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11:5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章末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这说明(&#xa0;&#xa0;&#xa0; )</p><p>A. 环境改造生物    B. 环境制约生物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绿色植物的根可以将土壤牢牢地抓住,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起到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总之,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考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p><p>C.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p></div></div>
<div><p>【答案】 A</p><p>【解析】</p><p>试题A、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A正确;</p><p>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B错误.</p><p>C,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改变环境,C错误.</p><p>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生物圈    C. 海洋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共有的家园是(  )</p><p>A.草原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p><p>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一项是(    )</p><p>A、蚁穴溃堤   B、森林净化空气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鱼离不开水</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蚁穴溃堤,主要意思是蚂蚁这种生物影响堤岸,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森林净化空气,是森林中的植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鱼儿离不开水,是受水环境条件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p><p>A.草原生态系统</p><p>B.沙漠生态系统</p><p>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p><p>D.针叶林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p><p>A. 一条水沟    B. 一只小鸡    C. 一朵花    D. 一只大雁</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一条水沟,既包括了此水沟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符合题意;</p><p>一只小鸡,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p><p>一朵花,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p><p>一只大雁,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p><p>A. 捕食    B. 竞争    C. 共生    D. 寄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螳啷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p><p>A. 食物链较长</p><p>B. 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多</p><p>C. 生物种类较少</p><p>D.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p><p>一般来说,当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能使本生态系统内的物种保持一定的平衡。但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就越稳定;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系统就越不稳定。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水稻→螟虫→青蛙表示的是( )</p><p>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D. 生产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少,当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下列各项与骆驼和环境的关系情况相似的是(  )</p><p>A. 森林可保持水土</p><p>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p><p>C. 蚯蚓能疏松土壤</p><p>D.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似,而森林可保持水土,蚯蚓能疏松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是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影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生长的生物因素是(&#xa0;&#xa0;&#xa0; )</p><p>A. 田间杂草    B. 河里的鱼    C. 农民家里的鸡    D. 鸟笼里的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因素方面来切入。</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影响水稻、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天间杂草;河里的鱼、农民家里的鸡、鸟笼里的鸟对水稻、小麦的生长没有直接影响(生活环境不同),不是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转化不可缺少的两类生物是(&#xa0; )</p><p>A. 绿色植物和分解者    B. 绿色植物和动物</p><p>C. 动物和分解者    D. 动物和无机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氧气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的细菌)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保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生产者和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指地球所有      和与其     的总和.它的范围包括      、      和      .</p><p>&#xa0;</p></div></div>
<div><p>【答案】生物;生存的环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分析解答.</p><p>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故答案为:生物;生存的环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________,而且能够________环境.</p></div></div>
<div><p>【答案】物质和能量影响和改变</p><p>【解析】</p><p>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动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p><p>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和改变,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蜜蜂采蜜、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但是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如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校园的一株柏树靠近楼的北面,常受偏北风的影响,而很少接受南风,枝条同刀削般向南倾斜,这说明环境对生物的          ,生物对环境的        。</p></div></div>
<div><p>【答案】作用   适应</p><p>【解析】</p><p>试题常受偏北风的影响,枝条适应环境向南倾斜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  数量  所占的比例</p><p>【解析】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数量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数量,如草→兔,兔多了草就少,草少了兔就被饿死,兔因饿死数量减少,草的数量就会慢慢增多,草多了,兔因食物充足数量也慢慢增多,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p><p>&#xa0;<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f7e672b6/SYS201808081127181072740041_ST/SYS201808081127181072740041_ST.001.png" width="191"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 图中生产者是____,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p><p>(2) 图中所有动物统称为_。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者和____部分。</p><p>(3)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___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蛙,食草昆虫的数量会___,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p></div></div>
<div><p>【答案】  植物  4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  稳定  增加</p><p>【解析】(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因此图中生产者是植物。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共4条食物链。<br />(2)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因此图中所有动物统称为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r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蛙,食草昆虫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增加,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4/09/a0d7687c/SYS201905240906275616333239_ST/SYS201905240906275616333239_ST.001.png" width="201"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或“分解者,')</p><p>(2)兔属于植食性动物,其消化系统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粗大.</p><p>(3)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 </p><p>(4)若该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草原退化,原有的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p></div></div>
<div><p>【答案】分解者    盲肠    草→鼠→蛇→鹰    自我调节(或调节或自动调节或维持平衡)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p><p>(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p><p>(2)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不易分解的植物纤维。因此家兔的消化系统中,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具有臼齿和发达的盲肠。</p><p>(3)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p><p>(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若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若某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这说明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4/10/6b7f87c4/SYS201806241007456841439594_ST/SYS201806241007456841439594_ST.001.png" width="154"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___________,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者。</p><p>(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__________;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p></div></div>
<div><p>【答案】  有机物  生产  消费者  分解  有机物</p><p>【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的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r />(2)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r />(3)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依赖于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章末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