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08:27

江苏省泗洪县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p><p>A. 蘑菇 、机器人 、空气    B. 人 、病毒 、向日葵</p><p>C. 鸟 、细菌 、飞机    D. 树木、 土壤 、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蘑菇、人、病毒、向日葵、鸟、细菌、树木、草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空气、飞机、土壤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可见,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p><p>A. 应激性    B. 能生长和繁殖    C.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能呼吸</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p><p>A. 虎克    B. 达尔文    C. 施旺    D. 袁隆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列文虎克,英文名 (1632.10.24-1723.08.26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p><p>(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p><p>(3)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生物学之父”。</p><p>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通常要经历6个基本步骤:①实施计划;②通过仔细观察提出问题;③制定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p><p>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①②④⑥⑤</p><p>C. ②④③①⑥⑤    D. ②③④①⑥⑤</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科学探究具有比较严格的基本步骤,科学探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p><p>解: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是关键的一步,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有利于探究实验的进行.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回答.然后再设计实验,包括准备实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等;确定好实验步骤后就要实施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论进行表达交流.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蚯蚓的生活环境是(   )</p><p>A. 空中    B. 干燥的土壤中    C. 湿润的土壤中    D. 水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p><p>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地方,白天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出来取食落叶;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保持体壁的湿润,因此适于蚯蚓的生活环境是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任意的解释</p><p>B.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p><p>C.假设要以实验观察和知识、经验为依据</p><p>D.假设要通过实验验证其是否正确</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不是一种任意的解释A错误;假设可以与结果一致,也可以不一致,B正确;</p><p>假设要以实验观察和知识、经验为依据,C正确;设要通过实验验证其是否正确,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的实验中,分别准备玻璃板和硬纸板的目的是</p><p>A. 便于观察    B. 便于记录</p><p>C. 设计一组对照实验    D. 提供一种光滑条件</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变量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硬纸板和玻璃板。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实验的问题、假设、结论最好一致。</p><p>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中,变量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使蚯蚓的生活环境除控制的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所以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中,分别准备玻璃板和硬纸板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组对照实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种现象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适应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湖北神农架地区生长着一种“神农野菊”,它的花能散发出阵阵芳香。但如果将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则它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p><p>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    C.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两地的环境差异方面来切入。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p><p>A、观察与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p><p>B、进行生物学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则</p><p>C、测量误差是人为造成的,完全可以避免</p><p>D、生物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遵守实验室规则,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形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中,供生物学等学科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观摩用的实物,称为生物标本,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测量误差是一定存在的,不能避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7年6月呼伦贝尔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p><p>A. 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p><p>B. 提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知名度</p><p>C. 增加了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效益</p><p>D. 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汽车拉力赛”,近2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p><p>B.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p><p>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p><p>D.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水葫芦”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表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又能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  )</p><p>A. 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时,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p><p>A. 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    B. 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p><p>C. 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    D. 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生物都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沙漠干旱缺水,温度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因此沙漠植物必须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提高吸水能力;矮小丛生的灌木,一方面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另一方面矮小丛生的灌木可以适应多风的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在持续升高,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p><p>A. 人口过快    B. 燃烧大量的煤炭等燃料,且植被遭受严重破坏</p><p>C. 全球气温升高    D. 野生生物大量灭绝</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根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分析解答。</p><p>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   氧平衡,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煤炭等燃料,且植被遭到严重破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5/09/0b2a12af/SYS201905250905486286208760_ST/SYS201905250905486286208760_ST.001.png" width="183"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p><p>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p><p>(2)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象;此时必须转动图中标号为_________的部件。</p><p>(3)若选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倍。 </p><p>(4)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p><p>(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② ① ③ ④    8    50    物镜    左下方    </p><p>【解析】</p><p>据图可知: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11压片夹;12遮光器;13光圈;14反光镜,解答即可。</p><p>(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要对光,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故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p><p>(2)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粗准焦螺旋的作用可以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找出物像,图中标号8为粗准焦螺旋;</p><p>(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若目镜是5×和物镜是10×,则放大倍数为50倍;</p><p>(4)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不到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眼要看着目镜;</p><p>(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泗洪县第四中学七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