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56:05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p><p>B.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消费和破坏相当严重</p><p>C.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p><p>D. 我国对资源利用的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A正确;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由于经营粗放,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使得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B正确;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够得上“地大”,各种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说“物博”也不为过。但引入“人口众多”的概念,“地大物博”就有了另一层含义。我国已有13亿人口,什么东西用这个分母来“人均”一下,就很容易看到差距各种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C错误;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我国的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p><p>A.植树造林     B.停止工业生产</p><p>C.戴口罩     D.控制污染物的排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种行为中,对保持生态平衡有益的是( )</p><p>A. 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p><p>B. 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p><p>C. 引进狐狸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p><p>D. 退耕还林还草</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草原上大量养殖牛羊,草少了,牛羊就被饿死,生态平衡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p><p>用大量农药喷杀草场害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B不符合题意;</p><p>引进狐狸以避免草原兔子泛滥,在食物链:草→兔子→狐狸中,如果狐的数量大量减少,则兔会由于失去狐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导致数量大量增加,兔直接以草为食,因此短时间内草会减少,兔会因为没草而慢慢减少,兔减少了草就会慢慢在增多,C不符合题意;</p><p>大力植树造林,其目的主要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植树造林还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以及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作用;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创卫活动中,对收集到的下列垃圾进行分类,你认为下列哪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p><p>A. 废纸    B. 矿泉水瓶</p><p>C. 香蕉皮    D. 废玻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废纸、矿泉水瓶、废玻璃均属千可回收垃圾,香蕉皮属于不可回收垃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利于环境保护(  )</p><p>A. 双面使用纸张    B. 提倡乘坐公交车    C. 开发使用新能源    D. 野外焚烧大量秸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纸张双面使用能够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利于环保,A正确;提倡乘坐公交车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利于低碳生活,利于环保,B正确;开发使用新能源可减少污染,利于环保,C正确;野外焚烧大量秸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不利于环保,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工干预可以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并使生态系统向新的方向发展和演变.在党和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下列哪一项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p><p>A. 开山种粮    B. 退耕还林还草    C. 退田还湖    D. 退耕还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p><p>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所以我国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提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举措。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生物圈,我们应该(  )</p><p>A. 使用无磷洗衣粉    B. 拒绝使用一次性购物袋    C. 废电池不乱丢    D. 以上都正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故D是正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2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p><p>A. 生物圈2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p><p>B. 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p><p>C. 生物圈2号需要足够的水量</p><p>D. 生物圈2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Ⅰ号。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BiosphereⅡ)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生物圈Ⅱ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环境保护部27日发布2017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相关做法和观点,错误的是</p><p>A.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环境保护</p><p>B.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加重水污染</p><p>C. 尽量乘坐公交车可减少城市大气污染</p><p>D. 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环境污染不用担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水污染防治的关键是控制“污染源头”,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要严禁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故B正确;外出选择乘公交车或者骑行,有效的减少了开私家车的几率,减少了汽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同时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一些含氮的氧化物,这些气体是构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它们的排放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故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措施,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符的是(  )</p><p>A. 退耕还林还草    B. 植树造林</p><p>C. 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D. 发展生态农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止环境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等,根据是否能达到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判断。</p><p>退耕还林,保护森林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植树造林防沙固沙有利于净化空气粉尘,故B不符合题意;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故C符合题意;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举一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植树造林;节约用电;使用清洁能源等等</p><p>【解析】</p><p>“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可以从节电、节能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p><p>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两个方面着手考虑,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应该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植树造林;节约用电;使用清洁能源等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生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必须依赖环境.你觉得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请你简单说说.____</p></div></div>
<div><p>【答案】植树造林、不乱扔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等</p><p>【解析】</p><p>从目前看,大多人类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物愈是进化,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愈差。如果说,自然界中的生物最终将要消亡,人的消亡肯定不是最后一个。</p><p>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中最突出的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能源的使用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是主要的水污染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如植树造林、不乱扔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利用“设施农业”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这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较先进的生产方式.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将A装置(内装饱满的辣椒种子)和B装置(辣椒幼苗)用透明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a947d5e5/SYS201901041726572277564054_ST/SYS201901041726572277564054_ST.001.png" width="319"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向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增加,原因是B装置中________的浓度增加.    </p><p>(2)如果要证明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须对B装置进行________处理.以防止植物的________&#xa0;(生理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p><p>(3)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大量的水珠,</p><p>请你分析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xa0;作用,这些水分主要通过叶片的________&#xa0;(结构)散发出来的.</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  遮光  光合作用  蒸腾  气孔</p><p>【解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两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p><p>(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向A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后,种子开始萌发,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因而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br />(2)光合作用必需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要证明B装置中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需对B装置进行遮光处理来限制幼苗的光合作用。<br />(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B装置是一个封闭的装置,因此玻璃罩内壁上出现的大量水珠大部分来自于幼苗的蒸腾作用,叶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水分散失的窗口。</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我国南方的一种新型的“桑——蚕——气——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e2a4b95/SYS201904081031539606381275_ST/SYS201904081031539606381275_ST.001.png" width="316"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桑——蚕——气——鱼”是不是一条食物链?________&#xa0;.    </p><p>(2)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___  , 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________&#xa0;.    </p><p>(3)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________&#xa0;.    </p><p>(4)在该生态系统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蚕的数量要________&#xa0;(填“多于”或“少于”)桑的数量,蚕与桑相比,________&#xa0;类生物含有的总能量多,理由是________ .     </p><p>(5)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________&#xa0;关系.沼气池中的细菌可在无氧条件下,经过________&#xa0;作用将秸秆分解转化成沼气.    </p><p>(6)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xa0;.</p></div></div>
<div><p>【答案】  不是  人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少于  桑  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  捕食  分解(或呼吸)  太阳</p><p>【解析】(1)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桑---蚕---气----鱼”不是一条食物链。</p><p>(2)此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能量角度看①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让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②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能量的消耗,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故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所以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r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br />(4)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最多。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蚕的数量要少于桑的数量。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过程中被逐步消耗,所以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蚕与桑相比,桑类生物含有的总能量多。<br />(5)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蚕以桑叶为食,所以桑与蚕的关系是捕食关系。<br />沼气池中的细菌可在无氧条件下,经过分解(或呼吸)作用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沼气。<br />(6)进入每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过程中被逐步消耗。</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科版八级下册生物 26.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