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p><p>A. 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B. 人类的生存和人与环境的关系</p><p>C.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发展的规律 D. 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p><p>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和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是</p><p>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p><p>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能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一般不能移动,A错误;生物能长大,但能长大,不一定是生物,如钟乳石能慢慢长大,B错误;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特征,C正确;生物对坏境有反应,非生物对坏境也有反应,如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用曲颈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p><p>A. 有渊博的科学知识 B. 选用了科学的探究方法</p><p>C. 有勇敢的科学精神 D. 坚忍不拔的观察毅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p><p>巴斯德用曲颈瓶实验证明了微生物来自空气中已经存在的微生物,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9/0de9fa02/SYS201905260906493042869902_DA/SYS201905260906493042869902_DA.001.png" width="220"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A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A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B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B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此证明细菌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空气中已经存在的细菌。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设计了曲颈瓶,与直颈瓶作对照,即选用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可见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序是( )</p><p>①制定计划②作出假设③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④实施计划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p><p>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③④⑤⑥ C. ③②①④⑤⑥ D. ①④②⑤③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故C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植物体不具有的是( )</p><p>A. 细胞 B. 器官 C. 系统 D. 组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所以在结构层次上,植物体不具有的是系统,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七月枣八月梨,九月石榴红透皮”在这成熟的季节,石榴籽或红或粉粒晶莹剔透。这种带有颜色的物质位于石榴果肉细胞的( )中。</p><p>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叶绿体 D. 液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p><p>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错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错误;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的场所,C错误;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颜色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石榴籽或红或粉粒晶莹剔透,这种有颜色的物质位于石榴果肉细胞的液泡里,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圈和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生物圈的范围大致是海平面以下2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20千米之间</p><p>B. 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决定的</p><p>C. 生物圈要具备生物生存的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条件</p><p>D. 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p>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具备稳定的营养和能量供给。各种栖息地的不同特征是由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决定的,A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研究小组先对校内的各种树木何时发芽、何时开花、果实何时成熟、什么时间开始落叶进行记录,然后写出其生长特征,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p><p>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测量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其中观察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观察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p><p>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题干中的做法属于观察法,B正确;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C错误;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5秋•端州区期末)用开水烫一下番茄,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p><p>A. 保护组织 B. 上皮组织 C. 分生组织 D. 营养组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番茄表面撕取得表皮主要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属于保护组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藻类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蕨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p><p>C. 都能产生种子并且种子繁殖 D. 苔藓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p><p>A、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p><p>B、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故B错误;</p><p>C、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利用孢子繁殖,故C错误;</p><p>D、苔藓植物的叶片很薄,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所以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 细胞分裂首先是细胞质一分为二,然后再形成两个细胞核</p><p>B. 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都可再进行分裂</p><p>C. 细胞分裂前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p><p>D. 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2)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据此解答。</p><p>生物体内都有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生物体长大,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很小,细胞开始生长,长到一定程度后,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首先完成复制加倍,这样才能使新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原来的一样,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同学们在秋游中发现山上有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种植物属于( )</p><p>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藻类植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它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p><p>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如苹果、大豆、玉米等都属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它的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如松类、杉类、柏类等。题中叙述的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裸子植物。可见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的气泡比正面多,由此可以说明( )</p><p>A. 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 叶片正面的呼吸作用比背面强</p><p>C. 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的多 D. 叶片正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背面的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希尔做了以下实验,把绿叶研磨过滤,得到含有叶绿体的滤液,放在阳光下,可见滤液中有气泡产生,若放在黑暗处,则滤液中无气泡产生,此实验不能说明 ( )</p><p>A. 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B. 光合作用需要光</p><p>C. 产生的气体是由叶绿体产生的 D. 产生的气体是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 希尔把植物的叶片烘干并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再把这些叶绿素和叶绿体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当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混合物上时,出 现了气泡;若放在黑暗处,则滤液中无气泡产生,这个实验可说明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气体是由叶绿体产生的.而无法确定产生的气体 是氧气。</p><p>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些提示语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p><p>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p><p>C. 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剪掉一部分枝叶,其主要作用是( )</p><p>A. 移栽时更方便 B. 降低光合作用 C. 降低呼吸作用 D. 降低蒸腾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p><p>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p><p>A. 常松士,勤施肥</p><p>B.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p><p>C. 温室大棚夜间适当降低室温</p><p>D. 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常松士,主要是促进根的呼吸和生长,勤施肥促进植物的生长。</p><p>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照,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p><p>温室大棚夜间适当降低室温,主要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p><p>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主要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消耗,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植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绿色植物几乎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p><p>B. 植物在生活中放出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相等的</p><p>C. 没有其它生物植物照样生存而其它生物则不能</p><p>D. 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内,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大小不一,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p><p>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人类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A正确;植物在生活中放出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不相等,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联系,C错误;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p><p>A. 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B. 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多</p><p>C. 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增多 D. 使大气中臭氧增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大量浮游植物在生态上的重要作用:一是在地球上数量可观,二是光合作用中大量吸收CO2,三是释放大量的O2,这些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上述的生理作用便大大降低,同时死亡的这些有机体被微生物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2,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p><p>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后,遗体被自然界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海表层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A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某同学选择一种盆裁的银边天竺葵(银边因不含叶绿素而无色)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p><p>(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_____。</p><p>你的方案利用了天竺葵的下列哪项生理活动?______(填代号)</p><p>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p><p>(2)对叶片A不作处理,B用透明塑料袋扎紧,内置氢氧化钠以吸收袋内的二氧化碳(一是吸收袋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是吸收二氧化碳),将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摘下叶片A、B,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漂洗后滴加碘液,则变蓝的部位是______。</p><p>(3)比较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实验结果的不同,可以证明:______。比较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实验结果的不同,可以证明:______。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则叶片A、B绿色部分实验结果的不同,可以证明: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9/0de9fa02/SYS201905260906507715798228_ST/SYS201905260906507715798228_ST.001.png" width="186"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叶片A的绿色部分 光合作用在叶绿体进行(或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p><p>【解析】</p><p>该同学设置的实验装置可以形成三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以叶绿体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则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p><p>(1)为了去除实验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此方案利用了天竺葵的呼吸作用,故选B。</p><p>(2)叶片A的绿色部分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其余的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变蓝。</p><p>(3)实验结果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色,说明该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可知:光合作用在叶绿体进行(或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比较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可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则叶片B不见光,比较叶片A、B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可知: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示光学显微镜结构,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9/0de9fa02/SYS201905260906510548189773_ST/SYS201905260906510548189773_ST.001.png" width="162"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显微镜结构的零部件中,以玻璃为主要功能制作的零部件有______.</p><p>(2)旋转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的是[]______.</p><p>(3)可用来调节视野明暗的结构有______.</p><p>(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应注视[]______.</p><p>(5)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则可以判定污点在[]______上.</p></div></div>
<div><p>【答案】物镜、目镜、反光镜 ⑥粗准焦螺旋 反光镜、遮光器 ③ 物镜 ③ 物镜 </p><p>【解析】</p><p>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⑧转换器。</p><p>(1)在显微镜结构的零部件中,以玻璃为主要功能制作的零部件主要是光学部件,有:物镜、目镜、反光镜。</p><p>(2)粗细准焦螺旋螺旋是对焦用的,用于调整镜筒的上升下降,以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清图象,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⑥粗准焦螺旋,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⑦细准焦螺旋。</p><p>(3)能反射光线的是反光镜,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它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上有直径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光圈,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进光量。大的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小的进光量少,视野较暗;转换器上安装有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p><p>(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应注视物镜,目的是防止镜筒下降过程中物镜把玻片标本压破。</p><p>(5)污点的位置只有三个可能位置目镜、物镜、反光镜、在观察过程中,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装片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目镜或物镜上;在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污点都没有被移走,可以判定污点可能是在物镜上。</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9/0de9fa02/SYS201905260906512410813953_ST/SYS201905260906512410813953_ST.001.png" width="491" height="1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制作装片时的先后顺序是(用图中数字表示):______。</p><p>(2)制作动植物装片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步骤④中。制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滴加的液体是______,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滴加的液体是______。</p><p>(3)我们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时,取出载玻首先要______,然后再制作,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时发现细胞中的______结构染色最深。</p></div></div>
<div><p>【答案】④②①③⑤⑥ 清水 生理盐水 纱布擦干净 细胞核 </p><p>【解析】</p><p>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展、五盖、六染。</p><p>(1)图中的①是用镊子展平材料,②是撕去洋葱鳞片叶表皮,③是盖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液滴,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碘液,⑥从另一侧吸引碘液。因此先后顺序是:④滴、②撕、①展、③盖、⑤染色、⑥吸。</p><p>(2)制作动植物装片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步骤④中。制洋葱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都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p><p>(3)我们在制作临时装片过程时,取出载玻首先要纱布擦干净,然后再制作,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时发现细胞中的细胞核结构染色最深。</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同学们熟悉的植物,请据图回答:</p><p>(1)夏天,池水变绿的原因是图中所属的______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这类植物单细胞的种类占大多数。</p><p>(2)A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分化出了能运输水分和养料的______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p><p>(3)图中D类植物产生的种子有何特点?______。</p><p>(4)A的繁殖方式是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9/0de9fa02/SYS201905260906514162685391_ST/SYS201905260906514162685391_ST.001.png" width="266"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 藻类 输导组织 裸露,无果皮包被 孢子繁殖 </p><p>【解析】</p><p>观图可知:A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B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C海带属于藻类植物、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解答即可。</p><p>(1)图中的C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夏天,气温适宜,会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池水变绿,藻类植物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其中单细胞的占大多数。</p><p>(2)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分化出了能运输水分和养料的输导组织,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p><p>(3)图中的D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最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因此,其种子是裸露的,无果皮包被着。</p><p>(4)图中的A是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6/09/0de9fa02/SYS201905260906516123732496_ST/SYS201905260906516123732496_ST.001.png" width="468"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表示细胞的变化过程,图中的A过程我们称为______,这一过程实现了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而通过B过程产生了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这一过程我们称为______.</p><p>(2)图乙为某叶片结构的剖面图,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植物体的叶片属于______,它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比如是______,结构上推测它应该具有保护功能;通称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p><p>(3)的名称是______,既是植物散失水分的门户,也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其开闭受一对______的控制.</p></div></div>
<div><p>【答案】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器官 表皮 叶肉 叶脉 气孔 保卫细胞 </p><p>【解析】</p><p>图甲中,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图乙中,1表皮、2叶肉、3叶脉、4气孔。</p><p>(1)图甲表示细胞的变化过程,A过程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图中的A过程我们称为细胞分裂,这一过程实现了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B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通过B过程产生了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这一过程我们称为细胞分化。</p><p>(2)图乙为某叶片结构的剖面图,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植物体的叶片属于器官,它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比如1是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因此,在结构上推测它应该具有保护功能;2是叶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3是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p><p>(3)图乙中4是气孔,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