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15:34

备考山西中考生物提升试卷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下图所示,剪去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新鲜月季枝条,取两只烧杯,A杯内盛有30%的红色溶液,B杯内盛有红色溶液(红色物质对植物无害)。将月季枝条基部纵剖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的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235896158756_ST/SYS201712302329235896158756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位于A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叶片出现萎焉现象</p><p>B.位于B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叶片出现萎焉现象</p><p>C.位于A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不明显,叶片出现萎焉现象</p><p>D.位于B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叶片生活正常</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剪去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新鲜月季枝条,取两只烧杯,A杯内盛有30%的红色溶液,B杯内盛有红色溶液(红色物质对植物无害),尽管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但由于A杯中溶液的浓度高,B杯中溶液浓度不知,所以将月季枝条基部纵剖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的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位于A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不明显,叶片由于失水而出现萎焉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240709927222_ST/SYS201712302329240709927222_ST.001.jpeg" width="436"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图AB中的细胞体积较C小,较D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体各器官之间及细胞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依次是:</p><p>A.韧皮纤维,胞间连丝</p><p>B.筛管、导管、细胞质</p><p>C.维管束,胞间连丝</p><p>D.木纤维,韧皮纤维,胞间连丝</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C</p><p>试题分析:维管束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不仅贯穿于躯体的主干,而且还伸延到各个末梢,起着支持和输导的作用,从这一点上看,维管束使植物体的六种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整体。</p><p>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着胞间连丝,胞间连丝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细胞之间彼此沟通,交流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制备蛇毒抗毒血清时,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p><p>A.特异性免疫,抗原          B.非特异性免疫,抗原</p><p>C.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8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A——H代表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246140394280_ST/SYS201712302329246140394280_ST.001.jpeg" width="388" height="4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进入8的G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得的A和G进行       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p><p>(2)健康人的C液和D液相比较,D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某人排出的D液经医院化验发现有许多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他肾脏的            部位发生了病变。</p><p>(3)H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不会倒流,原因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扩散;呼吸作用</p><p>(2)葡萄糖;肾小球</p><p>(3)心脏和血管内瓣膜的作用</p><p>【解析】</p><p>试题分析:(1)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后,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空气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进而排出体外。即G氧气通过吸气进入⑧肺泡后又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组织细胞利用G氧气分解有机物A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p><p>(2)血液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液D与原尿C相比,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某人排出的D尿液经医院化验发现有许多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本不能滤过到肾小囊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也进入了肾小囊腔中,但肾小管不能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这些物质会随尿液排出体外。</p><p>(3)血液之所以能够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而不会倒流,这是因为在心脏内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四肢的静脉血管里有静脉瓣,这些瓣膜能够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p><p>在A.B两只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土壤,各种上一粒小麦种子,然后定期在A烧杯中浇清水,在B烧杯中浇配置的完全培养液,观察两只烧杯中种子的萌发情况。</p><p>(1)本实验的变量是                 。</p><p>(2)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A.B两组实验能起到对照作用吗?为什么?</p><p>(3)如果你认。</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完全营养液</p><p>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改进,请你提出你的改进意见</p><p>(2)不能,因为ab两只烧杯中都装入适量的土壤,而土壤中含有营养物质,在烧杯中浇清水形成了完全培养液</p><p>(3)用湿棉花或沙砾来代替土壤</p><p>【解析】试题分析:(1)从该同学的实验设置来看,该实验的变量是完全营养液。</p><p>(2)该同学的实验设置中:因为ab两只烧杯中都装入适量的土壤,而土壤中含有营养物质,在烧杯中浇清水形成了完全培养液。</p><p>(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因此为排除土壤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实验的干扰,可用湿棉花或沙砾来代替土壤。</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解答下列问题:</p><p>(1)下图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度)的影响曲线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234659785907_ST/SYS201712302329234659785907_ST.001.jpeg" width="355"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p><p>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        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p><p>③限制B点和C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分别是               。</p><p>(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234659785907_ST/SYS201712302329234659785907_ST.002.jpeg" width="456" height="2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地捕杀狐和蛇,则         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p><p>②该生态系统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p><p>③若引进绵羊养殖,既要获得好效益,又要兼顾生态平衡,你认为应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光照强度</p><p>②二氧化碳浓度</p><p>③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p><p>(2)①兔鼠</p><p>②草、狐、蛇、鹰</p><p>③合理控制绵羊数量适当捕杀兔加强灭鼠。</p><p>【解析】</p><p>试题分析:(1)①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A.b的OA.OB段表示的光合作用的强度都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因此这两条曲线都可以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p><p>②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0.04%时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曲线b表示的是在二氧化碳的浓度是0.03%时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因此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是由二氧化碳的浓度引起的,即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一个因素。</p><p>③分析曲线图可知,限制B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是二氧化碳的浓度;限制C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是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p><p>(2)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大量的捕杀狐和蛇后,鼠、兔由于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造成植被减少。</p><p>②该生态系统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草、狐、蛇、鹰。</p><p>③若引进绵羊养殖,既要获得好效益,又要兼顾生态平衡,人们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合理控制绵羊的数量,才能既能获得好效益,又要兼顾生态平衡。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b241a818/SYS201712302329242668221586_ST/SYS201712302329242668221586_ST.001.jpeg" width="374" height="2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为6月分北方某晴天一昼夜玉米植株对二氧化碳吸收、释放变化曲线图,该曲线在CD这段时间内下降                      其意义是                       。</p><p>(2)将甲蝗虫的头部全部浸入水中,将乙蝗虫的胸腹部全部浸入水中,最先死去的蝗虫及其原因是         </p><p>(3)甲、乙、丙是同班同学,由于甲得了流感而乙被感染,丙安然无恙(乙、丙身体素质一样),那么,乙在得流感前后的身份在免疫学上分别属于              ;丙没有得病的原因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叶片的大部分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量少,导致光合作用降低;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p><p>(2)乙、因为蝗虫用气管进行呼吸,而气管全部分布在胸部和腹部,乙蝗虫无法呼吸而致死 </p><p>(3)易感者、传染源;以前可能患过流感或者接种过流感疫苗</p><p>【解析】</p><p>试题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当外界二氧化碳变化为零时,说明植株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处于平衡状态。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然后随着光照的减少,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当光照过强时,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大量散失,叶片的大部分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量少,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其意义是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p><p>(2)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外界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所以蝗虫甲的头部全部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不会窒息而死,而将乙蝗虫的胸腹部全部浸入水中,无法进行呼吸而先死。</p><p>(3)甲得了流感,乙被感染,丙安然无恙(乙、丙身体素质一样),那么,乙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属于易感者;后来乙患病后成为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成为传染源。丙没有得病的原因是以前可能患过流感或者接种过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备考山西中考生物提升试卷2(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