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八单元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章末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同种生物之间</p><p>A.有互助、有斗争 B.无互助、无斗争</p><p>C.只互助不斗争 D.只斗争不互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p><p>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如蜜蜂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种内互助,新老蜂王之间的攻击行为属于种内斗争。因此同种生物之间有互助、有斗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设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赶尽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p><p>A. 迅速上升 B. 保持相对稳定 C. 缓慢上升 D. 先上升后下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依次向后是消费者等,一般食物链有2—5个环节,通过食物链传递物质和能量。通过分析本题,形成的食物链是草→ 鹿→狼,将狼杀绝则是鹿的数量先上升,因为大量的鹿生存需要食物和栖息的空间,这个时草的数量减少,没有食物来源,这时鹿的数量又下降。故选项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p><p>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影响环境</p><p>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依赖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换句话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p><p>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北极熊的毛色是白的,不易被天敌发现,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沙漠中的骆驼刺根扎得很深,是生物对沙漠缺水的适应,因此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哪项成语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p><p>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p>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r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br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C不符合题意;<br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属于复杂反射,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p><p>A.瓢虫和蚜虫</p><p>B.猫和老鼠</p><p>C.狼和羊</p><p>D.白菜和杂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瓢虫和蚜虫,相互争夺植物,属于竞争关系;猫和老鼠属于捕食关系,狼和羊属于捕食关系,白菜和杂草属于寄生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p><p>A. 合作 B. 捕食 C. 竞争 D. 寄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螳螂捕蝉、黄雀捕食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所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写的动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受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p><p>A. 螳螂捕蝉 B. 秋风扫落叶</p><p>C. 草盛豆苗稀 D. 狐假虎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B秋风扫落叶,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风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符合题意;“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螳螂捕蝉和狐假虎威均属于生物因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关于食物链“野草→食草昆虫→鸡→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人是生产者</p><p>B.昆虫、鸡和人都是消费者</p><p>C.人的能量最终来自鸡</p><p>D.这条食物链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第一环节,食物链第二环节的消费者以生产者植物为食,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是肉食性动物。</p><p>A、该食物链中野草是生产者,人是消费者,A错误;</p><p>B、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昆虫、鸡和人都是消费者,B正确;</p><p>C、人的能量最终来生产者野草,C错误;</p><p>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成分,D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一组是( )</p><p>A.水藻和细菌 B.细菌和真菌 C.鱼和蛇 D.地衣和大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可表示食物链的是( )</p><p>A. 兔子→狼→狮子 B. 昆虫→青蛙→鹰→草</p><p>C. 阳光→草→兔子→狼 D. 草→昆虫→青蛙→蛇→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兔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p><p>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p><p>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p><p>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昆虫、青蛙、蛇、鹰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一定见过或听说过我们家乡的松花江,那么松花江属于哪种生态系统( )</p><p>A. 城市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美丽的松花江是淡水流域,属于淡水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在蔬菜种植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的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的什么限制因素?</p><p>A. 水 B. 温度 C. 空气 D. 光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冬季温度过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冬季温度过低的非生物因素的限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cb18ea3/SYS201904220922381372176195_ST/SYS201904220922381372176195_ST.001.png" width="267"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①]________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 </p><p>(2)过程③和④是指生物的________作用;完成生理过程③和④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 </p><p>(3)写出图中一条食物链:________。 </p><p>(4)假若人们大量捕杀图中的丁就会造成________大量繁殖,就会破坏________的平衡,造成不良后果。</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呼吸 消费者 乙→丙→丁 丙 生态系统</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乙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是生产者,丙、丁是消费者,甲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甲是分解者(细菌真菌)。</p><p>(1)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如图①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br />(2)③和④是指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完成生理过程③和④的生物表示的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br />(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其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在甲、乙、丙、丁四类生物中,能形成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是:乙→丙→丁。<br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假若人们大量捕杀图中的丁就会造成丙大量繁殖,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生态)的平衡,造成不良后果。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右表中.请回答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7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生物种类</p></td><td style="width:81.3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体内食物成分</p></td></tr><tr><td style="width: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小鱼</p></td><td style="width:81.3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蜻蜓的幼虫</p></td></tr><tr><td style="width: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小球藻</p></td><td style="width:81.3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p></td></tr><tr><td style="width: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蜻蜓的幼虫</p></td><td style="width:81.3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水蚤</p></td></tr><tr><td style="width:7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水蚤</p></td><td style="width:81.3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right:5.03pt; padding-left:5.03pt; vertical-align:top"><p>小球藻</p></td></tr></table><p>(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p><p>(2)根据表中的信息,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p><p>(3)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是由生产者通过 制造的.</p><p>(4)该池塘受到了汞污染,表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p><p>(5)该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 能力.</p></div></div>
<div><p>【答案】(1)小球藻;(2)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p><p>(3)光合作用;(4)小鱼;(5)自动调节.</p><p>【解析】</p><p>试题解此题从食物链的概念、正确书写食物链、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生物富集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方面切入.</p><p>解:(1)由表可知:小球藻是生产者,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是消费者.</p><p>(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正确书写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为始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中间箭头指向捕食者.如: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p><p>(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p><p>(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小鱼).</p><p>(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故答案为:(1)小球藻;(2)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p><p>(3)光合作用;(4)小鱼;(5)自动调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5/09/a86da831/SYS201905250906358682422321_ST/SYS201905250906358682422321_ST.001.png" width="166"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 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填字母)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p><p>(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 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 . (填字母)</p><p>(3)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系统的________ , 其流动特点是________ . </p><p>(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________ , 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甲(生产者或绿色植物) C 二氧化碳(CO2) A,B,D 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 大力植树造林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图中,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呼吸作用;B尸体被戊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等,因此B表示分解作用,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C表示光合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甲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甲是生产者,则乙丙丁是消费者。</p><p>(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为自己和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甲(生产者或绿色植物),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C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p><p>(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A呼吸作用、B分解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ABD。</p><p>(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p><p>(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10分)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3ccbc4de/SYS201904300927090989385435_ST/SYS201904300927090989385435_ST.001.png" width="339" height="2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上图的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p><p>(2)上图所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这些生产者的 作用进入食物链。</p><p>(3)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通常每一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 %传递给下一个环节,因此,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据此推测。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种类应该是 。</p><p>(4)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 ,但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 ,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 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p></div></div>
<div><p>【答案】(1)食物 草→鼠→蛇→鹰 等 (2)草树 光合(3)10~20 鹰 (4)减少 减少 自我调节 </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植物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或是遗迹;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因捕食系形成的链状联系,许多条食物链就形成了食物网,一般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向后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至少由2—3个环节组成,在食物链中起点生产者,生物数量最多,越向后生物的数量越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物质的传递是循环往复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方式进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每一个环节向后传递的能量是10—20%,在食物链中的最高级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具有蓄积作用,在生态系统中最高消费者体内的蓄毒是最多的。通过分析生态系统图,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图中所有的动物,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此外还有还有阳光、空气、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图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蛇→鹰,草→鼠→鹰,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其中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种类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p><p>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破坏。因此,(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上图的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草→鼠→蛇→鹰等。(2)上图所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草树,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这些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食物链。(3)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通常每一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因此,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据此推测。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种类应该是鹰。(4)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