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柳州市城中区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狗妈妈生下三只毛色各不相同的小狗,此现象说明生物具有</p><p>A. 遗传性 B. 变异性</p><p>C. 进化性 D. 适应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一只母狗生产下三只毛色各不相同的小狗,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因此属于变异,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cba2517a/SYS201712310051149073801968_ST/SYS201712310051149073801968_ST.001.png" width="336"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乙经过蛹期</p><p>B. 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p><p>C. 都是在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p><p>D. 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甲</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乙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故A不符合题意;甲和乙昆虫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和防止水分的散失,不会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具有蜕皮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图甲中的蝗虫是在成虫期危害农作物,图乙中的昆虫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而成虫只吃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蛹不食不动,故C符合题意;图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乙为完全变态发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瓜是解暑的佳品,西瓜果实中含有许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西瓜花的结构中含有多</p><p>A. 胚珠 B. 子房 C. 雌蕊 D. 花药</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cba2517a/SYS201712310051151741770588_DA/SYS201712310051151741770588_DA.001.png" width="248"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可见,果实中含有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所以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即果实里有许多种子,说明子房里有许多个胚珠。西瓜果实中含有许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西瓜花的结构中含有多个胚珠。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p><p>A. 子宫 B. 卵巢</p><p>C. 输卵管 D. 阴道</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 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然后移植到子宫内膜,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内并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胎儿发育成熟即从阴道产出。因此,人类受精卵的形成场所是输卵管。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p><p>A. 扦插 B. 嫁接</p><p>C. 种子繁殖 D. 组织培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并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无性生殖是指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发育为新的个体,较好地保持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扦插、嫁接、压条和组织培养等。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营养缺乏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p><p>A. 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B. 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p><p>C. 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 D. 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铁</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含维生素C丰富,缺乏引起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故A符合题意;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症,故B不符合题意;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引起夜盲症,皮肤粗糙,故C不符合题意;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如果食物中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p><p>A. 基因的多样性 B. 物种的多样性</p><p>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突出体现了小草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p><p>A. 进行呼吸 B. 由小长大 C. 需要营养 D. 排泄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因此,“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于</p><p>A. 原始陆地 B. 原始大气</p><p>C. 原始海洋 D. 原始森林</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种使老鼠“返老还童”的方法,这一方法是把幼龄老鼠的血液注射到老龄老鼠的体内。某兴趣小组针对以上报道,为了探究幼龄老鼠的血液是否会对老</p><p>龄老鼠产生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cba2517a/SYS201712310051140623867699_ST/SYS201712310051140623867699_ST.001.png" width="552" height="1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兴趣小组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2)该实验设计______组的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应在方案中去掉。剩余的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其中_______组是对照组。</p><p>(3)每组均用相同数量的老鼠作为实验材料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p><p>(4)要让该实验设计更具有说服力,体现科学性,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幼龄老鼠的血液会对老龄老鼠产生影响 C A 控制单一变量 多次重复实验</p><p>【解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兴趣小组的实验假设是幼龄老鼠的血液会对老龄老鼠产生影响 。</p><p>(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设计C组的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应在方案中去掉,与A组是重复一样的。剩余的A和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其中A组是对照组。</p><p>(3)每组均用相同数量的老鼠作为实验材料的目是控制单一变量,得出的结果科学合理。</p><p>(4)本实验中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实验结果更科学合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菠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他们在四个温室中分别种了相同数量的菠菜种子,温室内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cba2517a/SYS201712310051133836375053_ST/SYS201712310051133836375053_ST.001.png" width="500"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p><p>(1)栽培一段时间后,温室D中的菠菜幼苗长势最好,那么,长势最差的是______温室。</p><p>(2)实验共设置了______组对照实验,当温室A与温室D为一组对照实验时,变量是___________。不能选用B温室与C温室进行对照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p><p>(3)若要使D温室中的菠菜幼苗长势更好,还应在温室中延长_______________(填某一环境因素)的时间。</p><p> </p></div></div>
<div><p>【答案】 B 2 二氧化碳浓度 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光照</p><p>【解析】(1)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所以栽培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差的温室是没有无机盐的B温室。</p><p>(2)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条件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A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B和C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出现了二氧化碳和土壤浸出液两个变量。因此,本实验探究共设置了2组对照实验,当温室A与温室D为一组对照实验时,变量是二氧化碳。不能选用B温室与C温室进行对照实验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单一变量。</p><p>(3)温度、光照、水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因此,若要使D温室中的菠菜幼苗长势更好,还应在温室中延长光照的时间。</p></div>
页:
[1]