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01:06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是(  )</p><p>A. 使用纸质包装袋    B. 使用无磷洗衣粉</p><p>C. 焚烧秸秆    D. 植树造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人类的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p><p>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使用纸质包装袋、使用无磷洗衣粉,植树造林等做法,都可保护环境,使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焚烧秸秆,会加重大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蚯蚓能改良土壤</p><p>B. 牡蛎、扇贝、鲍等营养丰富,可供食用</p><p>C. 蝗虫、蚊、蝉等爱叮咬人,并传播疾病</p><p>D. 蝎、蜈蚣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A正确;牡蛎、扇贝、鲍等营养丰富,可供食用,C正确;蚊、蜱等爱叮咬人,并传播疾病,但蝗虫不会叮咬人,也不传播疾病,C错误;蝎、蜈蚣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酸雨是指PH(  )</p><p>A. 大于5.6的雨水    B. 小于5.6的雨水</p><p>C. 大于7的雨水    D. 小于7的雨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与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p><p>A. 随手关灯    B. 购物用塑料袋</p><p>C. 一水多用    D. 出门前提前几分钟关空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随手关灯,可以减少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A错误;购物用塑料袋,容易出现“白色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B正确;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节约了用水,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C错误;出门前提前几分钟关空调,可以减少节约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理念,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研究酸雨的实验中,为了使试验结果更可靠,需要做(   )</p><p>A. 酸土试验    B. 大气试验    C. 对照试验    D. 海水提取试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p><p>在科学探究中,如何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废旧电池和剩饭菜都是不可回收的垃圾</p><p>B. 保护环境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p><p>C.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p><p>D.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是必要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如烟头、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p><p>剩饭菜属于厨房餐桌垃圾,不属于回收垃圾,废旧电池可以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的垃圾,A错误;保护环境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B正确;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C正确;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是必要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位分别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p><p>A. 本实验必须设计成对照实验    B. 本实验的变量是种子发芽率</p><p>C. 必须用较多粒种子进行实验    D. 可利用表格统计种子发芽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为了增强说服力,必须设置对照试验,A正确;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B错误;种子数量少会有偶然性,应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C正确;为了便于比较发芽率,可以设计成表格来统计发芽率,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次性筷子的出现曾被认为人类文明的表面,然而现在我们更倡导“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其出发点是(    )</p><p>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p><p>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p><p>C.减少固体垃圾</p><p>D.移风易俗</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森林的作用:</p><p>1、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同时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成为地球的“肺”</p><p>2、可以防止风暴的袭击。</p><p>3、可以通过树木的根,可防止水土的流失。</p><p>4、可以吸收大量的灰尘</p><p>5、可以美化环境。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我们要“不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一次性纸杯”,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p><p>故A、C、D错误, 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北方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里把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关于这种生态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p><p>A. 养殖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p><p>B. 冬季养殖可降低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p><p>C. 种植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p><p>D. 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养殖的动物呼吸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A正确;冬季养殖可以使室内温度升高,给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B正确;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C正确;养殖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有机肥,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  )</p><p>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p><p>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p><p>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就地焚烧,是一种浪费,产生的烟还会污染空气。因此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正确的做法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因此选项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宁波开展“剿灭劣V类水体”攻坚.2017年3月起,对月湖水域进行清淤,重构月湖水生态.</p><p>(1)清液前,技术人员需对月湖淤泥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因为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_____,可能造成污染.</p><p>(2)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泥饼”中的_____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p></div></div>
<div><p>【答案】富营养化    氮(或N)    </p><p>【解析】</p><p>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要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破坏我们的生态家园。</p><p>(1)月湖淤泥中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和生长,可能造成水体污染。<br />(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所以“泥饼”中的氮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嘉兴正式成为全国首批16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海绵城市是指降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p><p>(1)下列做法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_____(可多选).</p><p>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p><p>B.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p><p>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通道,广场   </p><p>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p><p>(2)“海绵城市”中的各种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p><p>(3)少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海绵城市”生态系统后,该生态系统未被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p></div></div>
<div><p>【答案】  ABC  生物群落  自动调节能力</p><p>【解析】(1)根据题意,海绵城市是指降水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ABC。</p><p>(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等。因此,“海绵城市”中的各种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p><p>(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调节难以恢复。因此,少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海绵城市”生态系统后,该生态系统未被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水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7/08/36a68f9b/SYS201905270842385246783297_ST/SYS201905270842385246783297_ST.001.png" width="527"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回答:</p><p>(1)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_______________.</p><p>(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C缸和____缸作为对照.</p><p>(3)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_________.</p><p>(4)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控制单一变量    D    光照、氧气    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    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因此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    </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r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1)用1只小鱼做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小鱼生病或受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小鱼可以减小误差。因此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因此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br />(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是否受到污染,因此应选用C缸和D缸作为对照。<br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光照、氧气。<br />(4)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D缸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br />(5)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由于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所以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因此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理由是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因此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单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