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57:26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7周生物复习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斯波曼等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甲烷,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转基因培育出来的细菌不属于生物    B. 这种细菌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p><p>C. 这种方法能缓解能源问题    D. 细菌“食电”过程违背能量守恒定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p><p>只要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其营养方式就是自养,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甲烷,这类细菌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其营养方式为自养。</p><p>但是能源问题是指:能源人均占有率低、能源使用效率低、自然能源分布不均衡等;这种方法很微弱,不能缓解能源问题。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的依据是(     )</p><p>A. 分布的空间、数量</p><p>B. 性状差异的程度,亲缘关系的远近</p><p>C. 形体的大小和生活环境</p><p>D. 形态和结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即性状差异)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B代表某器官, A. C代表与其相连的 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 若B为肺,则C内的血液含氧量增加</p><p>B. 若B为肾脏,则C内血液尿素含量增加</p><p>C. 若B为小肠,则C内的血液营养物质含量减少</p><p>D. 若B为胰岛,则C内血液胰岛素含量减少</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若B代表肺,则A表示的是肺动脉,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C是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即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A正确;</p><p>若B代表肾脏,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B错误;</p><p>若B代表小肠,则此血液循环是体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物质交换,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则C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C错误;</p><p>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血管C内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升高,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266974cf/SYS201712310040414819183341_ST/SYS201712310040414819183341_ST.001.png" width="129" height="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是生产者    B. 乙不是消费者</p><p>C. 丁包含的生物种类有细菌和真菌等    D. 若把该图变为生态系统,还需增加非生物部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乙直接以甲为食,丙间接以甲为食,所以甲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乙和丙是动物,是消费者,丁能将甲、乙、丙的遗体分解,是分解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该图中的食物链只有一条,是:甲→乙→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种农药对杀灭害虫有独特的效果,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这种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p><p>B. 这种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p><p>C. 这种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p><p>D. 害虫能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这种农药的变异</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被誉为“千年老梨王”的梨树位于葫芦岛市建昌县养马甸子乡迥流水村,这棵树从来都不用人工施肥,树冠直径40米年产梨6千斤。就相关知识进行判定,正确的是(    )</p><p>A. 梨花内有雌蕊、雄蕊,属于单性花</p><p>B. 梨花的子房内有多枚胚珠,梨的可食用部分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p><p>C. 子叶是梨种子中的主要部分,是新植株的幼体</p><p>D. 梨林中空气清新、湿润,主要与梨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梨花内有雌蕊、雄蕊,属于两性花。A错误;梨花的子房内有多枚胚珠,梨的可食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B错误;胚是梨种子中的主要部分,是新植株的幼体,C错误;植物的光合作用:<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2/95196ed8/SYS201712302247102613450046_DA/SYS201712302247102613450046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可以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使空气变得清新;植物的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作用是: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D正确。</p><p>考点: 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九级下学期第7周生物复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