解析】</p><p>试题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A是染色体,B是遗传物质,C是基因。</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多想成为一棵树,脚踩卑贱的泥土,枝杆伸展在空中,用手去触摸空气的流动和阳光的温度,虽然安静,却在隐谧地成长!”诗人用灵动的文字,描绘了植物的生理作用。请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大树根系的吸水主要由根部根尖的 区来完成,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叶片的 来完成的</p><p>(2)1公顷阔叶林,每天吸收约1吨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约0.73吨的氧气,这是树林进行 的结果。一棵树从种子到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其增重部分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 。</p><p>(3)技术员利用“嫁接”对低产果园进行改造,他们用“快”、“准”、“稳”三字要诀来指导操作,其目的是让 ,以提高成活率。</p><p>(4)树林里凌晨时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傍晚时分,其原因是: 。</p><p> </p></div></div>
<div><p>【答案】(1)成熟(根毛)气孔;</p><p>(2)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p><p>(3)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p><p>(4)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p><p>【解析】</p><p>试题分析:(1)根尖的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此大树根系的吸水主要由根尖的成熟区来完成,叶片散失水分的通道是气孔.该通道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p><p>(2)1公顷树木,每天吸收约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大树的光合作用活动的结果,因此说绿色植物的这种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p><p>(3)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p><p>(4)树林里凌晨时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傍晚时分,其原因是植物夜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星光大道”舞台上,选手**丹让全国观众欣赏了来自恩施土家女歌手的甜美嗓音。在现场,评委们有幸品尝到了她带来的“人参鸡蛋”。生这种蛋的母鸡,吃富硒玉米和人参长大,生出的蛋外观与普通鸡蛋无异,将蛋打到杯中,用80℃水冲开,具有浓郁香味的人参鸡蛋饮料即可饮用,令现场观众啧啧称奇!下图是生产该人参鸡蛋的生态农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42ef983/SYS201712302328431104708795_ST/SYS201712302328431104708795_ST.001.png" width="372" height="2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源于 。</p><p>(2)该生态农庄的植物秸秆、人畜粪便放入沼气池可以产生沼气, 。</p><p>(3)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主要是</p><p> 。</p><p>(4)该生态农庄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白菜、黄瓜、大蒜、月季、茶树等植物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有 。</p><p>(5)恩施号称“世界硒都”,土壤中富含硒。含硒的食品有延缓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作用。有同学认为植物源源不断的从土壤中吸收硒元素,生物圈中的硒会越来越少。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p><p> </p></div></div>
<div><p>【答案】(1)太阳能(太阳光能或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p><p>(2)甲烷细菌;</p><p>(3)玉米→母鸡→人;</p><p>(4)玉米、大蒜;</p><p>(5)该观点不对,硒元素伴随物质循环,随食物链进入家禽、人体体内,但粪便、尸体中的硒最终被分解、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圈中的硒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p><p>【解析】</p><p>试题分析:(1)流径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图中甲所固定的太阳能;</p><p>(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p><p>(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捕食食物链是:玉米→母鸡→人;</p><p>(4)玉米种子、大蒜种子的子叶中有一片,所以单子叶植物;</p><p>(5)该观点不对,硒元素伴随物质循环,随食物链进入家禽、人体体内,但粪便、尸体中的硒最终被分解、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生物圈中的硒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