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56:31

届湖北省枣阳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p><p>A. 一定的水分    B. 适宜的温度    C. 充足的空气    D. 充足的阳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流程图错误的是</p><p>A. 胎儿体内废物的排出:胎儿→脐带→胎盘→母体→体外</p><p>B. 反射弧模式图: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p>C.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p><p>D.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脐带、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所以胎儿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的途径为: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体外,A正确;</p><p>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正确;</p><p>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C错误;</p><p>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下,麦浪滚滚,蛙声连连,人们忙碌着喷洒农药治理害虫。回答下列问题:</p><p>⑴青蛙的背部皮肤是绿色,与周围环境一致。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环境”的观点。</p><p>⑵如图为麦田生态系统喷洒农药后,在食物链中各生物中检测出的含量,写出该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8edd9fa/SYS201712310041395925304847_ST/SYS201712310041395925304847_ST.001.png" width="95"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⑶麦粒外有果皮,果皮是由小麦花中_____发育而来的。因此小麦在生物分类中属______植物。</p><p>⑷小麦的根系发达,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_____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p><p>⑸小麦的绿色部分与青蛙的绿色部分相比,在细胞结构上多了______。(填序号)</p><p>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 液泡 ⑥叶绿体 ⑦线粒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  适应  乙→甲→丙  子房壁  被子  导  ①⑤⑥</p><p>【解析】(1)达尔文认为生物是进化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如生活在绿草地的青蛙,背部多是绿色的而不是褐色的,绿色的青蛙与环境的颜色相似,不易被天敌发现,生存的机会增大,更适应环境。</p><p>(2)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的浓度总是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故据图所知食物链为:乙→甲→丙。</p><p>(3)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p><p>(4)小麦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把这些物质通过植物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上部。</p><p>(5)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具有①细胞壁、⑤液泡和⑥叶绿体。</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襄阳牛肉面,一辣二麻三鲜。看,让人垂涎欲滴,吃,让人回味悠长,想,让人念念不忘。回答下列问题。</p><p>⑴面条中的淀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________。</p><p>⑵面条中的淀粉,牛肉中蛋白质,这些物质主要都在______处被消化,其中蛋白质被消化为_____进入血液。</p><p>⑶看到牛肉面后让人垂涎欲滴。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在______。</p><p>⑷“看到牛肉面,就分泌唾液”是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反射。</p><p>&#xa0;</p></div></div>
<div><p>【答案】  胚乳  小肠  氨基酸  视觉中枢(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等)  复杂</p><p>【解析】(1)小麦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面粉就是小麦的胚乳加工来的。</p><p>(2)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这些物质主要在小肠内进行的。因为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p><p>(3)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p><p>(4)“看到牛肉面”这一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因此,看到牛肉面分泌唾液的这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该神经活动的方式是复杂的反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时,设计了如图三个装置,其中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装置中玻璃隔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即“饥饿”处理)。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8edd9fa/SYS201712310041398290527618_ST/SYS201712310041398290527618_ST.001.png" width="377"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⑴实验前把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p><p>⑵图中三个实验装置可以形成______组对照实验。</p><p>⑶光照几小时后,同学们将甲、乙、丙装置内植物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发现不会变蓝的叶片是取自_________装置。</p><p>⑷实验后,小侯同学观察发现甲、乙、丙中培养液分别减少50mL、48mL、48mL,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_________。</p><p>⑸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后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p><p>⑹若把丙中烧杯中液体换为50 mL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  乙、丙  蒸腾作用  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时间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p><p>【解析】(1)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p><p>(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甲和丙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图中三个实验装置:甲与乙,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与丙,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p><p>(3)由于乙装置,使植物所处的环境没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装置内的植物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8edd9fa/SYS201712310041398290527618_DA/SYS201712310041398290527618_DA.001.png" width="327" height="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可以看出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丙缺乏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因此叶片不会变蓝的是乙、丙。</p><p>(4)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实验后,小侯同学观察发现甲、乙、丙中培养液分别减少50mL、48mL、48mL,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p><p>(5)由此实验结果得到启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时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由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就越大。所以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后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时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图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乙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C、D 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8edd9fa/SYS201712310041394783784741_ST/SYS201712310041394783784741_ST.001.png" width="225"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为________。</p><p>(2)⑥为毛细血管,该血管壁有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与其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p><p>(3)若乙图中⑦代表组织细胞,由⑦扩散到⑥的气体主要是_____。</p><p>(4)如果⑦代表肺泡,则乙图中的M中流________血,它与甲图中的(填写序号)直接相连。</p><p>(5)若⑦中肾小管,该处发生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作用。</p><p>(6)若⑦是为垂体,由⑦进入⑥的物质主要是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左心室  一  二氧化碳  静脉  ④  重吸收  生长激素</p><p>【解析】图甲中,①下腔静脉、②上腔静脉、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肺静脉、A左心室、B右心室、C右心房、D左心房。乙图为毛细血管流经人体内某处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血流方向,M是动脉血管,N是静脉血管,⑥毛细血管,⑦组织细胞或肺泡。</p><p>(1)图中A为左心室。</p><p>(2)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p><p>(3)乙图中⑦代表的是组织细胞,在这里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p><p>(4)若乙图中⑦代表的是肺泡,则⑥代表的是肺部毛细血管,M是肺动脉的分支血管,与甲图中的[④]是肺动脉(血管)直接相连,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p><p>(5)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图中⑦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p><p>(6)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由⑦进入⑥的物质主要是生长激素。</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枣阳市九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