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57:5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同步练习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p><p>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p><p>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生物的哪项基本特征(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229ac1e/SYS201712310114340052912245_ST/SYS201712310114340052912245_ST.001.png" width="136"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可以繁殖    B. 需要营养    C. 能够生长    D. 光合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如图表示种子的萌发生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绿色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的下列特征不能作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p><p>A.身体呈绿色<br />B.有细胞结构<br />C.能在水中游动<br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体小且绿色、体积微小不是生物的特征,故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3月20日龙卷风携带冰雹袭击了广东东莞,造成1死2伤,为掌握龙卷风和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情况,应采取的方法是</p><p>A. 模拟实验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为掌握旱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该选项不符合题意;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p><p>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p><p>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p><p>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p><p>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疏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树叶,是拟态行为,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p><p>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p><p>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不符合题意;</p><p>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 城市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p><p>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可以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p><p>A. 螳螂→蝉→黄雀    B. 树→螳螂→蝉→黄雀</p><p>C. 蝉→螳螂→黄雀    D. 树→蝉→螳螂→黄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147ebf59/SYS201904061325158539704850_ST/SYS201904061325158539704850_ST.001.png" width="123"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乙和丙数量增加    B. 丙和丁数量增加</p><p>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 乙和丁数量增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因食物增加而数量增加;丁因捕食者增加而数量减少,进一步导致丙增加。</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4b20aabf/SYS201904161040357203898960_ST/SYS201904161040357203898960_ST.001.png" width="156"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p><p>(2)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  和物质  .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  .</p><p>(3)图中①是  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  和  .</p><p>(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  (填“弱”或“强”).</p><p>(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  (填“减少”或“增多”).</p></div></div>
<div><p>【答案】(1)生产 消费者</p><p>(2)流动   循环   太阳能</p><p>(3)分解   细菌   真菌</p><p>(4)弱</p><p>(5)增多</p><p>【解析】</p><p>试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识图作答</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3)图中①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p><p>(4)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层次复杂,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层次简单,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p><p>(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草)的捕食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增多.</p><p>故答案为:(1)生产 消费 流动 循环 太阳能 分解 细菌 真菌 弱 增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开始的.</p><p>(2)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用包括      .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p><p>(3)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p><p>(4)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p><p>(5)森林生态系统与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     .</p><p>(6)此生态系统中,兔与昆虫、鼠的关系是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6c09ec79/SYS201904141943207350809920_ST/SYS201904141943207350809920_ST.001.png" width="315"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1)草  (2)分解者  (3)5  兔、狐狸、鼠   (4)蛇 丁</p><p>【解析】</p><p>试题</p><p>(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开始的。</p><p>(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生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用包括分解者。</p><p>(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p><p>(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能量金字塔中甲、乙、丙、丁别代表鹰、蛇、鼠、草,故甲对应的生物是鹰。</p><p>(5)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要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p><p>(6)兔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此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5db0f96e/SYS201712302333346941464230_ST/SYS201712302333346941464230_ST.001.jpeg" width="163"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戊所代表的生物成分属于  .</p><p>(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  .</p><p>(3)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其他生物的变化可能是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p><p>(2)甲→丁;</p><p>(3)甲的数量会增多,丙的数量会减少</p><p>【解析】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图中戊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p><p>(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生产者)。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甲→丁。</p><p>(3)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的变化。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乙的数量突然减少,假设丁的数量不变,则生物甲的数量会增多,因为乙取食甲;丙的数量会减少,因为丙捕食乙,会造成缺乏食物而减少。</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