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东安县井头圩镇凡龙圩学校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一般有利 B. 凡是变异都可遗抟</p><p>C. 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D. 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A错误;</p><p>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p><p>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正说明了变异的普遍性.B正确;</p><p>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如果用流程图将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联系起来,便于我们梳理和掌握.下面的流程图错误的是( )</p><p>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p><p>B.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p>C.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p><p>D.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左心房</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用流程图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A错误;</p><p>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导,B错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用流程图可表示为:→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视觉,C错误;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血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即体循环的止点是右心房,而不是左心房,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p><p>A. 消费者 B. 分解者 C. 生产者 D. 制造者</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属于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人体内的某些结构。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c9746a3e/SYS201712310042456101221252_ST/SYS201712310042456101221252_ST.001.png" width="347" height="1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1)血管[3]内的血液只能按箭头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的原因是该血管内有 。</p><p>(2)血管[5]比[4]内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这与 作用有关;[7]比[6]内血液成分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p><p>(3)气体进出结构[1],必须通过 作用完成气体交换。</p><p>(4)某同学患急性肠炎,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明显变化的项目是 ;若给该同学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首次到达病灶共经过心脏的次数为 。</p><p>(5)结构[2]所吸收的葡萄糖,先沿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p><p>(1)静脉瓣 </p><p>(2)肾小球的滤过;尿素、氧等</p><p>(3)扩散 </p><p>(4)白细胞;2次 </p><p>(5)下腔静脉</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图中3代表的血管为下肢的静脉血管,人体四肢静脉的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的静脉瓣。</p><p>(2)观察图示可知:血管4是入球小动脉,5是出球小动脉,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从5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是因为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滤过到了肾小囊腔;观察图示可知:血管6是肾动脉,7是肾静脉,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会明显减少,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也被组成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因此,流出肾脏的血液氧气的含量减少。</p><p>(3)结构1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血液与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p><p>(4)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发生炎症、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若给该同学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随血液流动首次到达病灶的路线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小肠处毛细血管,因此药物随血液两次经过心脏后才能到达病灶。</p><p>(5)观察图示可知,进入肝脏的血管有两条,一条来自主动脉的分支,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另一条血管是肝门静脉,是肝脏的功能血管;流经小肠的血液通过肝门静脉到达肝脏,再通过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因此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先沿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下腔静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